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讀書漫談

【讀書】讀書漫談

開卷有益。大家都承認,讀書能夠增長我們的知識,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關於讀書,中國有許多大家,如近現代以來的曾國藩、蔡元培、梁漱溟、唐君毅等都有過自己的論說。在本文中,我想和大家就三個問題展開討論:為何讀書?讀什麼書?怎麼讀書?權當是激發大家更多精彩洞見的引子。

為何讀書

我們究竟為什麼讀書呢?對於在中國社會、文化處境中的人來說,我想主要有下面幾方面理由。

現代生活在某種程度上是以職業為中心的,因為職業總是和我們的生計問題聯繫在一起。如何讓自己將來能夠獲得獨立、自由的生活而無需仰賴他人,這是當代人對自己的人生進行理性規劃的基礎。通過讀書來學習生存的技能,能夠賺錢養活自己、養活家庭、安身立命,這是非常現實的讀書目的。一個人只有養活自己之後,才能有額外的錢買書、買自己喜歡的書(甚至是「閑書」)來讀。當代社會生存競爭激烈,人們找工作都需要多種技能,不僅需要專長突出,更需要有各種資格證書,這些可能都要靠不斷讀書來獲得。如果你的家庭,無法給你提供充足的讀書成本,如果你不是特殊的「二代」,那麼努力讀書,就是你試圖向社會上層流動、躍進的必須途徑。然而,讀書如果只停留在這一層面,是很難讓人「超凡入聖」的。

在滿足人的生存需要後,我們也要知道,人讀書也是為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聖經》上說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這告訴我們,人的生命是不能僅停留在物質層面的,人的生命不能被局限在自然本能當中。人超越於動物,在於人有精神需求和審美情趣,人的靈魂需要通過讀書來獲取食糧。每個人在肚腹滿足後,都有追求超越的渴望,不管是宗教信徒還是非宗教信徒都是這樣。吉林大學孫正聿教授在 2009 年的演講《哲學與人生》中提道:「人是世界上最奇異的存在——超越性的存在。怎麼理解呢?我首先是使用反證法 :人無法忍受什麼?尤其是青年人,我概括為五個方面:無法忍受單一的顏色、無法忍受凝固的時空、無法忍受存在的空虛、無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無法忍受徹底的空白。人的這五種無法忍受,意味著人是一個超越性的存在。」這種對超越性的渴望,主要是一種精神上的需求,是一種提升人生境界的渴望,是希望靈魂與永恆相接的表現。讀書是一個人建設自己精神家園的最好方式,讀書能夠讓人超越膚淺的消費主義生活和時尚潮流來反思人生的本質,把人引到對終極關懷的專註上來。讀書能讓人與歷世歷代那些思想偉人進行對話、與哲學巨匠進行交流。通過讀書,人慢慢學會了保持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才會維持自己人格的高貴。

大思想家梁漱溟、賀林等都提出過一個重要的觀點,那就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時代的衰落,通常總和那個民族文化的衰落有極大關係。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 ? 奈的說法,文化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軟實力。如果一個民族不愛讀書,就會失去崇高的精神追求,而民族精神的荒蕪,就會帶來社會的災難,帶來集體無意識的、惡的狂歡。在這個世界上,以色列被看作是最智慧的民族,猶太人認為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吃到肚子里的食物、藏在心裡的夢想、還有讀進大腦中的書。然而,當 今 中國 人在世 界上,人均讀書量卻是最少的。「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1 年我國人均讀書,僅為 4.3 本,遠低於韓國的 11 本、法國的 20 本、日本的 40 本,更別提猶太人的 64 本了,中國是世界人均讀書最少的國家之一。」很遺憾的是,在中國的公共交通工具上,低頭看手機、刷朋友圈、玩遊戲的人太多,閱讀的人太少。今天我們強調人人都要愛讀書,這對中國的文化建設、民族的進步繁榮,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讀書可以提升國民的知識水平,讀書人是對一個民族進行一種無形的精神守望。在當今社會中,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影響極大,我們的生活,最缺乏的是人文精神和公共價值。反過來,只有不斷讀書,才能繼續文化傳承,才能揚棄傳統,才能建立民族文化的自信。

以上三點,是從一般意義來說的,那麼,對基督徒來說,讀書又是為了什麼呢?如果基督徒相信上帝是一切真、善、美的源頭,那麼,我們不斷讀書就是追求真理、盡智愛神的表現(可 12:33)。耶穌基督說他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我們不斷讀書,就是尋求基督的真理在各個領域之內的有效性體現。上帝通過自然啟示和特殊啟示,向我們彰顯他的真理。基督徒往往重視特殊啟示,重視閱讀《聖經》和其它重要的屬靈書籍,但常常會忽略上帝在自然啟示中、在其它學科和領域中也灑下的真理種子。基督徒對一切包含真理的書,都應該好好閱讀、謙卑學習。 中國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基督徒更應該為尋求上帝的真理,而不甘人後。

對弟兄姊妹來說,讀書,不僅讀基督教信仰的書,也要讀其它有益的書,能拓展、豐富我們對信仰 的 理 解 。這 不 僅 不 會 讓 基 督 徒 落 在 一 種 基 要 主 義的蒙昧當中,反而會使基督徒更好地傳揚福音、見證信仰。在與別人進行信仰交流的時候,實際是兩個具有不同人生視閾的人,通過對話進行一種生命融合的過程。多讀書可以讓基督徒盡量多理解別人的人生視閾,能夠有助於建立對話的興趣基礎和共同話題。如果基督徒只能運用自己的「圈內語言」,而 不 顧 別 人 是 否 理 解 、或 是 否 有興 趣 ,這 樣 的 信 仰交流,很顯然沒有什麼意義,也無法繼續下去。

對傳道人來說,多讀書更是尤為重要。多讀書,不僅可以讓傳道人提升自身知 識修 養,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同時,也為做好教牧工作打好基礎。一個牧師講道好不好,講道是否有新意,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這個牧師是不是一個愛讀書、學習的人。新教牧師穿的黑袍,源自大學的學位服,這告訴我們,傳道人要注重學問,要通過多讀書,以真理為上帝作見證。每一個傳道人,都不可以自我封閉 ,自 以 為 掌 握 全 部 真 理 ,自 以 為 是 真 理 的 代 言 人 。主的使徒保羅,雖然可以稱得上是上帝奧秘事的管家,但他仍然不斷學習,哪怕在監獄裡,也要人捎來皮卷書繼續閱讀。保羅說,他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他乃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地,繼續尋求上帝的啟示和帶領。能夠認識到自己的 無 知 ,尤 其 是 面 對 永 恆 上 帝 時,看 到自己 的 渺 小 ,這是人生最大的智慧。保羅正是因為不斷讀書,有很好的知識功底,才能成為《新約》中寫作數量最多的人。

英國的基督教復興家約翰?衛斯理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始終不忘學習的重要性,每天堅持讀書。衛斯理掌握多種語言,能進行廣泛閱讀。他在1778 年所寫的一篇日記中說自己讀了五六百本書。在他看來,如果停止了讀書和學習,一個傳道人的靈魂就會飢餓,這樣他就沒有新鮮的靈糧供給信徒。在一封書信中,他曾勸勉一位同工說,如果沒有閱讀和學習,一個牧師的講道雖然會很活潑,卻可能因為沒有思想,而失去了深刻,成為一個中看不中用的傳道人。所以,做一個傳道人,必須時刻注意努力讀書,學習從各個生活視角來認識、傳講上帝豐富的真理。

讀什麼書

談過了讀書的意義之後,我們來看看應該讀一些什麼樣的書。

首 先 ,應 該 選 擇 自 己 感 興 趣 的 書 來 讀 。 不 管 學什麼、讀什麼、做什麼,興趣非常重要。

只有興趣才會把人帶入到更深的理解和悟性中。這個世界存在著各種知識領域,每個領域的知識都很發達。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可能讀懂各個知識領域的書。一般來說,總是那些讓人感興趣的書籍會吸引人去讀,讓人願意花時間不讀完不罷休。再好的書,如果一個人不感興趣,讀起來人就會哈欠連連,這書對她 / 他也沒有意義。因此,如果讀書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切入點,這就為人通過讀書尋求真理,設定了一個很好的開局。

其次,讀書應該多選經典著作來讀。書海茫茫,人的一生很有限,不可能讀盡天下之書。因此讀書最好選擇一些經典名著來讀。所謂經典,是指能夠典型代表一個時代之中,某個領域具有權威性的作品,是能夠給人們的理解或認識提供典範性模式的文本。不但如此,從解釋學的角度來看,經典總存在著意義的盈餘(surplus of meaning),是人們無法通過客觀的方法性控制,就能得出對經典的唯一正確解釋的。簡單地說,通常,經典具有經久不衰的地位,不同時代、處境中的人,通過閱讀經典總能得到新的亮光和啟迪。與經典相反的是一些順應時代潮流、滿足人一時心理需求的應景之作,自身並沒有太多的內涵和意境,雖風靡一時,不久 就會被 人 遺忘。 故 此,真愛讀書的人,應該多選擇經典來讀。經典著作有時是需要「啃」的,這可能是因為一些經典著作中的語言比較艱深、思想比較超越、論證比較嚴密。剛開始讀,總有讀不下去的感覺,然而如果能堅持讀、反覆讀直到讀懂、讀通之時,這是讀者取得最大進步的時刻。此外,如果開始著手讀有一定難度的書,那麼後來再讀其它 書, 就 會 覺 得 容 易 很 多了。

最後,從人文精神角度來看,我們讀書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讀懂人性、提升人性。認識人自己,這是生存之人,要追求的最大智慧。任何閱讀,如果最終和人自身的生存意義毫無相關的話,人就成了 讀 書 機 器 ,是 為了 閱 讀 而 閱 讀 。 正 所 謂 ,死 讀 書 、讀 死 書 、讀 書 死 。 這 樣 的 讀 書 人 ,難 免 會 有 些 呆 氣 。與之相反的是,一個人在讀書時,總要力求讓書中的智慧、情感和自己產生共鳴,在對人性的理解方面,建立起一定的認同。基督教研究作為一個人文學科,它的存在,也是要幫助人認識人性、反思人性、完善人性——讓人認識到,人是上帝獨一的、具有靈性、悟性和感性的受造,人的存在,既離不開自身的生物性本能,更離不開和信仰相關的超越性追求。通過閱讀,人的精神得以升華,人的審美得到滿足,人 生的境界也得到提升。 總之,我們讀書,要讀到、讀懂、讀通作者最要撥動你心弦的地方;讀書要達到的境界,是能把書中思想融貫進自己的生活中。就如唐君毅先生在《青年與學問》一書中所說的,讀書的境界要能做到不僅我來讀書,而且也要能讓自己感覺到書曾讀我 ;讓主觀心靈客觀化於道與真理之中,也讓客觀化的真理與道主觀化於人的心靈之中, 二者本為一。

怎樣讀書

古往今 來,成 就大學問的讀書人,往往都 有自己的讀書秘訣。中國古代哲學家朱熹指出:「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今日的讀書處境、讀書條件與古人並不相同,很難完全機械照搬古人。一般來說,今天我們讀書,可以考慮下列這些基本原則。首先,我們讀書需要立志,堅持執行每天可行的讀書計劃,漸漸養成習慣;其次,我們讀書需要動筆,動筆標註、歸納內容和記下亮光都是促進思考的方式;第三,好書要重複讀,好的經典著作讀一遍是不夠的,每一次重複閱讀都會有新的領悟,新的啟發——「只有對思想進行思想,思想才會進深」;第四,人們可以進行實地讀書,只從閱讀了解宇宙人生,難免有些書本主義,如果可能,到書中所描述的地點去旅行訪問,直觀地了解一下,故事情節發生的場景,這些都有助於我們深化對書中內容的理解 ;第五,當代人也可以進行視聽讀書,很多有名的著作都被拍成了經典影片,有些 書 還 特 別 被 錄 音 供 人 收 聽 ,可 以 說 ,視 聽 的 方 式 ,代表了閱讀歷史中新的突破。從古至今,讀書方法是不拘一格的,然而,有一點卻是大家的共識 :不用功讀書的人,是很難從書中有所收穫的。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夠提升人的生存境界,也能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對基督徒來說,愛讀書、多讀書,是盡智愛上帝的表現。基督徒只有在真理方面多有裝備,才能更好地見證信仰、傳揚福音。

(作者系金陵協和神學院教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信仰之旅 的精彩文章:

TAG:信仰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