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關研究不應盲從美國標準

國關研究不應盲從美國標準

在當今中國學術界,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國際關係研究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跟上全球最新研究前沿。進而認為,所謂地緣戰略、現實主義,甚至大戰略研究,都屬於過時過氣的內容,是西方學術界二戰後已經邊緣化的學科,不值得花大力氣研究。相反,應向美國學術界看齊,多研究建構主義、女性主義、環境主義、後現代、普世價值……

這個觀點最大的問題就是,徹底繼承了中國近代的買辦思維,想當然地以所謂的西方甚至美國一國的學術標準為中國學術標準,不看洋人怎麼做,只信洋人怎麼說。不知不覺之間,忘記了中國的現狀和需求,也忘記了老祖宗的智慧。

遙想兩千年前,周邊國家的學者來洛陽的太學交流,留學生來此學習,他們會看到什麼?一定是看到中國的學者都在讀《尚書》《詩經》,討論玄虛高遠的學問。

為什麼?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通過春秋戰國的長時段激烈對抗,再加上諸子百家的思想爭鳴,我們的老祖先已經在軍事學、謀略學領域,掌握了領先世界的現實主義智慧。

從《左傳》到《戰國策》,從《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到《司馬法》《尉繚子》,我們其實已經處在一個高度戰略資源過剩的狀態。精英階層也形成了士兼文武、出將入相的傳統。

所以,我們反而要注重理想學說、非戰略性課題的研究。這本身是一種保持發展平衡的選擇,更是誤導外國人的選擇。是只有最強大的國家才能走的道路。

所以,洛陽的太學不需要設置戰略學、軍事學課程,這思維、這智慧早就融入萬千中國精英階層的骨髓血液之中,體現在三公九卿坐而論道的制度安排之中,呈現於山東出相、山西出將的地域文化分流之中。

所以才有耿恭率領數百名中原人,固守疏勒孤城,牽制數萬敵軍達一年之久。才有班超率三十六人出關,疾風烈火,席捲西域五十餘國。

才有梁慬馳騁塞外,屢屢以少擊眾。才有虞詡臨危受命,以極其有限的資源迅速安定西部地區。

他們依靠的,是當時至少領先東方世界的軍事、戰略智慧,而不是太學課堂上的玄虛之道。

但這並不等於說太學的內容無用。這內容對內代表中國核心信仰的深化,代表現實與理想的平衡;對外則是對周邊國家的誤導,對戰略全局更高明的掌控。

所以我們是華夏,他們是蠻夷;我們是中國,他們是邊緣;我們是天子,他們是匹夫。

這個時候,如果周邊國家的留學生到了洛陽,我們整天給他們講戰國策、孫子兵法;教他們怎麼造連弩;告訴他們漢武帝開疆拓土,經略西域,是要斷匈奴右臂。

後果是什麼?可想而知。

同樣的,在今天,一個中國留學生到美國留學,美國人會急匆匆地教會你怎麼造F22,怎麼掌握核心科技,怎麼從戰略上理解孤立主義、前沿存在、國際規則,怎麼玩轉全球棋局、實現大國崛起嗎?

肯定不會!

這是同樣的道理。

從獨立戰爭到二次大戰,從肢解蘇聯到稱霸全球,今天的美國,其實也處在一個戰略資源、軍事資源過剩的狀態。所以,今天的美國學術界更多的在研究非戰略、非軍事、非現實性課題,本身有保持學術發展平衡的考慮,更有順勢誤導其他國家的考慮。

※約瑟夫·奈(左)與羅伯特·卡根(右)兩位從不同角度反思美國外交的美國學者在電視節目中爭論

雖然歷史上我們中國曾經當了幾千年的大國、主導國,但不幸,因為錯過了大航海,錯過了科學革命,造成了近代百年的沉淪和持續落伍。傳統農業文明時代的現實主義智慧也沒有及時進行現代轉型、升級。弱國當久了,居然也就忘了自己當年是怎麼當大國的。也就看不清別人是怎麼在新時代當大國的。

今天的中國,雖然發展迅速,但從廣義的綜合國力,大歷史視野下的國民素質的角度講,我們還有很多歷史的缺課沒有補齊。在這種情況下,盲目以美國標準為標準,就相當於一個食不果腹、營養不良的餓殍,卻整天擔心三高和營養過剩問題。結果,看到別人少吃肉,自己就乾脆有肉也不吃。最後餓死的一定是自己啊。

所以,今天的中國,其實還處在現實主義研究遠遠不足的狀態。研究者大多鸚鵡學舌,邯鄲學步。不研究者則自命清高、壟斷話語。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也在所謂國際化的旗幟下,以洋為尊,以在外文期刊上發文為指歸。卻忘了,外國期刊有外國關注的問題,外國學界也有外國學界的體系。彼岸越是高樓廣廈,我們越是只能削足適履,給別人添磚加瓦,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給被人培養搬磚工、小工頭。卻忘了自己有大片閑置土地,等待我們的建築大師們揮灑自如、縱橫馳騁。

今天的中國,為何大師、專家、教授在網路上都成了罵人的詞?其實值得我們深深思考。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王鼎傑戰略智庫」

熱文推薦

從錢學森、鄧稼先、吳文俊,再到黃大年,史書留名的真正巨星,是他們耗盡自己的力量,慢慢挺直了中國的脊樑!

國家的強盛、軍隊的強大,靠的不是鶯歌燕舞,靠的不是花拳繡腿!靠的是先進的科學技術,靠的是無數個如黃大年一樣默默奉獻鑽研的科學家!

他們,才是中國由弱變強的堅強保障和不竭源泉!

所以,請不要等黃大年他們離去後我們才想起致敬!甚至忘了致敬!

更不要讓黃大年他們的奮鬥事迹塵封在在共和國檔案里!

★楚漢相爭:一道岔路口的選擇題

繼位四十六天後,劉邦兵臨城下,子嬰出城投降。秦代滅亡。隨後,起義軍中最強大的一支軍隊在項羽的率領下也到來了。

項羽殺掉子嬰。起義軍將領在項羽的主持下瓜分天下,各自稱王。秦代統一的疆土被分裂成十九個諸侯國。其中先入關的劉邦被封為漢王,接收了巴蜀和漢中之地,定都南鄭;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佔據了梁、楚地的九個郡。這就是楚漢相爭的起點,四年後漢王劉邦滅西楚霸王,建立了漢帝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那些年,從絲綢之路上走過的文化使者
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
北大教授評清華附小《蘇軾研究報告》:炫技!老氣橫秋!讀完讓人擔憂
為何民國出了那麼多的大師?原來如此……
八里橋之戰,3萬滿蒙精騎外加27門大炮為何才打死5個英法聯軍?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