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管理 讀書兩問
朋友最近問我的兩個問題:
要不要一本一本讀?
讀書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做筆記?
對於這兩個問題,我其實沒有特別確定的答案。這都跟你當下的狀態、以及讀書的目標有關。
好比,對於第一個問題。
1 要不要一本一本讀?
看你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你的目標是,提高自己的某些通俗能力。如培根所說,想變得精密,就學數學;睿智,歷史;邏輯,論辯和修辭等等。如果是針對大方面的能力的話,其實沒必要去在乎是否是一本一本讀下去。只要讀一本你能讀下去的書,讀的量大了之後,自然都能讀下去。
這個閱讀適應度有關係。如果你的閱讀適應度,也就是對某個領域的了解程度很高,其實不會出現看懵逼的問題。對某個領域的關鍵詞越熟悉(專業語言和辭彙),你讀起來就越順利。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就好比你現在看中文書完全沒壓力,但是看英文書卻必須需要一定的反應時間。在同一門的語言中,好比漢語,不同領域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我的專業是軸承,我看起來絕對沒啥問題,但是非軸承專業的人,像你,看著就會比較磕絆。同理,這也是我們想看一些高深的書,卻總失敗的原因。很多人想看歷史,直接翻開史記就看,但看不過幾章。
所以,針對這個提高普適的能力方面,無所謂一本一本的讀,讀「能讀下去的書」,感興趣的書,歷史的話,好比開始的時候看看 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絕對比看史記和資治通鑒好的多。在熟悉這個領域的關鍵詞(語言)之後,再看相對專業的,就會好的多。
2 讀書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做筆記?
還是看目標
同時,也不存在什麼記筆記不記筆記的問題,因為是普適能力,很多關鍵的辭彙、知識和觀點會不斷的在不同的書里出現,不斷的重複熟悉之後自然就記住了。遺忘本來就是件很正常的事兒,也說明你活得很正常,忘不了也許才痛苦。當然,如果你的目標是收集某個文學的經典語句,那麼找個專門的摘抄本是很有必要的。
同時,如果你的目標是精細的研究某一個問題,好比心理學裡面性格色彩的起源,這個時候做筆記就需要記筆記,而且要針對這個領域的所有研究資料通篇的進行展開閱讀和分析。這時候不只是要記筆記,還要把所記的筆記串起來,系統化的消化。就有點類似研究生做研究的感覺了。
最後哈,讀書其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有也好,沒有也罷。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也許就像吃飯一樣正常。人不同,人的舌頭需要不同的口味調和,人體也需要不同的食材進行適應。讀書也一樣,不過運作的是人的大腦而已,讀書多了可能需要用書籍來更多的引導自己思考。通過這種方法,我學的更多的思考方式,尤其是在文學上,看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故事,增加自己思考感受的維度。
有時候,讀書也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入門一個領域的時候,大量的看書遠比一點點摸索交流要快的多,也全面的多。
更重要的是,讀書是一種自我可控性的信息攝取方式。它不同於老師教授。如果只是純粹的學習,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老師,你可能一輩子也摸不到竅門。但是自己看書的話,進步很非常迅猛,因為自己可控。當然,有一個好老師還是很重要的,好比Double教我們英語,能省下不知道多少時間和精力。
通過這種方法,我一般會拓展自己的興趣和專業領域。舉個攝影的例子,我在圖書館翻遍了所有關於攝影的書籍,在一個月之內,我就可以和經常攝影的朋友一起出去交流攝影。有什麼問題請教的時候也會更精準。問的問題不是如何能拍出更好的照片,而是如何能通過更新穎的構圖來突出某些性格種類的人的特點和情緒等等。
怎麼說,讀書也就這樣吧。關於讀書還是看(如何讀書),看你的目標究竟是做什麼,一本一本讀能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再去決定你的方式。


TAG:文質彬彬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