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真的是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嗎?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上面這首詩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叫《泊船瓜洲》,對於這首著名詩詞,大家應該都所耳聞,對於王安石也都知道他的大名。
但是,對於王安石,在歷史上卻有著很大的爭議,支撐他的人說他是挽救宋朝的關鍵人物,反對他的人說他是坑死宋朝的罪魁禍首。
那麼,王安石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他的《泊船瓜洲》又有著怎樣的背景呢?
王安石出身官宦家庭,他自幼聰慧,下筆成文,被譽為「神童。」
長大後,王安石步步高升,最終入主中央,成為了一位改革家。
北宋神宗年間,國家政治和經濟陷入了巨大的危機,由於北宋立國之初就在國策上有些偏差,經過上百年的時間,問題逐漸擴大,逐漸積重難返。
具體表現在兵源臃腫、土地賦稅徵收困難、政府機構繁冗以及財政危機。
此時的北宋,在和平之下隱藏的巨大的危險,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變法,對社會各個領域進行了深入了改革。
史稱「王安石變法。」
應該說,王安石變法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由於在改革中用人不當,加上保守勢力的阻撓,變法進展並不順利。
神宗皇帝最終無奈之下罷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並暫停了變法。
王安石被罷免後,回到江南自己老家,他寄情于山水,做了不少詩詞。
《泊船瓜洲》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從詩詞中我們可以看到,王安石此時頗為失落,心灰意冷之間,思念故鄉,其實內心深處還是對變法失敗的耿耿於懷。
雖然不久之後王安石被再度任命為宰相,但是他已經失去支持,變法集團內部也四分五裂,新法根本無法繼續推廣。
一年以後,王安石再度在失落中辭職。
數年後,宋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他上台後,徹底廢止了王安石的新法。
一切又回到原點。
不久之後,王安石在失望和悲傷中去世。
中國歷史上變法者很多,著名的如商鞅、吳起、王莽、張居正等人,但是,這些人大多沒有好的歸宿。王安石作為變法者也不例外,變法因為觸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會遭到巨大的阻力甚至清算。
王安石遭到了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對,他生前身後的地位也是三起三落,一波三折。
王安石死後四十年,北宋滅亡,他的變法早已不在,支持他的人和反對他的人也都已經煙消雲散,就連歷史記載也撲朔迷離,是非難辨。
現在,唯有《泊船瓜洲》的千古名篇流傳人間,成為後人了解王安石的最佳途徑。


※菊花台的由來,唐末霸氣詩歌幕後的故事
※唐代大詩人最玄幻的一首詩,優美詩詞竟然無人能解
※詩聖代表作無盡悲涼,他為什麼這麼哀傷?
※李白作詩為什麼要喝酒?他真的調戲楊貴妃了嗎?
※詩仙李白最大的理想其實是作官,但結局不佳
TAG:認真胡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