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海外華校校董「華夏行」聚焦山西 探討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海外華校校董「華夏行」聚焦山西 探討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海外華校校董在平遙古城合影留念。 楊傑英 攝

中新網運城10月17日電 題:海外華校校董「華夏行」聚焦山西 探討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作者 楊傑英

來自28個國家128家華教機構的近200位華教代表於17日結束了他們為期5天的「華夏行」山西段的行程。在山西期間,他們進模擬礦井、訪博物院、看實景劇、游古城、唱黃河、「拜關公」,與大中學校師生進行交流,被華夏文明的魅力所震撼。多位華教代表告訴記者,來到有著五千年華夏文明史的山西,感受尤其多,回去後會將所見所聞講給自己的學生。

海外華校校董在山西博物院參觀。 楊傑英 攝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華民族的始祖神農氏、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

山西省外事僑務辦主任武紹忠介紹,山西又是古代建築博物館。現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居全國之首。現存古建築28027處,是全國最多的省份,現存宋遼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佔全國的70%以上。平遙古城、雲岡石窟和五台山三大世界文化遺產馳名中外。

荷蘭中文教育協會常務理事蔡樹堅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比較感興趣,他每次回來都會去當地的博物館去看看,了解一些當地的歷史文化,然後講給自己的學生。此次在山西博物院參觀時,蔡樹堅告訴記者,山西歷史悠久,可看的東西太多了,以後有機會還會再來。

緬甸南坎明德學校的負責人楊蜜蜜與弟弟楊彪在黃河岸邊穿上極具地方特色的服飾,騎著毛驢合影留念。 楊傑英 攝

澳大利亞南澳華聯會副會長劉麗告訴記者,自己的祖籍在山西平遙,記得小時候老家的人還去家裡續過家譜。

「這次回到平遙,撫摸著城牆的一磚一瓦,看過《又見平遙》實景劇,感受特別深。我回到澳大利亞後,一定會告訴我的家人和朋友,山西是怎樣的,平遙又是怎樣的,這裡的文化又是怎樣的。」回到祖籍地的劉麗在逛平遙古城時,一口氣買了四雙當地的傳統手工繡花鞋。在山西的五天行程里,她每天都會穿著繡花鞋,頻頻被同行的華教代表追問在哪裡可以買到。

「這就是中國傳統手工藝的魅力,亦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之前中國經典傳統劇目在墨爾本演出時,場場爆滿。我覺得我們更應該思考一下,如何將中華傳統文化引到海外,將其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劉麗如是說。

與劉麗一樣對平遙有著濃厚興趣的還有來自馬拉西亞山打根啟華幼兒園的董事長陳湊須。在從事華文教育工作時,陳湊須亦同時在銀行系統工作。「我從事銀行業務已有三十多年,之前聽說平遙是著名的「晉商」發源地,這裡有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此次能來平遙實地探訪日升昌票號,對晉商文化有了初步了解,晉商講究的『誠信』二字同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緬甸大其力大華學校負責人楊恩源在洪洞大槐樹景區向記者展示自己姓氏的文創產品。 楊傑英 攝

而在黃河壺口瀑布景區,緬甸南坎明德學校的負責人楊蜜蜜則與同在學校任教的弟弟楊彪穿上了極具地方特色的服飾,騎著毛驢合影留念。「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們作為海外華人,一直想要來看看,這次終於如願。」楊蜜蜜告訴記者,要把在黃河岸邊拍的照片分享給身邊的人。

俗話說,「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明朝時期,有8次大規模移民,共有882個姓氏幾百萬人遷徙到當時中國18個省490個縣,洪洞大槐樹就成為了數以億計移民後裔尋根祭祖的聖地。

緬甸大其力大華學校的負責人楊恩源從小就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走出去的,這次來大槐樹下尋根問祖很激動,回去後會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山西的文化,從而對中華文化感興趣。

「不知道這個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我想回去試試看。」在離開洪洞大槐樹祭祖園時,泰國春府舊罔縣公立文益學校校董鄒惠卿在樹下撿到一顆槐樹的豆莢,小心翼翼地撿起來收好。她說,希望可以將種子帶回泰國,讓它落地生根。(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WiFi重大安全漏洞曝光 360支招輕鬆防範
2016年紐約切爾西爆炸案嫌犯被判有罪 面臨終身監禁
方便「奶爸」帶娃 拉斯維加斯男廁將設換尿布桌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