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發燒友嚮往的地方,易武的「七村八寨」

發燒友嚮往的地方,易武的「七村八寨」

多年的茶山實戰經驗和經歷,

請大家要相信,好茶葉一定是源於工藝和生態。」

——非著名茶人陳曉雷

有茶友曾用這樣一個類比的說法來形容「易武」與「普洱茶」之間的關係,說易武相對於普洱茶,就相當於景德鎮相對於陶瓷、宜興相對於紫砂、安徽涇縣對於宣紙。易武是普洱茶源頭地區,是雲南著名的古茶區,種植茶葉的歷史至少有1000多年,易武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臘茶山在內,面積約750平方公里,為古六大茶山中最大的茶山,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

易武人視茶為「上通天神,下接地府」的靈性之物,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飲茶習俗和茶文化,以易武正山「七村八寨」最具特色。易武之「七村八寨」中的八寨是指颳風寨、丁家寨(瑤族)、丁家寨(漢族)、舊廟寨、倮德寨、大寨、曼灑寨、新寨。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張家灣村。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易武「七村「

曼灑村

曼灑村在一個山脊上,從遠處看,像一條升騰的巨龍。曼灑平均海拔很高,視野開闊,是個觀山覽景的好地方,站在這裡可以看到蠻磚、莽枝、倚邦、易武幾個茶山。這裡產的茶葉條索緊結、勻整、烏黑油亮,茶湯橙黃透亮、滋味醇和,杯底香氣持久,口感細膩、水路順滑。

曼秀村

曼秀村距離鄉政府3公里,是一個純漢族村,是到麻黑村與颳風寨的必經之路。過去曼秀村也建有廟宇,後來改為了學校,現在廟宇已拆除,建成了村民的活動室。曼秀村制茶仍然保持傳統制茶工藝,生產出的茶葉條索緊結、完整、灰褐顯毫、茶湯略帶金黃、香高、回甘、生津、持久,讓人回味無窮。

落水洞村

落水洞原名曼落,與麻黑村相鄰,後因寨子中有個內連地下河常年不滿的大洞而得名「落水洞」。該村的地形四周環山,村背後有一株知名度很高的大茶王樹,那是愛茶人必去的地方。落水洞村是一個漢族村,茶馬古道從村中穿過,所產茶葉品質極佳,加工工藝地道,條索緊結、勻整,湯色金黃透亮、口感甜潤、密香突出,茶韻幽深、回味無窮。

麻黑村

麻黑村是易武所有古茶山中茶葉面積最廣、產量最多的一個村。該村山山有茶園,處處有森林,自然景觀極佳。現有古茶園面積3400畝,年產量48噸。麻黑村所產茶葉葉面寬厚、墨綠、條索緊結、勻整、黑亮超群、香氣突出、茶氣足、茶湯清明、透亮、經久耐泡、可持續20至30泡,具有越陳越香的歷史認可。

三合社村

三合社村古茶園與麻黑古茶園隔河相望。三合社村一個純彝族村,茶園四周植被保護極好,所產茶葉、葉寬、肥厚、成墨綠色,產品條索完整、茶湯橙黃透亮、香高、回甘、生津、持久,滋味柔和。

高山村

高山村是一個純彝族村,至今保存有諸多古茶園,茶樹高大,勻需搭架攀爬才可採摘。高山村近些年茶葉製作技術提升很快,加上優質的茶原料,產品非常走俏。該存產品條索緊結、完整度好,湯色金黃透亮、密香濃郁持久,滋味悠長、回甘持久、空杯留香,是普洱茶愛好者的珍品。

易比村

易比村在易武鄉政府西南,易武著名的老字號「安樂號」就出在這裡。清光緒20年李開基就是帶著這裡的茶葉進京參加殿試的趕考,由於路途遙遠,耽誤了考試時間,李開基託人把自家製作的茶葉敬獻給了光緒皇帝,光緒皇帝欽命頭品頂戴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捷勇巴圖善吏為李開基題寫《瑞貢天朝》大匾,可惜該匾在1949年火災中被毀。該村茶葉品質特徵:條索緊結、烏潤、勻整度好、開湯茶湯金黃明亮、滋味醇正、茶氣足、回甘、生津、杯底帶濃濃密香味,香氣持久、茶葉耐泡。

易武「八寨」

颳風寨

颳風寨處在與寮國邊界上,距寮國邊境僅2公里。周圍多是原始森林,古茶樹是在完全野生的生長環境下,零星的散落在原始森林裡,由於被其他雜木遮擋,受到的日照少,屬於陽光漫射。基於這些客觀的條件因素,造就了颳風寨古樹茶的特點:茶體黑亮,口感厚實承重,具有強烈的山野氣息,苦澀味卻較低,回甘迅速,綿柔的後勁更是將"易武為後"這一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守興昌秋茶「颳風寨「就出自這裡,喜愛普洱茶的茶友可以多多了解。

大 寨

大寨是一個被茶園包圍著的寨子。光緒初年大寨還有二百多戶人家,摘茶的季節每天殺三頭豬還不夠摘茶人吃,民國初年大寨有七八家茶號。這裡產的茶葉芽毫顯露肥壯、條索鬆緊適度、色澤烏潤,湯色淡黃明亮、滋味甘醇、香氣高顯,葉底肥嫩。

新寨

易武最古老的一個少數民族村寨,他們自稱「本族」,其祖先是發現和利用茶葉最早的一種民族,每年春茶開採前,在祭師的帶領下還舉行隆重的祭茶祖儀式。該村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手工制茶工藝,茶葉多采自古茶山、古茶園,茶葉條索勻整、回甘、生津、湯色橙黃、明亮、香氣純正、茶氣足。

倮德寨

倮德寨是距離鄉政府最遠的一個村委會,自然生態非常好、在咸豐年以前倮德老寨的茶園東連曼乃,西接象明的曼拱,均由倮德土司管轄,倮德土司和整董土司、倚邦土司都是親戚,有聯姻關係,倮德土司實力很強,土司府蓋得十分宏大。其茶葉外形條索緊結油潤、顯毫、回甘、生津、香氣正、開湯茶湯金黃透亮、滋味醇和、杯底有濃郁密香味、經久耐泡、葉底肥厚、柔軟。

舊廟寨

舊廟寨與新寨是同一種民族,兩村相距3公里,相同的茶文化,相鄰的茶園,相同的製作工藝,不同的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術。茶葉條索勻整、回甘、生津、湯色橙黃 、滋味醇和、香氣純正、葉底色澤黃綠。

張家灣寨

抗戰以前,六大茶山北部所有村寨的茶商去越南萊州都要經過的村寨,是馬幫歇晌休整的地方,從張家灣到萊州十多天的路程,茶到萊州後上船沿水路到海防,再從海防轉香港、廣州。這裡產的茶條索鬆緊適度、勻整顯毫、色澤銀白、湯色金黃、滋味醇和、香氣高、葉底柔嫩。

丁家寨(漢)

現在採摘的茶園叫一扇磨和香椿林,這裡的茶樹是六大古茶山目前發現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樹之一,所產茶葉外形條索粗壯緊結,灰褐、顯毫、茶湯透亮、橙黃、香氣有陳韻、滋味醇厚回甘。

丁家寨(瑤)

是一個瑤族村寨,分為上、下兩寨,採摘茶園地名叫彎弓,彎弓在清咸豐年以前,擁有400多戶人家,有漢族寨和回族寨,是漫撒山最大的寨子。回族蓋有清真寺、漢族蓋有關帝廟,彎弓的關帝廟是六大古茶山中最大的廟宇,佔地面積六千平方米以上,全用柏木建成,雕樑畫棟,飛檐點金,當時是六大茶山最精美的建築。彎弓這裡產的茶葉,外形條索緊結,勻整、色澤烏潤、湯色金黃、香氣純高、葉底條索肥壯柔軟,是愛茶人難求的茶中極品。

雲南普洱茶人陳曉雷推薦——茶藝師董董個人號:sxc39999

更多專業的普洱茶沖泡和品鑒方法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守興昌茶生活 的精彩文章:

普洱茶的一山一味,一寨一口感是從何而來的?
普洱茶湯的濃稠度與哪些因素有關?茶湯越濃稠的普洱茶越好嗎?
古代的八大「茶痴」,知道一半的已經是高手了
決定普洱生茶品質關鍵性的因素有哪些?
喝茶的十四層意境,你在哪一層?

TAG:守興昌茶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