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健康精神心理的12個標準,你的生活還健康嗎?

健康精神心理的12個標準,你的生活還健康嗎?

心理健康一直備受關注。很多人看起來身體健康,精神世界卻不堪一擊。你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大多與遺傳(基因)相關。既能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經受各種事件的發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

我們可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歸結為以下12點:

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會很快衰老;抑鬱、焦慮等心情,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充分了解自己

對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如果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於身心健康大為不利。

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由於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所以過高的生活目標反而會變成心靈的負擔。

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各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的適應環境。

保持個性的完整與活潑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及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統一,從而可以得到最大的施展。

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取得更多的成功。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中,有正向積極的人際關係,也有負向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能適度的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泄過分,否則,既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同樣於身心健康無益。

有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人的才能和興趣愛好應該充分發揮出來,但不能防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徒增煩惱,無益於身心健康。

個人需求達到一定的滿足

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的前提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然,必須合理化,否則將受到良心的譴責,輿論的壓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己毫無心理健康可言。

自信心

一個人是否有恰當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一種標準。自信心實質上是一種自我認知和思維的分析綜合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在生活實踐中逐步提高。

心理康復能力

由於人們各自的認識能力不同、經驗不同,從一次打擊中恢復過來所需要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恢復的程度也有差別。這種從創傷刺激中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稱為心理康復能力。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心理健康問題,然而,有時候這些心理問題也會引起如焦慮,抑鬱等精神心理問題,嚴重時會嚴重影響健康生活,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精神心理健康。

更多精神心理健康知識,請關注公眾號「精神衛生研究總會」,去發現潛藏在生活中的危害,保障健康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神衛生研究總會 的精彩文章:

失眠的人應該如何調節?我們該從哪裡開始認識失眠?
他們說,在山的那邊住著幸福,抑鬱焦慮人不可錯過的一部劇作
抑鬱、強迫、精分……精神疾病並不是你想像中的樣子
最容易被誤判抑鬱症的精神疾病,什麼是雙相情感障礙
大多數人因為這些而患嚴重睡眠障礙,你避開了嗎

TAG:精神衛生研究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