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登上權力之巔,多虧了這個人,因為一件事,兩人反目成仇

蔣介石登上權力之巔,多虧了這個人,因為一件事,兩人反目成仇

在民國史上,有這麼一位功高蓋世、人送外號「現代呂不韋」的奇人:不僅是二十世紀初江浙財團的四大亨之一(其一生在商場創造了現代中國的許多「第一」:第一個創辦證券交易所,第一個創辦西湖博覽會),而且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蔣介石從無名小卒,後來成了國民黨的領袖,多虧了這個人,此人就是張靜江。

光緒三年(1877年),張靜江出生,出身江南絲商巨賈之家。張靜江在離開家鄉南潯之前並不出名,只是一個富家子弟,但他行俠仗義,深受鄉人誇獎。由於南潯張家資產頗大,是南潯「四象」之一。南潯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隻小金狗」的諺語,據《湖州風俗志》載:「象、牛、狗其形體大小頗有懸殊。以此比喻各富豪聚財之程度,十分形象。民間傳說一般以當時家財達千萬兩以上者稱『象』,五百萬兩以上不足千萬者稱『牛』;一百萬兩以上不足五百萬兩者叫『狗』。」張家與張靜江的外祖父龐家均被列為「象」。而其祖父張頌賢與外祖父龐雲鏳,「均為絲商巨賈,個性又都開朗豪爽、冒險進取、熱心公益,人傑,自幼受熏陶」,兩人對張靜江一生的影響很大。

孫中山與張靜江相遇時,由於張靜江對孫中山推翻清朝的革命之舉十分欽佩,曾問孫中山:「君非實行革命之孫君乎?聞名久矣,余亦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國。近數年在法經商,獲資數萬,甚欲為君之助,君如有需,請隨時電告,余當悉力以應。」他還與孫中山約定匯款的暗號:A-E,分別代表1-5萬元。當時孫中山因與之是萍水相逢,對其言語並不信以為真。分手之時,張靜江留給孫中山一封信,讓他到美國後去找紐約市第五街566號他所開辦的通運公司,領取資助革命的活動經費3萬元。孫中山將信將疑,至美國後把信交與黃興,讓其辦理,以探真假。結果錢分文不少,如數領取。此舉令孫中山大為驚奇,認為遇到了革命「奇人」。自此以後,每遇革命款項不濟,孫中山便想到了張靜江的匯款之約,而張每次均能按時如數將款寄到。甚至有一次由於款項不支,反清起義無法舉行,張靜江將他在巴黎通運公司所經營的一個茶店賣掉以資起義。因此孫中山曾言:「自同盟會成立之後,始有向外籌資之舉,當時出資最勇而名者,張靜江也,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萬元,盡以助餉。」孫中山對於張靜江資助革命的義舉十分感激,曾讓胡漢民回信以示謝意。張靜江隨即複信:「余深信君必能實行革命,故願儘力助君成此大業。君我既成同志,彼此默契,實無報告事實之必要;若因報告事實而為敵人所知,殊於事實進行有所不利。君能努力猛進,即勝於作長信多多。

1916 年,張靜江與在滬軍中任都督的湖州老鄉陳英士(陳其美)邂逅,兩人一見如故。此時蔣介石為陳英士的部下,張靜江有意考驗蔣介石,常將世事哲理、商場政壇之事與之面談,發現蔣介石確有抱負,於是交誼漸深。陳英士遭袁世凱暗殺後,張靜江邀蔣介石到他在上海開設的恆泰交易所任職。蔣介石由此開始了由軍旅生涯轉向證券市場的過渡時期。但蔣介石在市場上屢戰屢敗,最後傾家蕩產,只好厚顏啟齒,向張靜江借錢糊口。張靜江並未因此鄙視蔣介石,反而有求必應。直至今天,南京市檔案館尚存蔣介石當年向張靜江打的借條,厚約一寸多。在由商轉政伊始,蔣介石几乎是靠著向張靜江借貸而籠絡上下左右,得以站穩腳跟的。

1918年春,孫中山在廣州任大元帥,張靜江為使蔣介石將來有所發展,便向孫中山推薦蔣介石擔任上校作戰科主任; 9年夏天,當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孫中山處於危難之中時,張靜江讓蔣介石到廣州中山艦上侍奉孫中山四十餘日,從而取得孫中山的信任。之後蔣介石撰寫《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一書,該書由孫中山題名、張靜江作序並資助出版,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聲望,非常有助於蔣介石政治上的崛起。張靜江扶持蔣介石步步緊隨孫中山,為以後蔣介石擔任黃埔軍校校長一職提供了可能。 94年5月國民黨黃埔軍校成立,張靜江再次向孫中山力薦蔣介石。隨著蔣介石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開始在國民黨內發展自己的力量,為其一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6年1月,國民黨二屆一中全會在廣州召開,蔣介石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名列榜首。經蔣介石事先提名,張靜江當上了中央監委常務委員。接著,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經蔣介石力薦,張靜江成為黨內的「第一號人物」,而蔣介石自己則「屈尊」當了個中央組織部長。其實,蔣介石把張靜江抬出來,並不是真的讓他坐第一把交椅,相反,這是他被形勢所迫而採取的一個權宜之計。當時正值北伐前夕,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鬥爭很激烈。蔣介石心裡清楚,自己一味「搶班奪權」,勢必成為眾矢之的。思來想去,他抬出了張靜江這個「黨國元老」充當「擋箭牌」。再則張靜江是生意人,玩政治可遠遠不及自己,名義上是「主席」,實際上只是蔣某人的「傀儡」而已。還有,張靜江一直對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持反對態度,如今讓他當「主席」,蔣介石放心。

張靜江的「主席」只當了短短半年左右。蔣介石看到形勢對自己有利了,即公開提出要張靜江「以足疾為由」辭去國民黨中常委主席職務,而他自己卻堂而皇之地當上了中華民國的黨政軍「一把手」,成為「最高領袖」。也許為了照顧張靜江的面子,蔣介石玩了一個花樣,稱自己軍務繁忙,請張靜江代理國民黨中常委主席之職。

蔣介石大權在握後,曾讓張靜江擔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代理國民政府主席。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致力於國計民生的張靜江與大權獨攬、獨裁中國的蔣介石矛盾日深,兩人意見經常相左。後因與蔣介石親信陳果夫、黃郛等人衝突, 1930年,張靜江被免職。張靜江和蔣介石就此決裂,這一年張靜江53歲,從此離開了政治舞台。張靜江回到上海法租界的家中,閉門謝客,足不出戶,過起了隱居生活。抗日戰爭爆發後,張靜江攜家眷去了香港,後又去了美國。張靜江的後半生,一直在吃齋念佛中打發時日,於 950年9月3日病逝於紐約。終年73歲。他病逝後,蔣介石於靈堂之上親書「痛失導師」的輓詞,並臂佩黑紗親自主祭。

孫中山先生稱他為「革命聖人」,蔣介石稱他為「革命導師」,毛澤東稱他是「有經濟眼光」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執著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明朝開國功臣,功勛卓著,被朱元璋無罪賜死,崇禎追封他為王
他大宋宰相,因偷吃羊肉被皇帝責備,卻臨危不亂促成宋遼邊境貿易
此人大清名臣,不畏權貴,誅慈禧寵臣,勤政廉潔,死後竟無錢安葬
西漢的這個人,二十二歲就位列三公,皇帝一駕崩,他就自殺了

TAG:我執著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