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好好說話,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家風!

好好說話,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家風!

1

一位做老師的朋友跟我講了這麼一件事:

她帶初一,班上有個小男生,門門課成績名列前茅不說,還打的一手好籃球。這樣的孩子,本應該是炙手可熱的小明星,可他人緣卻奇差,同學們不喜歡他,就連其他的代課老師,提起這個孩子也常搖頭嘆氣。

這男孩不說話時還算聰明討喜,一開口卻是生冷硬倔,分分鐘就讓人沒法兒接。

想讓同桌讓一讓的時候,他總是冷著臉讓對方「起來」,平時同學聊天不小心冒出一兩個口誤,他也會嚴肅的去糾正和爭辯,就連英語老師在課堂上講錯了一個語法,他都會毫不留情的質疑「老師你昨天沒備課嗎?」常常弄得別人下不來台。

因為總是得罪人,所以大家都不願意跟他說話,又他因為孤僻,而變得越來越無趣尖刻。

朋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抽了個空就去小男生家裡家訪,對男孩的成績予以極大肯定的同時,挑了幾件無傷大雅的小事,委婉的提出,孩子如果可以更友善溫和一些,會獲得更好的成長。

話音還未落,男孩的父親瞬間就收起了一臉笑容,將男孩連推帶搡的從書房拉出來,劈頭蓋臉一頓罵:你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是不是?平時都跟老師同學怎麼說話的,快,趕快給老師賠禮道歉。

她連忙擺手解釋,而他猶自喋喋不休的訓斥著兒子,直到那孩子低頭認錯才罷休。

還沒等她一口氣舒完,夫妻倆一言不合就開始爭執,一個埋怨老婆天天加班沒時間教育孩子,一個指責老公太大男子主義,沒給孩子好的言傳身教。

她手足無措的看著夫妻倆吵架,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而就在那個尷尬的要命的瞬間,她看見那個男孩站在沙發旁邊的樣子。

沒有怒火,沒有不滿,沒有恐懼,甚至沒有因為父母當著外人爭吵而生出的一絲嫌棄或羞恥。

他就只是站在那兒,不看她,也不看自己的父母,面無表情眼神空洞。好像只是在耐心的等待這一場爭吵的結束。

無動於衷,習以為常。

GIF/312K

2

有個閨蜜跟我講過自己畢業第一年的母親節,給她媽媽買了一束花的事。

她那時才實習,一個月到手只有一千多塊錢,過的捉襟見肘的,可即便如此,她還是吃了一周的泡麵,用省下來的錢買了一大束花興沖沖的趕回家,一進門,卻被她母親劈頭指責:

你倒是掙了多少錢啊?還買這種中看不中用的擺設玩意兒,本事沒學到,花樣兒倒學的不少,能不能節省著點,讓我跟你爸少為你操點心。

她委屈的衝進自己的房間,悶在被子里大哭一場,越想越憋屈,正準備推開門對母親嚷嚷「你既然這麼不稀罕我就拿下樓扔了」的時候,卻看到母親正喜滋滋的捧著那束花,小心翼翼的插進家裡最漂亮的花瓶,臉上帶著她從未見過的滿足笑意。

她不是不喜歡,也不是不感念女兒的心意,不過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而本能的訴諸於諷刺和抱怨。

閨蜜這樣跟我感慨:

我不是缺那一聲謝謝,也不是一定要她說喜歡,不過就是想把美好的東西拿來跟她分享,怎麼就這麼難?

可是她啊,她說著不介意,卻再也沒有送過花。

GIF/539K

3

我至今記得自己十幾歲的時候,在一次家庭聚會的時候,因為被表妹誣陷搶她的玩具還把她推倒而被我爸媽懲罰打了手心。

後來表妹自己說漏了嘴,他們才知道真的是冤枉了我,特意請了一天假帶我去遊樂場,平時許多不讓我去玩的設施,那天都慷慨的放行,我至今記得那縱容中藏不住的內疚和抱歉,可是從始至終,他們對那天發生的事,都絕口不提。

我也是過去很多年之後,當自己對著幼小的子侄輩,出於莫名其妙的情愫而無法開口解釋或者道歉時,才理解了這一切。

可在這之前的十年中,我雖然假裝著也忘記了從未提起,可到底意難平。

GIF/1.3M

4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家庭的七個習慣》寫道:

我們習慣於對家人大喊大叫,指責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溝通,學不會道謝,也不懂得道歉,我們都覺得自己已經為家庭生活付出了太多,卻忽視了最關鍵的一點:有效溝通。

而家庭關係又是一切人際交往的基石,一個人在家庭中養成的溝通模式和說話方式,會滲透進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除非有強大的外力來影響或改變,這樣的習慣將會伴隨他的一生。

我們或許已經無法無從左右父母的習慣,但卻可以從這一天起調整自己的態度。

好好說話,認真傾聽,冷靜但不冷漠,溫和但不懦弱,堅定但不強硬。

那才是你能夠給孩子創造的,最好的家風。

GIF/8K

*作者:陶瓷兔子,linked-in專欄作者,微博讀書書評人,一個將日子過成段子,將心事寫成故事的雞湯少女, 微信公號@少女成長研習社(taocituzi77),一鍵帶你去凍齡少女心的桃花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柚柚育兒 的精彩文章:

當個媽而已,我卻活得像虧欠了全世界
孩子晚上為什麼老是醒?怎麼樣才能預防孩子頻繁夜醒呢?
如果你是家長,再忙也要看看這篇文章

TAG:柚柚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