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真正重視張靈甫抗日功績的並非蔣介石,而是周總理!

抗戰時真正重視張靈甫抗日功績的並非蔣介石,而是周總理!

與現在大眾的看法相反,真正讓抗戰中作為抗日英雄軍人揚名天下的不是蔣介石、不是王耀武,而是周總理。

這是怎麼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張靈甫是在萬家嶺大捷時,作為指揮主官而一戰成名的。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真正讓張靈甫名揚天下的是田漢。

時任第三廳第六處處長的田漢,以此戰和74軍153旅旅長張靈甫為原型編寫了活報劇,率隊赴軍中演出。」

這裡點明了田漢為其寫的是「活報劇」,那麼「活報劇」是什麼呢?

活報劇是及時地向人們介紹當前國內外的政治時事、軍事情勢和社會動態的獨幕戲劇。它起到的是「活報紙」的作用。當時文盲比例極大,廣大不識字的群眾無法閱讀報紙,「活報劇」的出現成為向最廣大底層百姓宣傳抗日的最佳手段之一。它的特點要求貼近時勢,表現的是最新發生的事件,篇幅精悍,基本都是獨幕劇。也由於這個特點,時效性強,淘汰也快。形式上也從劇場走向了民間,出現了遊行劇、茶館劇、野台劇等形式。

據記載,「九·一八」後,田漢常根據當天新聞親自編寫許多活報劇,在1932年為東北義勇軍的募捐公演中當場演出。

七七事變後,田漢在武漢第三廳第六處任職時,身體力行,編寫大量通俗易懂的廣場劇、街頭劇、報告劇、茶館劇、群眾劇等形式的活報劇(馮文雙李金建《田漢與抗戰初期武漢文藝救亡運動》,《理論月刊》2005年第12期)啟發民眾的覺悟,鼓動民眾團結抗戰。

我們今天唯一可以看到的抗戰時期田漢編寫的活報劇《怒吼吧,灕江》,就是1939年8月4日下午日軍飛機轟炸桂林後,田漢當場急就劇本,當天晚間就在金城露天劇場由平宣隊演出。

萬家嶺大捷後,大約1939年1月份,田漢在長沙採訪張靈甫,親自撰寫了話劇《德安大捷》,劇中主人公就叫張靈甫,演出後從此張靈甫名揚天下。

看到這裡,肯定有很多人要說了,那也是田漢讓張靈甫名揚天下的,和周總理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還真的很有關係呢。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當時田漢是在武漢的第三廳的任職,第三廳,又稱政治部第三廳,它是抗戰初期國共第二度合作這一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按當時在第三廳工作的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下屬的一個部門,看起來是國民黨國民政府的一部分。實際上,按照時任第三廳主任秘書的地下黨員作家陽翰笙記敘,第三廳表面上「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所屬的一個部門,但實際上由中共長江局和周恩來同志直接領導。第三廳堅持黨的統一戰線政策,集中了當時國統區文化界的許多代表人物。正因為是人心所系,人才薈萃,發揮了戰鬥作用,它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它團結了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一致抗日,是國統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一個戰鬥堡壘。」

作為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鬥堡壘,第三廳的工作在中共長江局和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之下。

時任第三廳第六處處長的田漢對張靈甫的採訪和宣傳工作,從領導關係上說是直接執行中共長江局和周恩來的領導。對張靈甫「抗日英雄」的宣傳,也是在周恩來和中共高層領導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宣傳領域積極的抗日活動。

因此,真正讓張靈甫的抗日功績名揚天下的並非蔣介石,而是周總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向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對越自衛反擊戰:頭顱血糊淋漓依然昂起 被機槍打了170個窟窿
鄱陽湖也看不慣日軍奪走中國財寶,吞沒日軍艦船之謎至今未解
他是毛主席的「三驍將」之一,如不早逝,必將是多年後的元帥之一
為何明朝有骨氣,不和親不納幣,君王死社稷?

TAG:心向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