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甲午海戰中,中國海軍為什麼會敗給日本?

甲午海戰中,中國海軍為什麼會敗給日本?

甲午海戰,是中國跟日本之間,非常關鍵的一場戰役。對外,中國失去了在東亞千年之久的霸主地位,日本則趁勢崛起。不管是對亞洲,還是全世界來說,力量格局都發生了重要變化。對內,中國在光緒初年便投入的北洋海軍,一朝喪盡。中國給日本賠款兩億白銀,割讓澎湖列島、台灣全島,其他國家對於中國的侵略,日益肆略。中國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近百年的時間,都沒能發展出一支真正的海軍。對大海的掌控力,基本為零。

圖為甲午海戰

甲午海戰中,中國海軍,為什麼會敗給日本呢?

先澄清一點誤傳。北洋水軍的官兵作戰不夠勇敢,貪生怕死。這一點其實是不對的。北洋水軍確實出現過軍紀渙散的問題,但經過李鴻章的大力整頓,軍紀已經有很大的改觀。而且到了真正上戰場的時候,北洋水師是能夠舍家為國,敢賣命的。北洋水師的艦長,有一半是戰死的。

圖為北洋海軍官兵

最大的問題不在這些官兵上,北洋水軍在最開頭的幾年,因為投入了大量的軍費,所以不管在購買軍艦,還是訓練官兵,請外國人研究戰術,都下了大力氣。這些投入是值得的,對於清朝來說,本身就是強敵環伺。投入這些軍費後,北洋水軍的實力突發猛進。甚至在一段時間內,美國人評價它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名次。

圖為北洋海軍

這種實力,對於清國周圍幾個國家來說,是有很強的威懾作用的,讓他們不敢輕易的輕舉妄動。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清朝對於北洋水軍的態度,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對於北洋水軍的軍費,開始逐年減少,最後乾脆給扣了。在甲午海戰開戰的前三年,北洋水軍已經沒有添置過一艘艦船,一顆炮彈。

使用的戰術,也是老舊的戰術。日本雖然投入建立海軍的時間晚,但卻是動員全國的力量募捐,確保海軍資金的充足。甲午海戰前,李鴻章曾想過,跑到智利去購買一艘已經建造完成的戰艦。但智利當時看到這種情況,自然是獅子大開口,要下狠手的宰一刀。最後因為價格太高,沒能談下來。北洋水軍只能用那些老化的戰艦、不充足的彈藥迎敵。

圖為李鴻章

這樣一比,差距就出來了。在當時,戰艦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根據不同的戰艦,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戰術。一老一新,一快一慢,一個準備充足,一個臨陣磨槍,又怎麼能比呢?

而這些兵器、戰術的問題背後,其實是在廟堂上。清朝內部掣肘太過厲害。像李鴻章,屬於坐鎮直隸總督、掌管北洋水師,是大清國兵權最大的那個人。而掌管戶部的翁同龢,手裡摟著大清國的錢袋子。

翁同龢因為大哥曾經被李鴻章處罰過,所以兩個人之間是有私人矛盾的。不給北洋水師撥款,也是翁同龢給光緒皇帝上奏摺的。打仗是要花錢的。當時清朝曾在英國訂購了兩艘艦艇,最後也因為翁同龢的原因,沒有購買,讓日本買了去。這兩艘艦艇中的一艘「吉野號」,成了甲午海戰中,日本海軍的主力。

而更深的原因,就是拿著全國的力量,去供一個人,討好一個人的歡心。這個人就是慈禧。甲午海戰開戰前,就曾發生過,拿著30萬海軍軍費,去修頤和園的事情。如果大樹的根都已經腐爛了,還怎麼可能再長下去呢?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微信公眾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外星人 的精彩文章:

為興復漢室,劉備賜給關羽一樣寶貝,最後卻害死關羽
世界最長海峽,分出兩窮國,跟中國關係都不錯
中國最後一位太監,活到95歲,臨終前留下10個字
曾是中國兩大富裕城市,併到一省後,現在超級有錢
曾是中國兩大富裕城市,併到一省後,現在經常吵架

TAG:腦洞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