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大頭各個版本國內成交價格!

袁大頭各個版本國內成交價格!

**民國三年袁大頭辨別真假**

袁大頭,又稱袁頭幣,1914年2月北洋政府為統一貨幣,頒布《國幣條例》,同時設立幣制局,鑄發新銀幣,上鐫袁世凱頭像,稱「袁頭幣」。該幣重7錢2分,樣式新穎,型式劃一,重量成色能嚴格按照規定標準,比較各種成色不一的其他舊幣明顯優越。袁頭幣發行之後,逐漸成為各地流通的主幣。1914年8月1日,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與錢業公會協議,將以前所有其他貨幣一律取消,只流通袁頭幣一種。「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袁大頭各個版本國內成交價格!

袁大頭三年(普通版)

拍品名稱 成交價(萬) 拍賣日期

袁大頭金幣 115萬 2014-11-30

罐裝袁大頭銀元28枚 52.88萬 2011-11-19

民國九年袁大頭銀元一枚 92.87萬 2012-04-19

銀元一組5枚含袁大頭3枚 40.23萬 2014-06-08

民國八年袁大頭銀幣一枚 50.17萬 2011-11-19

袁大頭三角圓一枚 50.14萬 2012-04-19

民國8年 袁大頭底座子彈 60.05萬 2013-12-12

開國紀念幣(4枚) 袁大 78萬 2012-10-02

民國 民國八年袁大頭銀幣 68萬 2013-06-22

袁大頭簽字版 96萬 2014-11-15

袁大頭壹圓錯版幣 民國 63萬 2014-06-08

民國 三年袁大頭壹圓銀幣 56萬 2011-05-12

民國 鄂造袁大頭九年貳角 64萬 2013-06-22

雙面袁大頭銀幣 93萬 2014-10-25

清 民國三年袁大頭蘇維埃 34.9萬 2014-11-30

袁大頭評級幣一組20枚 26萬 2012-04-19

中華民國九年袁大頭壹元 36萬 2014-01-04

袁大頭各個版本國內成交價格!

袁大簽字版

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鑒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藉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趁機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

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形式公布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規定國幣種類有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國幣以壹圓銀幣為主幣,總重量為庫平七錢二分(26.86克),含純銀六錢四分八厘(23.9024808克),以銀九、銅一(後改為銀89,銅11)鑄造。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國幣條例》公布同年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壹圓銀幣,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因袁大頭壹圓銀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袁大頭」的鑄造量很大,僅南京造幣廠在民國四年二月至民國五年的近兩年時間內,就達379819210元。還有資料介紹,僅壹元「袁大頭」就鑄造了75000萬枚,民國三年的「袁大頭」至少到1929年還在鑄造,新中國在1949-1951年為滿足進軍西藏的需要也鑄造過「袁大頭」。

「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民國3年版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民國8、9、10年版的為「中華民國*年造」;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後幾種上方分別有「每二枚當一圓」、「每伍枚當一圓」和「每十枚當一圓」的字樣;該系列幣分別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別為89%、84.5%、80.4%和82.5%;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在該系列幣中,民國3年、9年、10年等一元幣較為常見,民國八年的則較少些。但是,在民國三年的「袁大頭」中,袁世凱「簽字版」則出類拔萃地被收藏愛好者所鍾愛。一類是民國三年天津造幣廠試鑄的義大利製版人的英文簽字版;另一類是袁世凱的左側面像後頸部位的簽字版。以上兩類(5種)均為樣品幣,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其市場收藏價值極高。

袁大頭各個版本國內成交價格!

袁大頭三年普通版

民國三年版中的主要版別

民國三年版正面為袁世凱側面像,上列「中華民國三年」。「年」字後沒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後面有一

「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點」,而其他年版民字無「點」。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兩種模具,老模具為185道邊齒,新模具為170道邊齒,鑄量都較多,屬普通流通版。鑄造量較少的版別有:

1.「O」記版。即在嘉禾圖案中有「O」形暗記,在嘉禾結帶處呈橫「8」字形,左上方的帶孔中有一極小的「O」形圓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領未封領,肩章較寬,五星比較凸出。

2.粗發版。袁頭髮較粗,髮型呈波浪。嘉禾結帶沒有形成縱橫交「8」的結花,右邊一束嘉禾結帶處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圓。

3.三角圓版。此幣背面圓字內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別是「開口」形。

4.開口貝版。此幣壹圓的「圓」字內「貝」字最下一橫未與豎筆連接,形成「開口貝」。該版袁像肩章條紋明顯,袁眼中有一從上至下的直線,俗稱「睜眼」,這一特徵也是其他版別未見的。

5.加鑄「甘肅」兩字版。此幣系甘肅蘭州造幣廠沿用民國三年版舊模,在袁像左右加鑄「甘肅」兩字,其餘與開口貝版相同,鑄量僅數萬枚。

6.簽字版。此幣甚少見,天津造幣廠試鑄樣幣,並未流通。該幣在袁像右側刻有一豎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華外籍鑄幣專家義大利雕刻師「魯爾治-喬治」簽名縮寫。

7.「T」字邊、鷹洋邊。此兩種幣均稀見,系天津造幣總廠試鑄樣幣。正、背圖案與流通的一般「袁大頭」相同,僅在邊齒上有區別,為「T」字形邊或鷹洋幣形邊。

另外,尚有斷民版、大扣版、S版、厚幣版、勾點華版、提點華版、背雙星版、竹節花版、雁尾芒版、提點華孕珠版、銳角芒版、大鬍鬚版、大耳朵版等等。

民國八年版「袁大頭」主要版別

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較多,鋼模由外國代制,文字書寫符合漢字結構,字形沒有變異,背圖嘉禾亦規範。特徵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飾前內邊齒多一細齒,而無一空檔(其他年號版有一空檔)。另外有幾種鑄量較少的版別,主要區別是在「造」字的書寫上不同:

1.「造」字的第四筆向下伸出,形成了「牛」字,但與下面的「口」字不相連,故稱「牛」字版。

2.有的「牛」字與「口」字相連,故稱連口版。

3.「造」字中的「口」字少了上橫一筆,形成缺口,稱缺口版。

4.「造」字中的「口」字很扁,「口」字中看不見中孔,稱無口心版。

此外還有橫點年版、豎點年版、草頭華版、T點年版、左芒勾版、孕六珠版、雙孕六珠版、結上點版、結內點版、兩芒彎勾版等等。

民國九年版中的主要版別

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領版和大耳版兩種;前者為普通版,鑄量較多,

後者鑄量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領全封領,此版別含銀量較高。

此外還有缺口造版、7點年連口造版、精發版、右芒勾版、斷筆華版、大耳版等等。

民國十年版中的主要版別

十年版中的普通版,其圖案文字與一般「袁大頭」無大差別,鑄量較大。另外有一些把「年」字中的一點寫成一豎或「7」字形,但鑄量較少。

此外還有T點年版、缺口造版、半缺口造版、雙缺口造版、連口造版、十年八年版、十年九年版、開渠華版、正星版、偏星版、豎點年版、開口中版、右缺口中版、7點年大鬍鬚版、大點年版、下缺口造版、敗筆造版、六角星版、連口造無珠版等等。

「袁大頭」壹圓銀幣除上述版別外,還有許多大同小異的版別,難以一一例舉。

袁大頭各個版本國內成交價格!

一、銀質辨偽。辨別銀圓的真假,首先從辨識銀質的真假說起。銀原子序數47,元素符號Ag,不易氧化,柔性好。真銀光澤柔和,潤白色。銀的成色越高其澤度越白,真銀圓清洗後雪白照人。銀圓硬度低,兩塊銀圓相疊摩擦,有油潤感,聽不到金屬磕碰聲音(外國銀幣或凸凹不平的銀幣除外)。假銀圓或鋼鐵做胚、或銅鉛做胚、或鋁錫做胚,或金屬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無光澤。假銀圓用火燒後便「醜態」百出,有斷裂的、變形的、散化的,真銀圓火燒不變形、不變音,清洗後雪白有亮光。假銀圓清洗後泛黃、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別銀質是收藏銀圓的前提。

二、聽音辨偽。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對卡銀圓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銀圓中部,用另一枚銀圓撞擊,聲音清韻柔和的是真銀圓。聲音尖高的是鋼鐵做胚假幣,聲音嘶啞的是銅錫合金做胚假幣,聲音沉悶的是「銀包銅夾餡」假幣,無聲的是金屬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幣。過去傳統的鑒定銀圓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掐住銀圓中心,用力猛吹,能聽到輕微韻音的是真銀圓,無韻音的是假銀圓。這種方法一是要聽力好,二是切忌手指與銀圓接觸面過大,三是要猛吹快聽。聽音辨偽是識別銀圓的基礎。

三、包漿辨偽。傳世銀圓表面有一層氧化銀,就是人們常說的包漿。包漿主要有淺黑色、淺灰色、淺橙色和粟殼色。用鞋油擦塗和蠟火燒烤出來的包漿呈重黑色,一眼便識。辨認包漿是識別銀圓的有效方法。

四、銹色辨偽。銀圓停止流通後,存放不當會生鏽。傳 世銀圓銹層很薄,呈墨綠色。出土銀圓一般銹層較厚,局部銹層凸起。兩枚銀圓銹在一起,磕開後,表面有分布不勻的白色亮點,迎光而視閃閃發光,俗稱「泛銀」,泛銀現象是無法作偽的。陪葬出土銀圓多數泛醬紅色,局部有綠色銹斑。水坑銀圓通體泛綠銹。真銀圓的銹色是歷史的烙印,很難去掉,用鹼水沸煮而不退。假銀圓人工做作的銹呈淡綠色,用指甲就能刮掉,用針扎在上面可直立不倒,用鹼水沸煮半小時便銹色全無。假銀圓的銹用鼻子聞有腥味,用舌頭舔有酸味。銹色辨偽是識別銀圓的關鍵。

袁大頭各個版本國內成交價格!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民國建立後,中央財政幾乎有出無入,財政危機十分嚴重。

從短期來說,發行紙幣亦不失為斂財妙法,只是紙幣是銀元的代表者,是兌換券,若沒有銀元的充分準備和廣泛流通,紙幣信用亦難確立。此時此刻,幣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緩———「袁大頭」銀元正是基於此而誕生的,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經過多年鑄造,加上其信譽很高,「袁大頭」數量增多,流通漸廣,雖僻處邊陬,也有其蹤跡。「袁大頭」銀元的通行促進了銀元的統一,也為「廢兩改元」準備了條件。

袁大頭各個版本國內成交價格!

銅版銀幣

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幣相似,但以銅為主體,圖案粗糙,在石頭上磨一下,即出現銅的本質,敲擊出來的聲音尖亮而有哨聲。

鉛版銀幣

以鉛充銀,即銀皮內夾鉛質之銀元。其花紋與正常銀元無異,但聲音較厚、發悶,陰沉而帶嗒音,以火烤之,鉛即流出。

夾版銀幣

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較厚,一般不易磨出痕迹。這一種稱夾心銀元,是假銀幣最為常見的一種。內夾銅、鐵、鉛等多種成分,其聲音實短、沉悶且無轉音。

改小銀幣

將正常銀元之齒挫平、改小,然後獲取細毫碎銀。只要對照一枚足重的真銀元即可判別。

袁大頭各個版本國內成交價格!

此外還有T點年版、缺口造版、半缺口造版、雙缺口造版、連口造版、十年八年版、十年九年版、開渠華版、正星版、偏星版、豎點年版、開口中版、右缺口中版、7點年大鬍鬚版、大點年版、下缺口造版、敗筆造版、六角星版、連口造無珠版等等。「袁大頭」由於鑄行時間長,流通地域較廣,雖已百年「高齡」,但存世量仍然很大。縱經解放後銀行數十年收兌,然而民間遺存卻不在少數,很多人家都留有數量不等的「袁大頭」以作財富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