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中印反擊戰印度輸給中國的真正原因,連解放軍也無可奈何

揭秘中印反擊戰印度輸給中國的真正原因,連解放軍也無可奈何

1962年11月20日,在印度東北境城市提斯甫爾通往布拉馬普特河口的公路上,一群印度官兵正沿著公路拚命向南逃竄,公路上到處都是印軍丟下的槍支、彈藥和車炮。公路旁被遺棄的士兵在凄慘地呻吟著。在奪路逃命的人群中,夾雜著以為丟了軍帽、擠掉了靴子的將軍,他就是在策劃和發動侵華戰爭中立過「卓越功勛」,被印度總理尼赫魯稱為「有非凡的勇氣和幹勁的軍人」的侵華戰爭主將--第四軍軍長考爾中將。

這便是中印邊境反擊戰爭中,印度軍隊潰退的一幕。印度侵犯中國邊境的這場戰爭,除了因為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戰術得當外,印軍無視後勤保障也是其失敗的一條重要原因。

當時的印度軍隊既無後方基地,又無物資儲備。集體表現在:一是兵源不足;二是武器裝備奇缺,一線部隊只儲備了15天給養,有的僅有7天,每人只發70發子彈,炮彈的供應量也低到危險的程度。印度官方歷史中說,通訊不暢,沒有道路網路,補給和增援大都由空運完成。當時已是隆冬,印軍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還穿著單衣和單靴,靠僅有的一條毯子禦寒度日。宿營無帳篷,只好露宿,結果大批士兵凍傷,加之糧食供應又跟不上,因而許多饑寒交迫的士兵在呻吟中倒下,葬身在無人知曉的荒山野嶺之中……

戰爭開始後,印度通往前方的軍事補給線完全被中國軍隊切斷,士兵們開始在缺乏食物的戰鬥狀態下,出現大面積渙散。隨即,中國軍隊抓住有利戰機,開始發起「中國形式的」殲滅戰。短短8個小時。印度號稱「東亞第一、第二旅」的兩支主力部隊被盡數殲滅。而此時印度國內承擔本土防禦的北方部隊能抵抗中國潮水大軍的兵力不足1萬。

此時,中國軍隊繼續持續逼近。其先遣部隊,已達到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圍50公里處,深入印度作戰達212公里。同樣若不是考慮到我方後勤補給與當時的國際形勢以及戰鬥目標,早已兵臨新德里城下了。

從表面看起來,對印反擊戰是摧枯拉朽、捷報頻傳,而這恰恰和戰前的紮實準備是分不開的,也是建立在廣大指戰員勇敢善戰、發揚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的優良傳統基礎上的,更是與西藏和後方人民的大力支援分不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下 的精彩文章:

揭秘明代最牛特務組織,專門管理東廠、西廠、錦衣衛,令人膽寒
揭秘新中國「開國印璽」製作內幕,究竟出自誰人之手?
他與葉挺同學,曾險些成為「黃花崗七十三烈士」,建國後官拜大將
揭秘陪葬慈禧太后的夜明珠下落之謎?竟已落到這個外國人手裡
此人被傳是慈禧的乾兒子,強力反腐,卻因這件事被慈禧拋棄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