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原伏擊

平原伏擊

話說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邱縣香城固鎮106國道西側的老沙河東岸,豎立著一座紀念碑,這座紀念碑高12.9米,佔地30畝,看上去氣勢恢宏。這座紀念碑就是「香城固伏擊戰紀念碑」,它是為紀念被稱為「平原殲敵第一役」的香城固伏擊戰而建。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1937年8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第四方面軍二十九軍、三十軍、陝甘寧獨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團等部,改編為陸軍第129師,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129師9000將士於1937年9月東渡黃河,挺進太行山區。1938年又陸續派出主力進入冀南地區。

129師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後,歷經夜襲陽明堡、七亘村伏擊戰、神頭嶺伏擊戰、響堂鋪伏擊戰等戰鬥,開闢和鞏固了晉冀豫抗日民主根據地,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到1938年10月,129師已經發展到5萬餘人。而在武漢會戰後,日軍兵力、物力、財力都越發緊張,發動大規模的正面進攻已是力不從心。敵後游擊戰爭的發展和抗日根據地的擴大,使日軍如坐針氈。所以在這個時期日本將主要兵力用於打擊在敵後戰場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而對國民黨政府則採取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中共領導的敵後戰場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戰場。

1939年1月初,129師386旅旅長陳賡遵照劉伯承師長、鄧小平政委的命令,率386旅從魯西北進入冀南平原作戰。幾乎與此同時,1939年1月7日,日軍華北方面軍為實施治安肅正,實現其由點到面的佔領,調集平漢、津浦鐵路沿線的第10師團主力、14師團、27師團、114師團各一部共3萬餘人,分11路,先後由石家莊、邯鄲、邢台、大名、聊城、德州等據點出動,對我冀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掃蕩",妄圖消滅或驅逐八路軍,控制冀南地區。

當敵人開始進犯冀南時,129師主力部隊則分頭阻擊故人,以遲滯掃蕩之敵。陳賡旅長率386旅曾向廣平、肥鄉、曲周、雞澤、威縣各據點之敵進行過多次襲擊,取得了一些戰果。這時敵人因沒有受到較大的挫折,仍盛氣凌人,每次受到我軍的襲擾,必派出部隊進行追擊。

當時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等第129師主要領導來到冀南地區,決定把386旅、385旅、東進縱隊等分為五個作戰集團,分別結合地方部隊分區作戰,尋機殲敵。在戰術討論會上,386旅旅長陳賡建議:「鬼子仗著他的汽車、機槍和飛機大炮的優勢,在平原作戰,氣焰囂張,見到八路軍就追,受到襲擊更是窮追不捨。我們可利用這個特點搞個伏擊戰。」

決定了利用日軍受襲後必行報復的規律進行伏擊後,接下來就是選擇襲擊對象了。

威縣位於南宮以南,日軍佔領威縣後,繼續向北進攻,威縣成了日軍的一個重要補給點,由敵第14師團40聯隊之一部駐守。周圍之曲周、廣宗、清河等縣城亦僅有少數敵人。廣大鄉村與威縣以南的邱縣、館陶地區仍在我軍掌握之中。於是陳賡旅長選中威縣之敵作為襲擊的對象。

自古戰事最講地利。而冀南根據地處於華北平原的南部,再加上當時又是冬季,舉目望去,到處是一片光禿禿的原野。哪裡是有利地形?我們的兵力如何集結?如何隱蔽?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陳賡旅長在派出部隊到處勘察地形的同時,組織對平原作戰有經驗的幹部戰士召開"諸葛亮會",獻計獻策,最後確定將伏擊戰場設在曲周縣香城固村西北一帶沙灘。這裡的河道兩邊是大片的灌木草叢,公路就修在河道里。香城固西側不遠處有一道幾十米高、1000米長的沙崗,崗邊有個叫張家莊的村莊。東北3里外的庄頭村,地勢也是隆起的。這是一個兩邊高中間低的地形,是平原地帶比較難得的伏擊戰場。陳賡於2月初率386旅進駐香城固,並根據地形作了戰鬥部署:第688團位於張家莊,以一部兵力擔任正面阻擊,以主力負責從西邊實施攻擊;補充團位於庄頭村,負責從東邊實施攻擊;新一團以主力在香城固北斷敵退路,以一部鉗制曲周之敵;騎兵連擔任誘敵任務。

部隊部署完畢後,誘敵行動開始了。

1939年2月7、8、9三日,嫻熟騎兵作戰戰術的386 旅副旅長許世友親自指揮騎兵連連續襲擊了威縣、曲周等城,誘敵追擊。威縣的守城日軍自知威縣的位置非同尋常,三天中緊閉城門,並不追擊。騎兵連在威縣城南草場村一帶飛馬揚鞭,左右賓士,故意示形於敵。「掃蕩」日軍在根據地內連連撲空,十分惱火,急切地尋找八路軍主力決戰,一見八路軍主力就活動在自己鼻子底下,並不斷襲擾挑釁,日軍惱怒不已。經過連續三天的觀察,威縣日軍終於在2月10日,決定出城追擊,抽調一個中隊的兵力,在一名大隊長率領下,分乘8輛汽車,拖著一門山炮,兩門步兵炮,架起重機槍,快速向南追擊。

2月10日中午12時,日軍的汽車剛剛開到香城固以北的南草場附近時,騎兵連突然集中火力進行阻擊,當場擊傷日軍大隊長,擊斃其翻譯官和嚮導。當日軍跳下車組織還擊時,騎兵連又故意撤離陣地。日軍一看八路軍不堪一擊,更是緊追不放。騎兵連騎行一段,又突然隱蔽起來,同時舉起馬槍向日軍猛烈射擊。就這樣騎兵連一步一步地將日軍誘進了伏擊圈。

當日軍全部進入伏擊圈,到達香城固村北街口時,埋伏在那裡的688 團立即給日軍以迎頭痛擊,並擊毀了最前面的一輛汽車。在南邊的伏擊陣地打起來的同時,東西兩邊的伏擊部隊也開了火。伏擊圈裡的敵人一看三面都有八路軍,知道中了埋伏,馬上掉頭往回跑。

北面是伏擊圈的入口,地勢低,既無法在戰前構築工事,也無法在戰前設伏,只有在戰鬥打響以後,由新1 團搶佔。由於新1 團在尚未完全佔領陣地時,戰鬥就已打響,所以,在日軍退過來時,新1 團還沒將口袋紮緊,情況非常危急,這次伏擊戰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就在於這個「袋」形伏擊陣地的「袋口」能不能紮緊。

在危急的情況下,陳賡命令所有部隊,所有火力要南追、北堵、東西夾擊;特別給新一團下達死命令,要迅速出擊,卡死敵人退路。386旅副旅長許世友率領新一團冒著日軍的彈雨,在輕、重機槍掩護下,勇猛地衝上公路,一面阻擊日軍,一面構築阻擊陣地,扎住了「口袋」。

戰鬥到下午,日軍死傷過半,余敵被包圍在一個橢圓形的大沙窩裡,汽車輪胎也被打穿,陷在沙窩裡開不動了。日軍眼見突圍無望,又使出了滅絕人性的一招——施放毒氣。

敵人施放毒氣的時候,由於沒有防備,386旅伏擊陣地上很多戰士中毒。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新1 團仍然牢牢地堅守著陣地。

陳賡在敵人施放毒氣後下令向敵人發起衝鋒,使敵人在近戰中無法再使用毒氣彈。隨著嘹亮的衝鋒號聲,386旅各團指戰員躍出陣地,端著刺刀,殺聲震天,從四面八方沖向日軍並展開肉搏戰。到深夜12時,戰鬥勝利結束。擊斃日軍大隊長以下250餘人,活促8名俘虜,繳獲山炮一門、九二步兵炮兩門、迫擊炮一門、長短槍數百支,擊毀汽車8輛,我軍傷亡50人。

劉伯承師長對香城固伏擊戰評價頗高,稱其為「平原模範伏擊戰」。

蔣介石致電朱德總司令:

劉師陳旅努力殺敵,斬獲頗重,殊堪嘉許,即希傳諭嘉勉。

衛立煌致電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

劉師陳旅聚殲威縣南犯之敵,並多俘獲,至深歡慰。

日軍在香城固遭襲後,異常憤怒,迅速集結了2000多日軍,在5 架飛機及坦克、大炮的支援下,向386 旅發起了瘋狂反撲。 陳賡、許世友指揮部隊牽著日軍鼻子,在威縣以南不斷機動,拖得敵人精疲力盡。

香城固伏擊戰,開創了平原伏擊戰的光輝範例,在冀南地區產生了很大的震動,堅定了華北平原抗日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當地人民還編了一段順口溜表達心情:三八六旅好兒郎,領導是陳(賡)、王(新亭)。沙灘布下口袋陣,香城固四面撒羅網。大汽車冒火光,日本鬼子見閻王。解了咱心頭恨,保住咱們好家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北電廣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河北電廣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