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藥材:枳椇子

中藥材:枳椇子

藥材名稱:枳椇子

別名:拐棗、木蜜、樹蜜、木餳、白石木子、蜜屈律、雞距子

採收加工:10-11月果實成熟時連肉質花諏軸一併摘下,晒乾,取出種子。

藥用部位:帶花序軸的果實

產地:於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台灣

科:鼠李科

原植物:枳椇(北枳椇、拐棗)Hovenia dulcis

植物情況:落葉灌木

高約10m。小枝紅褐色。

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廣卵形,長8-15cm,寬6-10cm,先端尖或長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具不整齊粗鋸齒,兩面均無毛;基出3脈,淡紅色。

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不對稱;花雜性,綠色,花梗長6cm,萼片5,近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平截,中微凹,兩側捲起;雄花具雄蕊5,花絲細,有退化的子房;兩性花有雄蕊5,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3淺裂。

果實近球形,灰褐色,生於肥厚、扭曲、肉質的花梗上,成熟後味甘可食。種子扁圓,紅褐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8-10月。

枳椇子藥材性狀:種子扁平圓形,背面稍隆起,旗面較平坦,直徑-5mm,厚1-1.5mm。表面紅棕色、棕黑色或綠棕色,有光澤,於擴大鏡下觀察可見散在凹點,基部凹陷處有點狀淡色種臍,頂端有微凹的合點,腹面有縱行隆起的種脊。種皮堅硬,胚乳白色,子葉淡黃色,肥厚,均富油質。氣微,味微澀。

優等品以飽滿、有光澤為佳。

枳椇子藥性: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心;脾;肺經

【功能主治】 解酒毒;止渴除煩;止嘔;利大小便。主醉酒;煩渴;嘔吐;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炮酒服。

【注意】 脾胃虛寒者禁用(《得配本草》)。

【附方】

治飲酒多發積,為酷熱蒸熏,五臟津液枯燥,血泣小便並多,肌肉消爍,專嗜冷物寒漿: 枳椇子二兩,麝香一錢。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吞下。(《世醫得效方》枳椇子丸)

治酒色過度,成勞吐血:拐棗四兩,紅甘蔗一根。燉豬心肺服。(《重慶草藥》)

治小兒驚風:枳果實一兩。水煎服。

治手足抽搐:枳椇果五錢,四匹瓦五錢,蛇莓五錢。水煎服。

治小兒黃瘦:枳椇果實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各家論述】

1.《荊楚歲時記》:辟蟲毒。

2.《唐本草》:主頭風,小腹拘急。

3.《本草拾遺》:止渴除煩,潤五臟,利大小便,去膈上熱,功用如蜜。

4.《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濕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絡。小兒服之,化蟲,養脾。

5.《滇南本草圖說》:補中益氣。痰火閉結於胸中,用此可解。

6.《綱目》:止嘔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材知識 的精彩文章:

中藥材:牛蒡根
中藥材:苦木葉,苦樹皮
中藥材:冬蟲夏草
中藥材:海金沙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

TAG:中藥材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