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殺手竟是萌系話癆,靠智商建立悠久文明稱霸海洋

殺手竟是萌系話癆,靠智商建立悠久文明稱霸海洋

說起黑白配色的動物,陸地上最出名的當屬大熊貓,明明是戰鬥力超強的熊類,如今卻啃著竹子靠賣萌為生。

在海洋里,和大熊貓一樣,虎鯨也擁有一身黑白皮膚,連它的「人設」也和大熊貓有些相似,外表萌萌噠。

它就是背有愛心的話癆殺手——虎鯨。

GIF/1.0M

但是,可不要被它的外表欺騙,它們雖然長的萌,卻不走萌系路線。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描述,大致是:社會鯨,人狠話也多

重要的是,虎鯨的智商足以吊打眾多海洋生物。畢竟,能有殺人鯨這種別稱的,可不是什麼簡單的角色。

眾人眼中的大白鯊,想必是避之不及的食人動物,海洋中無往不利的凶獸。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就用他的作品《大白鯊》,為人們展現了海洋動物的兇殘。

可兇殘歸兇殘,大鯊魚的腦子就有點不好使,套個「人設」上去的話,屬於頭腦簡單的吃貨型海洋生物,看到動的東西,總想嘗一嘗。

比方說,一隻大白鯊看到個人在游泳,想知道什麼口味,上去咬了一口,不好吃就走了。另一隻鯊魚聞到了血腥味,也想嘗一嘗,然後發現不好吃,也走了。

這個人就這樣,被東咬一口西咬一口,撲街!

大白鯊

鯊魚大概就是吃了腦子不好使的虧,經常在汪洋大海中被虎鯨溜著玩。

1997年10月4日,人類首次記錄到首次虎鯨捕食大白鯊。

兩頭成年雌鯨剛剛殺死一頭加利福尼亞海獅,正當它們玩耍炫耀時,一條成年雄性大白鯊被血腥味吸引。

大白鯊的食慾蠢蠢欲動,竟然作死想要從雌鯨口中奪走海獅!

GIF/1.7M

97年的搏鬥現場

好嘛,鯨口奪食怕是覺得自己活的久了。

較小的一隻雌鯨二話不說直接沖向大白鯊將其撞翻,用嘴咬住了鯊魚讓它進入「強直靜止」*狀態。

鯊魚傻就算了,身體的缺點機制也是傻。這種狀態下的鯊魚,輕鬆就被虎鯨三下五除二的給咬死了。

大白鯊:落海成盒,大洋外賣,送啥都快。

就算是外賣,虎鯨還不是特別樂意吃,只選擇了吃內臟。它們非常非常非常的挑食,當它們看到大白鯊的糙皮,就跟我們看到一盤不愛吃的青菜一樣。

*註:這種狀態類似於「睡眠」,神志恍惚,完全喪失了反擊能力。持續這種狀態幾十秒或幾分鐘後,便會自行解除並恢復意識。但如果長時間保持,便會窒息而死。

紀念雕像

如果說,單純利用大白鯊的缺點進行捕殺就能站在海洋食物鏈頂端,那是真瞧不起虎鯨。

它們極為擅長團隊作戰,一支虎鯨隊伍在海洋中,基本上就是想吃什麼抓什麼。

捕食的方法還會根據對象的不同,有不同的對策。

GIF/1.9M

虎鯨隨意拍飛了一隻海豹

虎鯨的在海洋中的分布情況,非常廣泛,喜歡也會有些不一樣。

在冰島附近海域生存的虎鯨也許是受到冰島人民的影響,也喜歡吃鯡魚,至於鯡魚罐頭說不定也愛吃。

當它們找到成群的鯡魚時,會出動一兩隻虎鯨將鯡魚們分割成方便把控的數量。隨後七八隻虎鯨圍繞著魚群來回巡遊,慢慢地將魚群逼上水面。

無處可去的鯡魚不斷越出水面,待命的虎鯨看準時機,鼓起大浪將鯡魚們拍暈。

GIF/1.7M

是不是疑惑他們為什麼不直接大口一吸?

因為虎鯨們可不只是為了果腹,它們會將獵物分給同伴,又或將獵物藏在海洞中做存糧。

曾經就有南極的虎鯨懂得利用天然冰箱,將企鵝存在冰山縫隙里做冰鮮美味的例子。

南極也被稱為虎鯨之都,在這裡有著許多不同「派別」的虎鯨。

它們有的喜歡吃企鵝,有的喜歡吃魚,各自擁有不同的口味和捕獵技巧,不過它們彼此是不會豪奪其他「派別」的食物。

畢竟要是吃了其他愛吃的東西,豈不是說明自己愛吃的不是最好的?

這裡面有一群最睿智的捕食者,就偏愛海豹這種相對機智的獵物。

就如往常一樣,一隊虎鯨正在巡視自己的海域時發現了目標。那是兩隻在浮冰上休息的海豹,絲毫不知道一旁已經有兩頭虎鯨悄悄地探出頭觀察它們。

突然,一陣水浪拍打在浮冰小島上,浮冰頓時裂成無數小浮冰。

待海豹定睛一看,才發現數只虎鯨露出了背上優雅的愛心,正在以整齊劃一的動作推動海水形成大浪。

連續拍下來的大浪沖毀了海豹最後的容身之處,墜入水中的海豹頓時成了虎鯨的盤中餐。

不過虎鯨也有需要避而遠之的海洋流氓——座頭鯨

有時,座頭鯨會尾隨虎鯨群,趁虎鯨捕獵快成功時,快速衝出竊取勝利果實。

最無可奈何的是,座頭鯨對虎鯨的聲音很敏感,總是能準確得找到虎鯨狩獵現場。

有的時候即使虎鯨的獵物不合胃口,它也會影響虎鯨捕獵,不讓它們獲取食物。

虎鯨卻拿它毫無辦法,畢竟座頭鯨並不在菜單里,不能吃能怎麼辦?

座頭鯨

虎鯨狩獵時,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整個區域內都會充斥著虎鯨們的聲音

彷彿彼此之間相互討論戰術、交流方案,不過動物學家卻分析出了截然不同的情況。

這些聲音確實是在喋喋不休地聊天,但內容卻是相互之間的譏諷。

特別技術嫻熟的虎鯨總是會滿嘴髒話,將不上道的新手罵得狗血淋頭。

對虎鯨來說,這些聽起來嘰嘰喳喳的語言是極為重要的。

虎鯨沒有文字,只能通過語言傳授知識,因而語言表達的信息準確極為重要。

虎鯨有著許多不同的族群,因而也有著許許多多不同的方言,他們彼此相遇總會聊上幾句,聊得來便交流下捕獵心得,若是一言不合,邊打邊罵也是常有的事。

可見這些聲調或高或低的方言,更是虎鯨文明的載體

虎鯨的世界分布(黃、橙區域)

虎鯨文明最讓人類驚詫的,便是在漫長演化中誕生了社會。

母系家庭是虎鯨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社會單位,平均一個家庭5~6個成員。

家庭以血緣關係相聯繫,數個關係相近的家庭組成社群,再由數個有著共同祖先的社群組成氏族,不同氏族最終組成社會。

一個母系家庭里沒有父親的存在

虎鯨家庭成員間的關係非常緊密,絲毫不遜色於人類社會。

雄鯨一生不會離開老母親,僅偶爾加入其他群體進行交配,在交配之後會回到自己族群,而後代將由配偶的族群負責撫養,與人類社會不同,虎鯨入贅才是正道。

雌鯨成年後則有可能會離開老母親,可見虎鯨的社會並不簡單,不同的虎鯨生態型*更是有著細微或明顯的差異。

*註:目前已知存在10種生態型,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它們的差別非常大。

就體型來看,雄鯨有著更多優勢,但老雌鯨掌握了家族數代積累的經驗與智慧

老雌鯨不僅能指引鯨群獲取食物,還能為年輕雌鯨接生,教導它們如何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

而且有資料顯示,雌鯨所領導的虎鯨群不會輕易放棄無法捕獵的夥伴。

它們在食物最為匱乏時,也會與家人分享食物,共同承擔生命之重。

根據背鰭性狀可分辨性別

虎鯨除了社會性與人類相近,它的智慧也很接近人類。

有一項2004年的研究表明,虎鯨的腦補解構結構與人類腦袋結構驚人的相似,常有人說,若不是虎鯨沒有手,一定會有和人類一般璀璨的文明。

不僅有著高度摺疊的大腦皮層溝回,還有高度相似的腦區,同時它們控制認知和情感的重要腦區同樣高度發達。

虎鯨的腦

它們不僅與人類有著許多近似點,而且就如人類愛吸貓,虎鯨則是痴迷吸人。

它對人類的親昵程度,甚至讓人忘了它「海中惡霸」的形象。

在野外,從沒有虎鯨襲擊人類的記錄,甚至還會幫助落水的人,馱著他們找到其他船隻。

就算是捕鯨船抓走了幼鯨,雌鯨也只是發出聲聲哀鳴。

對此科學家有著各種各樣的解釋。

有的人認為虎鯨有著自己固定的菜單,人類不居住在深海所以不在菜單之列。

這種猜想實際上毫無道理,科學家曾用陸地活動物向虎鯨投食,虎鯨也是吃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一些虎鯨會為自己加餐零食,飛躍出海面將海鳥一口吃下。

當然,也有可能,人類就是看上去極不好吃的類型

也有人將這件事情與水生猿假說相聯繫。

支持假說的人們,認為人類在哺乳動物之中絕對是一個異數,我們褪去了密集的毛髮,卻發明了衣服禦寒,這實在是多此一舉。

不過海里的哺乳動物卻大多數和我們一樣皮膚光滑,海豚科動物與人類親近也正好為我們「認祖歸宗」指了條明路。

因而在人類仍有著魚尾人身的遠古時期,人類與海豚科動物或許有過漫長的合作關係。

革命感情逐漸刻入了基因,時代相傳,就如同人與犬之間的相互信任。

不過這種猜想將被人類自己「反駁」:人類對於虎鯨絕沒有所謂天然感到親近的感覺。

1874年,一位老船長第一次見到這種黑白相間的鯨獵殺海豹時,將其稱為殺人鯨。

虎鯨的學名為Orcinus orca,Orcinus源自Orcus,是來自羅馬神話的死亡神。

幾乎所有早期的描述都將虎鯨看作一種殺生成性的凶獸,那麼何時開始我們將它們看做與我們最親近的海洋生物?

三頭地獄犬與Orcus

正是隨著水族館林立,虎鯨才逐漸「融入」了人類社會。

人們對這些黑白相間,乍一眼看去如同在微笑的萌物越來越喜歡。

但混凝土水族缸並沒有讓它們快樂,它們的背鰭逐漸彎曲,證明它們的健康日漸流逝。

虎鯨背鰭彎曲,代表著未老先衰

就在今年1月,世界上最著名的圈養虎鯨Tilikum終於死去,獲得了永遠的自由。

它一生背負的只有悲哀,從2歲被捕時開始,便為了獲取食物不斷地表演。

每一個訓練過它的人都誇獎它聰明、勤奮,誰也不曾想訓練30年,他連續三次襲擊人類,致人死亡。

其中最為慘烈的一次,死者是深深愛著它的訓練員Dawn。Dawn在表演現場被Tilikum生生撕裂,而前一秒Dawn還望著這隻聰明的虎鯨笑著。

Tilikum和Dawn的日常

Tilikum的故事終於激起了所有人對虎鯨表演的憤怒,法國甚至明令禁止圈養虎鯨。

但是人們依然能在水族館觀看,白鯨、海豚們的表演,繼續為它們喝彩。

就如當初一樣,靜候下一場事故的發生。

*參考資料

虎鯨對大白鯊的捕食行為, 科學公園.

殺人鯨:終極揭秘, BBC.

Michelle Douglass.Uninvited guest: killer whale seafood feast scared humpback whale. 2015.8.3.

Visser, Smith, Bullock, Green, Carlsson. Antarctic peninsula killer whales (Orcinus orca) hunt seals and a penguin on floating ice[J]. Marine Mammal Science,2008,24(1):225-234.

Neuroanatomy of the Killer Whale (Orcinus orca) Fro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Lori Marino et. al.

Orcas (Killer Whales), marinebio.org.

____________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1.3億年前,宇宙開了一個金礦
如果你打破禁忌叫醒了夢遊的人,那他很有可能會…感謝你
被冒名頂替的克隆羊之父,沉默了10年終於真相大白卻依舊被人遺忘
腌個酸菜都能拿諾獎?他被嘲「最水諾獎」卻真切讓世界農業變了樣
臉書悄悄參加星際AI大賽,被個人選手秒殺還不敵中科院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