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澤東的古籍情結

毛澤東的古籍情結

毛澤東從學生時代就精研古籍,從事革命活動後,一直是史籍陪伴,以至在文章和講話中,言必引古詩典故。據說,他曾把《資治通鑒》讀過17遍,把《二十四史》讀了3遍,把《紅樓夢》讀了3遍,《毛澤東選集》引用古書古句達上千條之多。

借鑒古籍指導革命

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是馬列主義關於革命戰爭的理論同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相結合的結晶,也是對中國優秀的軍事文化遺產,尤其是《孫子兵法》的運用和發展,繼承和創新。1936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多處引用《孫子》的理論來總結中國革命戰爭經驗。如《軍事篇》的「以逸待勞,以飽待飢」「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始記篇》的「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謀攻篇》的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毛澤東深刻地領會這些軍事基本原則的含義,與中國革命戰爭的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這些古代兵家的軍事理論升華到一個更新的高度。

1936年12月,毛澤東在談到戰略退卻時寫道:「關於喪失土地的問題,常有這樣的情形,就是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這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原則。如果我們喪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戰勝敵人,加恢復土地,再擴大土地,還是賺錢生意的。」這裡,毛澤東就是運用了老子「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

1939年7月7日,華北聯大舉行開學典禮,校長成仿吾請毛澤東作報告。毛澤東在演講中說:「當年姜子牙下昆崙山,元始天尊贈了他杏黃旗、四不象和打神鞭三樣法寶。現在你們出發上前線,我也贈你們三樣法寶,這就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毛澤東引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神話故事,借題發揮,精鍊地將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經驗概括成「三件法寶」,給了即將奔赴前線的師生以啟發和力量。

1943年,抗戰形勢明顯好轉,針對蔣介石不打日本、消滅邊區的企圖,毛澤東在《質問國民黨》一文中,說:「假如你們也沒有什麼對付日本人的蒙汗藥、定身法,又沒有和日本人訂立默契,那就讓我正式告訴你們吧:你們不應該打邊區,不可以打邊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兩個故事,是有道理的。」這兩個典故的引用,把當時抗戰的形勢和三方面的利害關係分析得再透徹不過了。在黨的七大閉幕詞中他還用 《愚公移山》的故事,鼓勵人們堅定信心,推翻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奪取革命勝利。

運用古籍資政治國

新中國成立後,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毛澤東在日理萬機之中,仍不忘研讀古籍,從歷史汲取經驗,並運用到治國大業中去。

1952年,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我們殺了幾個有功之臣也是萬般無奈。我建議重讀一下《資治通鑒》,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如果一個個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而國家還沒有辦法懲治他們,那麼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李自成,國民黨是這樣,共產黨也是這樣。殺張子善、劉青山時我講過,殺他們兩個,就是救兩百個、兩千個、兩萬個啊。我說過的,殺人不是割韭菜,要慎之又慎。但是,事出無奈,不得已啊。問題若是成了堆,就是積重難返了啊。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可他面對那樣一個爛攤子,只好哭天抹淚走了喲。我們共產黨不是明朝的崇禎,我們決不會腐敗到那種程度。不過誰要是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我毛澤東若是搞腐敗,人民就割我毛澤東的腦袋。」

1958年,毛澤東視察河北定縣農業合作社,當聽到彙報成立大社時,他向鄉幹部說:「你看過三國沒有?《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句話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聽取個體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彙報時,毛澤東也引用這句話,來說明他實現社會主義工商業、農業改造的思想。毛澤東還對西南的領導幹部說:「看《三國演義》這本書,不但要看戰爭、看外交,而且要看組織。你們北方人——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組織了一個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幹部』一起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根據地。」他還說,劉備得了孔明如魚得水,群眾就是孔明,領導者就是劉備,幹群關係像魚水關係一樣,我們的事業就好辦了。如果不與群眾打成一片,遲早要「霸王別姬」。毛澤東巧妙地穿插著歷史典故,把道理講得很透徹。

上世紀70年代初,毛澤東借鑒《明史·朱升傳》中「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根據國內外形勢,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決策。深挖洞,是為了備戰,防止敵人入侵,尤其是空襲;廣積糧,是為了備荒,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不稱霸,是向世界表示中國決不做超級大國的立場。

領導幹部要讀點歷史

熟讀中國古籍,通曉中國歷史,一直是毛澤東進行思考、形成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

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毛澤東一連兩天兩夜沒有入睡。後來在1972年1月又大病一場,又得了白內障,視力減退,身體從此垮了。嗜書如命的毛澤東不能沒有書讀,在他患眼病的情況下,他讓身邊人讀給他聽。1972年10月白內障手術後,視力有所恢復,但遠不比以前,所以他要求組織一些專家校點注釋並印刷古代歷史文獻,正文用四宋,注文用小四宋,後來正文二宋,注文三宋,最後成為特製的36磅長宋字體版本印刷。這就是1972年10月至1976年6月,毛澤東在特殊政治背景和健康不佳的情況下印製的「大字本」。這批大字本當時印刷的數量極少,一般只有5至7份。古籍包括史傳、政論、辭賦、詩詞、散曲等體裁,共86篇。

毛澤東讀《晉書》中的《謝安傳》,當時東晉在北方苻堅百萬大軍壓境,江南處於弱勢,如何能以弱勝強,克敵制勝,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國家危難之際,謝安出山,率侄子謝玄迎戰苻堅於淝水,最終使東晉政權穩定,得以偏安於江南。毛澤東讓中央政治局成員讀《謝安傳》,他還在會議上向大家具體講解,當講到中蘇的關係緊張時,他對著周恩來等人講:謝玄是能征善戰的勇將,在前方起了打敗苻堅、取得淝水之戰勝利的關鍵作用。要冷靜沉著地應付北方邊境陳兵百萬的蘇聯軍隊,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啊!

毛澤東在號召全黨「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強調要讀點歷史。1972年12月31日,毛澤東要求高級幹部好好讀點歷史書,不要只武不文。布置了《三國志·呂蒙傳》注釋工作。呂蒙本是武將,卻善於讀書,「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1973年7月布置了《晉書·劉元海載記》和《史記》的陸賈、灌嬰、黥布、周勃等人的傳記注釋工作。毛澤東在接見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時曾引用了「常鄙隨、陸無武,絳、灌無文」這句話,而且說要把「鄙」改成「恨」字。他希望能造就出一批文武兼備的人才來。

鑒於「文化大革命」中左的思想指導下曾打倒一批老幹部,毛澤東從歷史吸取教訓,要求左派正確對待「解放」出來的老幹部。這期間毛澤東布置了 《史記·項羽本紀》《三國志·張遼傳》《三國志·張郃傳》《舊唐書·季愬傳》和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毛澤東用這些歷史人物告誡人們,要爭取和團結曾反對過自己的人,這樣才能取得勝利。毛澤東重新任命鄧小平為副總理,正確對待「文革」中受到衝擊的老幹部,希望受到迫害的老同志要振作精神,重新工作。

以古籍慰藉心靈

1974年5月,毛澤東布置注釋了庾信的《枯樹賦》、謝庄的《月賦》、謝惠連的《雪賦》、江淹的《別賦》《恨賦》。在《枯樹賦》里,毛澤東聯想飽經風吹雨打,水火摧殘,蟲蝕鳥啄的老樹「拔本垂淚,傷根瀝血」的慘狀,深感自己晚年的不幸,從心底發出「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喟嘆。《月賦》寄寓的是「悄焉疚懷,不怡中夜」的凄情,可以想像毛澤東長夜不寐,百感交集的情景。在讀《雪賦》時,發出「歲將暮,時既昏,寒雲熾,愁雲繁」,「梁王不悅」的感傷。《別賦》中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則抒發了他晚年「摹暫別之狀,寫永訣之情」的哀傷。《恨賦》中的「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則是傾訴人生暮年之無奈。

毛澤東一生喜愛梅花,寫的詩詞多次以梅花為題旨。晚年由於健康原因,詩興衰退了,已經寫不出「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的詠梅詩句了。然而傲雪斗霜、高潔芬芳的梅花,仍寄託了他的理想人格和高尚情操。1975年三四月間,毛澤東讀了洪皓的《江梅引》、蔣捷的《梅花引》,以尋求精神寄託。「空憑遐想笑摘蕊,思迴腸,思故里。」「更有胡笳,哀愁淚沾衣。」梅花勾起毛澤東的萬千思緒:「憶舊遊,舊遊今在否?」「都道無人愁似我,今依雪,有梅花,似我愁。」往昔的追憶,近況的哀愁,以高潔的梅花自喻,表達了愁苦孤寂中堅貞不屈的意志。

1974年三四月間,毛澤東曾讀了湯顯祖的 《邯鄲記》中「度世」、王安石的《桂枝香》,表達了「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的心態,張孝祥的《六州歌頭》則表達了他「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寒」的情懷。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詞成為毛澤東壯志未酬悲愴胸懷的知音:「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慍英雄淚!」「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誰念我,新凉燈火,一編《太史公書》。」他還借西施在平吳後駕一葉扁舟翩然而去的故事,寄託了「莫道功成,青逐鴟夷去,(算)回頭只有煙波路」的心愿。

毛澤東一生鬥志昂揚,樂觀向上,晚年借古典辭賦詩詞自慰心靈,以寄託壯志未酬的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王蒙:書海掣鯨毛澤東
去林語堂家的老房子里喝茶
留學四年,回國後打理父親的舊書店,一開就是20年……
全桂花:國家圖書館入藏西夏文古籍回顧
八一南昌起義參加者名錄

TAG:深圳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