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愛管閑事」的孟婆婆 被孩子們感動加入關工委

「愛管閑事」的孟婆婆 被孩子們感動加入關工委

      近日,第五屆四川關愛明天十佳「五老」評選活動正在評選過程中。在瀘定縣,有位「愛管閑事」的老奶奶是本屆十佳「五老」的候選人之一。當地的孩子們喜歡叫她孟婆婆,不少青少年都跟她打過交道。有的在她的幫助下圓了大學夢,有的挨過她的罵,被她勸回學校讀書。孟婆婆名叫孟康蘭,是瀘定縣關工委執行主任,2011年退休後本想輕鬆、愉快的度過自己的晚年的她,偶然參加了一次兒童節活動,她被孩子們打動,開始加入關工委工作,這一干,就是七年。

為稚子童心而動 壯大「五老」隊伍

     2011年,孟康蘭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工作多年的她期盼能夠輕鬆、愉快地度過晚年,同時對家中4位80多歲的耄耋親人盡一份孝心。一次偶然的機會,剛退休在家的孟康蘭偶然受邀參加了一次對留守兒童、單親兒童、孤殘兒童的「六一」兒童節慶祝慰問活動。這群特殊的孩子用發自內心的童語打動了她。在活動中,孩子們聽到她說:「孩子們『六一節』快到了,由於你們的爸爸、媽媽不能夠回來看望你們,今天爺爺、奶奶們看望你們來了」。傾刻間,在場的十餘個孩子哭聲一片。孩子們說:「兒童節,我們盼望的不是有糖吃,能玩樂,而是想我家爸爸、媽媽回家來,不讓我們再孤獨」。孩子們簡單的願望觸動了她。這一刻起,她就下定決心用自己的餘熱去關愛這群特殊的青少年群體。

     孟康蘭放棄了在家安享晚年的想法,開始投入關工委工作。當時瀘定縣從事關工委工作的「五老」只有她一人,她充分利用人緣好、善交流、情感真的優勢,走街串巷,主動上門,與離退休老同志、老熟人交心談心,宣傳關心下一代工作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讚譽老同志做好此項工作的「五大優勢」,鼓勵「五老」按照「就近就地、發揮特長、量力而行」的原則,繼續發揮餘熱。對一些當年在職時影響大、號召力強、但思想上在猶豫的老同志,她以「三顧茅廬」的精神耐心做思想動員工作,在她的誠心邀請和感動下,瀘定縣一大批離退休老領導、老專家、老教師、老軍人們紛紛加入進了「五老」隊伍。「五老」從最初的她一個人,發展到了現在的153人。

一心幫青年圓夢 見不得孩子受苦

     7年來,孟康蘭先後幫助16名特殊困難孩子圓了大學夢;協助學校動員52名失學的留守兒童返校讀書;教育、引導3名失足青少年走回人生正軌,並積極給他們找工作,為他們找回進步的信心,明確了人生的意義,實現人生價值。」

     2013年4月20日,蘆山發生7.0級大地震,14歲的鄧夢琴在地震中失去了至愛的父親和年幼的弟弟,自己也不幸受傷,被送進瀘定縣人民醫院進行治療。在了解這一情況後,她曾多次到醫院看望鄧夢琴,詳細了解鄧夢琴的病情及救治情況,為她做心理疏導,與她交心談心,幫助她逐漸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教育她堅強、勇敢地面對未來的生活。

     2016年4月孟康蘭得知加郡鄉加郡村16歲的羅志奎患有腦膜動靜脈瘺,需要手術。但家中有90多歲的爺爺病床3年,父親有冠心病,家裡全靠母親勞動維持生活,孟康蘭立即組織「五老」為羅志奎捐助醫療費8450元,同時她把這件事情向州關工委反映,得到州關工委的大力支持捐助20200元,宣傳動員社會人士和黨員捐7730元,為這個極端困難的病孩送上深情厚意的關愛。

     2016年瀘橋鎮大壩村有3個孩子父母病故、家裡的勞動力僅靠80歲奶奶,生活非常困難。孟康蘭聽說後,趕在春節來臨前,自己掏錢購買了衣服、棉被、大米和油給孩子們送去,為孩子們送去冬日的溫暖,雪中之炭。哪裡需要,哪裡就有她的身影。孟康蘭常說「關工委就是一個『家』,我有義務為孩子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奉獻愛,為民族團結進步凝聚正能量」。

                                                封面新聞記者 劉皓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畢業40年後首次同學會 輔導員為每人送上入學照
新蜂農的甜蜜事業:眉山大學生夫妻辭職回鄉趕蜂 年收入過百萬
每張照片都是故事 樂山太和村為貧困戶建「笑臉牆」
馬雲自稱文藝青年 小米將在武漢投230億建總部
加入川劇特色 原創多媒體兒童劇《哪吒》重溫童年記憶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