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紅館我告訴你,音樂劇場是個啥?

來紅館我告訴你,音樂劇場是個啥?

10月20號的北京三里屯兒

要粗大事兒啦!

GIF/1K

不過看小李子這表情,大喜事兒無疑~~

全球音樂劇場(Music Theatre)領軍人物

將於10月20日18:00

齊聚三里屯太古里北區紅館

各自使出看家本領,在北京召開一場——

全球新歌劇與音樂劇場交流的競賽與盛會

四位世界級音樂節掌門人現場過招兒

為各位解讀

「全球視野下的音樂劇場」

猴兒急的盆友們請直接翻到末尾

查看重磅與會嘉賓&時間地點哈

一場誤會

害的您差點兒與新鮮好玩兒的音樂劇場

失之交臂啊!

Music Theatre本尊並不是國內觀眾耳熟能詳的音樂劇(Musical)!

Music Theatre (音樂劇場)是對傳統歌劇的對抗性回應,相較於傳統歌劇,音樂劇場規模較小,也更富實驗性。」

置身一部音樂劇場作品中,各種新奇視聽效果將席捲你渴望的小感官!

GIF/1K

…好想看Music Theatre…

北京國際音樂節「音樂劇場」

新銳單元等著你

一年一度的北京國際音樂節(BMF)蜚聲世界,迄今已成功舉辦二十年。「音樂劇場」融時尚、先鋒、戲劇於一爐,一直是北京國際音樂節備受關注的領域。

去年,「音樂劇場」單元為觀眾奉上了北京國際音樂節委約作品——由旅英青年導演鄒爽創作的多媒體聲樂劇場《逐》。這部作品是由導演鄒爽和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根據舒伯特的聲樂套曲《冬之旅》改編而成,美輪美奐的舞台帶領觀眾走進孤獨旅人的夢境。

多媒體聲樂劇場《逐》劇照

利用多媒體手段,歌者沈洋時而與世隔絕孤獨徜徉,時而穿梭於三里屯燈紅酒綠的街頭,鏡頭帶領觀眾用歌者的眼睛觀看一切,一切無不經歌者的內心著色。

自助火鍋

11月11日

多媒體聲樂劇場

《逐》劇照

音樂劇場永遠敞開懷抱,從不拒絕新的主題與新的表達方式。頗富實驗意味的《逐》毫無疑問正是這樣一部作品,不僅完美呈現了古典音樂的意境與韻味,更以獨特的方式為古典藝術與街頭文化的相遇、對話提供了戲劇性的空間。

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將攜比利時透明歌劇院為北京的觀眾帶來法國傳奇音樂家弗朗西斯·普朗克(Francis Poulenc)的名作《人聲》(La Voix Humaine),這部作於1958年的歌劇改編自法國著名戲劇家讓·科克托(Jean Cocteau)的同名劇本,半世紀以來享有盛譽:一個女人對著電話吟唱心曲,看不見的電話另一頭,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女人的命運,竟至到了這步田地?

《人聲》劇照

透明歌劇院的藝術家們賦予了這部懸念重重的音樂劇場作品豐富的新意。不僅獨具一格的舞檯布局與舞台調度令人遐想,更有音樂家現場演出,其高超的演奏技藝將為現場觀眾奉獻一個難以忘懷的巴黎之夜。

《人聲》劇照

正如評論普朗克的名言:「他的音樂或許沉淪溝渠,卻永遠仰望星空。」 「弗朗西斯·普朗克就是音樂本身,我從沒見過如此直擊人心的音樂,如此質樸的表達。」對於不同時代的人來說,普朗克的音樂都以清晰、直截、富於人情著稱。若有誰的音樂可以讓人在瞬間啼笑交迸,非普朗克莫屬。

《人聲》劇照

在西方,音樂劇場已經形成了悠久的傳統,其關注時事、關注科技發展的自身特性,又使其不斷拓展出新的主題與領域。音樂劇場以最開放、包容的態度得到了全球藝術家與觀眾的青睞。在中國,音樂劇場方興未艾,北京國際音樂節期待通過10月20日「全球視野下的音樂劇場」論壇為北京的觀眾揭開音樂劇場神秘的冰山一角。下面小編就為各位介紹一些音樂劇場的經典作品~

蜚聲世界的波蘭戲劇大師陸帕最年輕的弟子拉多斯瓦夫·李赫齊克(Rados?aw Rychcik)有陸帕「最叛逆的弟子」之稱,其驚世駭俗的名作《孤寂在棉田》(In the Solitude of Cotton Fields)便是音樂劇場的新經典。

拉多斯瓦夫·李赫齊克 Rados?aw Rychcik

(圖片來自網路)

《孤寂在棉田》是法國劇作家伯納德·瑪麗·戈爾德斯(Bernard-Marie Koltes)的劇作,這部戲由一個小販和客戶的對話構成,二人相約在市郊一個黑暗的角落做交易。小販與客戶對話中的火花與角力,不難以充滿懸念的傳統戲劇形式演繹出來,也就是說,語言邏輯完全可以支撐起這部劇作。但李赫齊克卻另闢蹊徑,將之變成一場高能的朋克演唱會:

《孤寂在棉田》劇照

(圖片來自網路)

李赫齊克將之稱為「歇斯底里劇場」。在音樂劇場中,不同於傳統文學劇場的以語言為本位,也不同於肢體劇場以身體為本位,在音樂劇場中,聲音才是本位,聲音以其自有的邏輯帶給觀眾全新的戲劇性體驗。

對比傳統戲劇領域,不難發現,音樂劇場是藝術創新與跨界合作的重鎮。藝術家們在其中大膽運用音樂、戲劇、視覺藝術、多媒體技術等的最新成果。因此,較之傳統的音樂作品,音樂劇場通過戲劇、視覺藝術、多媒體等手段,將無形的音樂視覺化,讓觀眾不僅得到新奇的聽覺享受,還能親眼「看」到音樂的神奇律動:

由葡萄牙演員、詩人、作曲家米格爾·阿茲奎姆(Miguel Azguime)創作的音樂劇場作品《鹽的旅程》(Salt Itinerary)中,表演者只有一人,因此,聲音成為了作曲家/詩人/演員的身體與思想的延伸,不僅彌補了身體和語言的有限性,還通過使用多媒體手段將聲音視覺化,帶給觀眾從未有過的新奇體驗。

自助火鍋

11月11日

《鹽的旅程》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

此外,音樂劇場也拓展了傳統意義上的音樂領域,在音樂劇場的創作者眼中,萬籟皆音樂,只是缺少發現!從下面這個作品中可見一斑。排隊進卡車的你們不是來淘貨也不是去旅行,而是來刷新視聽體驗~

Post uit Hessdalen 的節奏作品PAKMAN

(圖片來源網路)

卡車裡有情況兒?瞧瞧去~

Post uit Hessdalen 的節奏作品PAKMAN

(圖片來源網路)

卡車內部——音樂劇場無處不在

中國音樂劇場的發展,也是這次講座關注的重點。香港戲劇大師榮念曾的音樂劇場作品《荒山淚》(Tears of Barren Hill)融傳統戲曲唱段《荒山淚》與京劇名旦程硯秋的留德往事於一爐。故事在古代與現代間穿梭,身份於痴男與怨女間變幻,唯一不變的,是古今相同的那份無奈而已。

自助火鍋

11月11日

《荒山淚》劇照

(圖片來自網路)

怎麼?還沒看夠?欲知其詳

來紅館會會我們的嘉賓吧~!

2017年10月20日18:00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北區紅館

「全球視野下的音樂劇場」

與會嘉賓

安娜·阿布拉莫諾瓦女士

Mrs. Ana Ablamonova

安娜·阿布拉莫諾瓦是立陶宛「歌劇發燒友」(Operominja)及立陶宛新歌劇節(NOA Festival)的創始人、製作人及導演。

「歌劇發燒友」是立陶宛的一個藝術團體,他們通過多樣化的藝術合作來進行創作與發展實驗新音樂劇場。自2008年以來,共創作了40多部當代歌劇和各種涉及多學科的藝術項目,包括享譽世界的由十位收銀員演唱、以超市中的聲音與鋼琴為伴奏創作的歌劇《祝你好運》(2013)。

他所組織舉辦的立陶宛新歌劇節(NOA)是波羅的海地區主要的國際新音樂劇場活動。2008年4月,第七屆立陶宛新歌劇節舉辦,許多劇目都在這屆新歌劇節上進行了首演。

阿克塞爾·唐耶丁先生

Mr. Axel Tangerding

建築師、導演、演員

作為一名建築師,阿克塞爾·唐耶丁深受「包豪斯風格」清晰簡潔的設計語言的影響,而他的戲劇生涯又受到艾倫·斯圖爾特和她在紐約的拉媽媽實驗戲劇俱樂部、位於波蘭弗羅茨瓦夫的格洛托夫斯基實驗室劇場的影響。他在慕尼黑Meta劇院任藝術總監一職,尋求一種以動作表達、語言經驗與音樂聲響為基礎的戲劇,並注重和亞洲藝術家進行交流。

阿克塞爾·唐耶丁於1980年作為演員和藝術總監創立了慕尼黑Meta劇院,發展創作了一系列獨特的作品,組織了與非歐洲藝術家的國際巡演及交流活動。近幾年,阿克塞爾專註於新音樂劇場研究,到目前為止創作了「Strange Stories」(運用新音樂的舞蹈作品)和2016年 「Music Theatre NOW」 獲獎作品「戀音樂(Musicophilia)」(以奧列弗·薩克斯的文本為基礎)等。

2002年,為了表彰他對跨文化和國際藝術活動作出的貢獻,他被授予了國家獎項「德國聯邦十字勳章」。1991年,阿克塞爾擔任當代國際演藝聯合會(IETM)成員,自1999年至2007年在布魯塞爾擔任當代國際演藝聯合會(IETM)董事;自2001年以來一直擔任國際戲劇聯盟(ITI)柏林成員,並於2010年在廈門國際戲劇聯盟(ITI)世界大會上擔任音樂劇場的董事會成員。

蓋·庫倫先生

Mr. Guy Coolen

蓋·庫倫在安特衛普大學學習德語文學,後畢業於根特大學的戲劇與傳播科學專業。

自1994年以來,任透明歌劇院(安特衛普)藝術總監一職,該團體為作曲家和劇院製作人員提供駐地,並在全球範圍內上演優秀音樂劇場項目。

透明歌劇院受邀參加了許多國際藝術節:2008年歐洲斯塔萬格文化之都,荷蘭音樂節,阿維尼翁藝術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新加坡國際節,墨爾本藝術節,悉尼藝術節等。

自2008年以來,蓋·庫倫擔任鹿特丹歌劇節(Operadagen Rotterdam)藝術總監。鹿特丹歌劇節(Operadagen Rotterdam)在2015年被提名為最佳歌劇節,並榮獲「Classical Next」創新獎。藝術節和透明歌劇院都以鼓勵創新歌劇和音樂劇場為目標。

目前,蓋·庫倫在多個國際藝術組織任職,包括歐洲文化議會。他是國際戲劇聯盟(ITI)音樂劇場主席和國際戲劇聯盟(ITI)比利時-佛蘭德斯主席、B』Rock巴洛克音樂合奏團董事會主席、萊卡戲劇團體和「荷蘭文化條約法案」佛蘭德斯-荷蘭董事會成員。

羅蘭·奎特先生

Mr. Roland Quitt

當代音樂劇場領域的自由職業劇作家、作家和策劃人。

他是著名的先鋒作曲家迪特·施內貝爾(Dieter Schnebel)創作的「Utopien」的作者,、大型國際多媒體作品「Amazonas「的作者。

到2011年為止,他在曼海姆國家劇院創作了一系列」可視音樂「。作為製作人、發起人和作家,首演了超過三十部的新音樂劇場作品,這些作品往往都突破了古典歌劇的形式。

2008年在國際戲劇協會(ITI)的幫助下,奎特和勞拉·伯曼發起了現代音樂劇場比賽,直到現在,這都是當代音樂劇場的唯一世界性競賽。他是該賽事藝術家委員會成員之一,並在2008年和2012年成為評審團一員。

自2010年起,奎特任職於多個國際藝術節。2011-2015年在德國漢諾威擔任 KunstFestSpiele Herrenhausen 藝術節的策劃人及戲劇編劇。自2012年起,他在給德國劇院製作實驗音樂劇院的Experimentelles Musiktheater 基金組織擔任編劇。

奎特還是柏林音樂劇場協會的主席和創始成員,該協會是德國首都柏林自由音樂劇場的代表。

10月20日 18:00-19:00,我們將在紅館舉行一場關於音樂劇場的主題導賞。活動由北京國際音樂節助理節目總監鄒爽主持、《人聲》主創及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 國際戲劇聯盟藝術總監及團隊參與。

導賞活動憑《人聲》三天任何一場

音樂會門票入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國際音樂節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國際音樂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