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親子共讀的時光,會成為孩子內心最溫暖的記憶

親子共讀的時光,會成為孩子內心最溫暖的記憶


扎克伯格在二女兒出生的時候,很認真的給小寶貝寫了一封信,裡面說:

「你長大以後將會變得很忙,因此我希望現在你把時間用來品嘗所有花的芳香,撿拾你想要的每一片葉子。我希望你把你最喜歡的蘇斯博士的書閱讀那麼多次,以至於你能開始創作自己的故事。」

這是對孩子很真誠的祝福。

親子共讀的時光,會成為孩子內心最溫暖的記憶


白岩松曾提到一件事:「中央電視台每年都做一個關於讀書的公益廣告,這幾年一直在做讀書的推廣,我總納悶,你見過國際上把哪個日子定為「吃飯日」嗎?沒有。

既然國際沒有吃飯日,那為什麼要有一個讀書日呢?對於人們的身體、肉體來說,不吃飯活不下去,但對於我們的精神來說,不讀書難道不也是跟不吃飯一樣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嗎?為什麼我們已經墮落到了要全社會去推廣「閱讀」?這件事情恰恰印證中國的某種悲哀和某種覺醒。」

如果每一位父母都重視孩子的閱讀。那下一代人,將不會再依靠閱讀推廣來閱讀了。而是自發的,成為日常生活的一個部分。

親子共讀的時光,會成為孩子內心最溫暖的記憶


在《朗讀者》的一期節目中,當董卿問及這個問題,作家梁曉聲談及了自己的兒時記憶。

那時候,靠著母親一個人的薄利,要照顧一大家子的飲食起居學雜費,已經很是艱難。

學校布置的電影觀後感,他從未完成過,他可以寫讀後感,但卻沒辦法為了一篇觀後感花掉五分錢去看電影。

沒有別的娛樂方式,他只能求哥哥幫忙借書,再而就是看哥哥初中的課本。就是這些書籍,在貧瘠的現實生活中,為他打開了另一個豐富的世界。

對於梁曉聲喜歡看書這件事,相對父親態度的反對,不許他看「閑書」,母親的態度則是「絕對的好」,她認為「閑書里一定有做人的營養」。

所以買煤買糧等東西有剩下的錢,母親都會說留著給他去小人書鋪看書。

梁曉聲說:「讀書是最好的家風,書架是最好的不動產。」

而如今的孩子,閱讀的條件比過去好了很多。只要父母有心,每月讓孩子讀三五本課外書的開支還是能承受的。每天花20分鐘給孩子朗讀一本故事書的時間還是能擠出來的。

親子共讀的時光,會成為孩子內心最溫暖的記憶

在《摔跤吧,爸爸》里,最打動我的一句台詞是「獎牌又不會從地里長出來,你得悉心去培育它。」我們就是太多人急著看到成果。所以還有父母早早地讓孩子放棄讀書,去打工掙錢。用讀書無用論鼓勵自己,說沒有讀書的人,發財的人很多。我只能說你只看到了少數幸運的暴發富而已,沒有看到那些真正富有的人到底瞞著你讀了多少書。愛閱讀的孩子不會長出三頭六臂,但愛閱讀的孩子一定會不一樣:他們的眼睛裡會有光,那是智慧和自信的光芒。他們的腦子裡會多很多的問號,世界對他們來說,充滿趣味。他們舉手投足會多幾分淡定,他們的心靈是充盈的……而且很多很多年之後,讀過的那些書,會給他們寶貴的饋贈。親子共讀的時光,成為內心最溫暖的記憶。

來源:養育男孩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才會養成自信上進的孩子
剪短了孩子的翅膀,又常常抱怨孩子飛不起來
共享優質家庭教育理念,避免把自己原生家庭模式加諸自己孩子身上
到處都是整天喊著「快點兒」的媽媽
「蝸牛」帶我去散步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