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袁福順:我眼中的康寧先生

袁福順:我眼中的康寧先生

聽聞當代著名花鳥畫家康寧先生11月份要在美術館舉辦「康寧畫展」,心情非常激動。在他80整壽之時辦這個畫展,意義非凡,康寧先生為之傾注全部心血的一眾作品將再現一代花鳥畫大師的風采。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屈指一算,我與康寧先生結識也已有45載,在接近半個世紀的交往中,康寧先生對於我來說「亦師亦友」,老先生對繪畫藝術的不懈追求也一直激勵著我這個「旅遊畫者」不斷學習和提高技藝及素養。

奇緣相識

與康寧先生結識算得上是一種奇緣。1972年,康先生被分到我家居住的四合院的大院附近工作。有一天,我見院子里有一人正對著我養的月季花寫生,從小喜歡畫畫的我忍不住湊上前去「偷看」,一開始那人全神貫注,並沒有發現我,倒是我看著他畫的月季別具一格,忍不住誇讚起來,那人這才扭過頭來看到了站在他身邊的我,我記得他先是對我笑了笑,然後問我在哪工作,對畫畫的共同愛好讓我們一見如故。後來我才知道他就是在當時已非常有名的花鳥畫家康寧,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康先生每天都會在挖防空洞的間隙畫院子里的月季、菊花和鳥,我與他也熟絡起來,當時我在紅獅塗料公司從事商標設計工作,我拿出一些自己的作品來給他看,他絲毫沒有架子,如師如兄般耐心又認真地幫我完善、解惑,後來我調至軍事博物館從事布展工作,也經常得到他的指導,康先生的才氣、藝術造詣和修養讓我欽佩至今。

康先生的為人處事頗有大家風範,與普通人在一起平易近人,對待師長也是極為尊敬,這一點深受其授業恩師李苦禪的影響,記得康先生曾說過「苦老不僅筆墨純熟,而且人品高尚,我追隨恩師10餘年,從他那裡首先學到的是如何做人。」

1974年的一個夏天,康先生喊上我開著車去給苦老搬家,正是那一次,他引薦我認識了大師李苦禪。搬完家後,苦老取出紙筆為我畫了一幅畫《門外野風開白蓮》作為答謝,這幅畫現掛在我家中的客廳內,每每看到它,總能勾起我腦海中苦老和藹、謙遜的容貌。

正是從這次「邂逅大師」之後,我開始在康先生的指導下研習苦老的書畫神韻,逐漸步入了大寫意的殿堂。再到後來通過康先生認識書法家大康、苦老的兒子李燕,人一生最幸運的事莫過於遇到高人,我與康寧先生、苦老、大康先生、李燕的先後結識稱得上是我此生最榮幸之事。

交往逸事

40餘年來,我與康先生一直保持著密切往來,他比我大10歲,我喊他作「四哥」,我的兒子曾在他的指導下學習書畫,每逢我的母親大壽,他都會送上他的大作當作賀禮,連我當年結婚時的傢具都是用他送的木料打出來的,這些事,我都深深記在心裡,對這個四哥充滿感激。

康先生對作畫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追求藝術高度的那種執著常人難及。記得有一次他請我去他家裡吃白肉火鍋,他提著籃子出去買菜,我們在家中左等不回來、右等不回來,我跑到菜市場一看,他正在那裡對著蔬菜、魚、蝦寫生,身邊熙熙攘攘,他卻旁若無人。正是這種忘我的境界讓他在技藝上不斷提高,幾十年如一日,不管走到哪裡,紙筆不離身,這是這個藝術家對畫法匠心打造的一個小縮影。

為了畫好麻雀,康先生曾在寫生中畫下上百種麻雀的不同姿態,他對花鳥尤為喜愛,經常到動物園觀察鶴,為畫好鸕鶿,親自坐上漁船扮作蓑笠老翁去近距離觀察這種游禽。他走到哪畫到哪,有一次我與他一起遊玩途中,他看到一叢玉簪花開得甚美,馬上取出紙筆作畫,後來他把這幅畫拿給苦老看,大師閱後大為讚揚,為其畫題詞中有語「丟神爾」,意為極有神韻,這可被視為康先生在藝術上的一次飛躍,而正是他的這種刻苦勤奮,讓他終成就為當代最著名的花鳥畫大師。

康先生為人樂觀、積極向上,即便是在創作條件最差的年代也未放棄過對夢想的追求。在藝術行業不景氣的時期,很多人都看不到希望。有一次,康先生開個人畫展,讓我去給他拍片子,見我對前途有些灰心,他鼓勵道:「福順,越是在環境不好的時候,越應該堅持練習,只要努力,將來一定會成功。」說完,他為我揮毫潑墨寫了四個大字——縱筆馭墨,多年來,這四個字一直支撐著我勤於練習、鑽研技巧,正所謂見賢思齊,康先生的樂觀與勤奮一直被我視為楷模。

紮根群眾

毋庸置疑,從藝術造詣的角度而言,康寧先生是當代花鳥畫界的執牛耳者,他是當之無愧的最出色的花鳥畫大師,而他也是一名來自於人民中間又成長於基層中間的。

我與康先生相識時,養了幾百盆月季和菊花,康先生知道後甚是欣喜,時常隨我到花友的花園中欣賞,還親自培育出新品種花卉送給苦老,苦老也是非常喜歡。同時,康先生用這些花寫生,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獲得了大量的素材,也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的藝術深深地紮根在了最基層的民眾中。

與不少花友認識後,康先生待他們如兄長,經常把畫作送給他們,甚至不惜把苦老的作品轉送給花友,這種慷慨又平易近人的作風讓他深受愛戴並與這些基層民眾打成一片,他的無私相送也讓他的作品傳至民間。面對前來求畫的人他總是有求必應,而他的每一幅生動的畫作也都是如此取材於民間,因為融入了情感和對花鳥「萬物皆有生命」的獨到理解,他的作品被評價為「卓犖不群」。陳社旻先生也贊曰:「先生以詩文入畫,以書法入畫,以人格立畫,以傳統筆墨為本,以人文精神為魂,一如既往守護著傳統文化精神家園,令人敬佩。」

康寧先生的畫或取材於集市,或是在旅途中創作完成,又或是在友人家中有感而發繪就而成,總之,紮根於民眾中的他從寫實中走出,視畫如生命。

康先生曾跟我說,苦老對他說過一句話,「一個好畫家,畫技佔3分,修養佔7分。」因他在民眾中的厚德,因他樂於助人、不為金錢所動的個人修養。苦老兒子李燕曾把一卷畫交給康先生保管,後來,康先生把畫原封不動地還給了李燕,這讓李燕非常感動。每當有人提及此事,康先生卻總是說:「朋友之間,誠信第一,不足掛齒。」其重義輕財的品格可見一斑,他人品之高也得以體現。

時光如白馬過隙,一轉眼,康先生迎來80壽誕,隨著時間的沉澱,他的畫更加瀟洒自如、形神兼備,上次在李嘉存拜師會上見他時,他還幽默地表示自己還能蹲著畫畫,聽後甚是欣慰,回憶起當年與他相識時意氣風發的他也是感悟良多。常言道,是金子總會發光,他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我為這個老師、老朋友的成功感到高興,預祝「康寧畫展」笑迎八方來客、廣納五嶽賓朋。

袁福順藝術簡介: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扇子協會會員。北京藝術博物館一一特邀畫家。資深媒體人。

1948生於北京、自幼酷愛美術、先拜著名工筆重彩孫竹林為師主攻花鳥。爾後拜王雪濤大弟子郭篤民啟蒙學習小寫意、一九六八年在紅獅塗料公司主職商標設計完成紅獅商標設計、1972年至1978年入伍並在中國軍博物館從事專職美術繪畫工作。爾後畢業於人民大學新聞系在中國旅遊報社從事美術編輯工作。又在齊白石藝術函授學院深造、1972年結識康寧如師如兄、受到苦禪先生指導,繪畫水平逐年提高、作為一名傳統派畫家其作品以"福"文化為主題,形式多樣、雅俗共賞,風格清新且筆墨厚重,格調高雅其作品既有深厚功底又具有強烈時代氣息,被當今畫壇廣泛觀囑目。

由於在報社工作又從事專業旅遊採訪歷經三十於年,在推動中國旅遊業內繪畫做出貢獻、由於多種反映旅遊資源作品多次獲獎,因此在業內推為中國旅遊繪畫第一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暖心愛豆!李易峰在粉絲捐款後低調再捐40萬善款
日本各地出現今秋最低溫 東京市中心堪比往年12月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