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中國式父母,容易在四個方面謀殺孩子的人格!

中國式父母,容易在四個方面謀殺孩子的人格!

從年幼的懵懂到成年的懂事是身心逐步發展的過程,在這期間代表著自我認知和控制能力的人格也會逐漸形成。一個人所展示出的秉性特點即為他的人格,在人格形成的時期,父母扮演者至關重要的角色。

但在當今中國式家庭里,父母的思想和焦慮,抑制了孩子人格的發展,甚至可以認為是謀殺了孩子的人格,以下四個方面是特別需要大家重視的。

1.母性焦慮

雖然現在的社會更加的開發和平等,父母都會參與教育,當面對著現實的壓力,很多家庭的情況依然是母親照顧孩子為主,而工作和事業則佔據了父親的主要生活。這種情況在中國尤為明顯,父親在成長過程中的參與越來越少,近乎透明,也有一些家庭出現危機,這都會導致母性焦慮的產生,母親得不到父親給予的支持和分擔,從而加劇了對孩子的依賴性。

過於沉重的關愛會給未成年人帶來生活上的限制以及心理上的負擔,長此以往對孩子的人格影響是片面而偏激的,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2.父母理念分歧

從女性的心理角度出發,她們認為中國的男性對家庭和孩子沒有基本義務觀念,他們總以賺錢養家為借口,鮮少會真正的關心孩子的成長狀態,更不會意識到妻子一人教育的不完善性。但男性對此也持有自己的理念,為保證生活所需的經濟收入已是非常艱辛了,在外奔波勞碌的卻得不到妻子的理解。

雙方各執一詞無法達成和解,終究會對孩子的人格塑造產生嚴重的影響,社會人格(第二人格)難以形成。

3.私心

傳統的中國式家庭里,慈母嚴父是流傳至今的特色。男性負責生計,女性負責家庭內部的事宜,也就包括了對孩子的管教。而父母為尊也是隔絕父母與孩子建立溝通的屏障,父母的理念和要求永遠是正確的,用愛的美名折斷了孩子羽翼,使得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希望去生活。

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其實是有私心,自己未曾實現的理想由孩子來完成,孩子本該自由的心性背負了太多的要求,心理學家認為這屬於泛人格抹殺!

4.男性糾結心理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認知,男性成熟晚,而且不管多大年齡的男性都有幼稚的一面。現代心理學認為,男性的成長轉變需要有一個擺脫對母親依賴的轉折點,但是這個過程會給他造成一定程度的痛苦。同理,對於孩子的降生男人也是喜憂參半,他希望傳宗接代的榮耀感也不想忍受孩子剝奪妻子對他的關愛程度。

矛盾的出現,其實是父親的逃避心理,無法正確的調整這一心態對家庭關係和孩子的人格塑造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心理測試:3種髮型中選出1位的年紀最大的,測出你最真實的個性!
心理學家:這4種性怪癖大多人具有,卻難以擺脫!
心理測試:4枚戒指選1一枚,測出你報復心理有多重!
你的食指和無名指哪個長?對照一下,你會發現很多秘密!
心理測試:四個女人中選出一個第三者,測出你對異性的吸引力!

TAG:清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