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紫砂壺成熟與興盛

紫砂壺成熟與興盛

明代,江浙一帶如蘇州·杭州·揚州等城市工商業繁榮,商人·匠人社會地位高於一般農民,還出現了如明熹宗不理朝政,日日同宮廷工匠切磋如何把木器傢具做得美輪美奐的皇帝。以時大彬為主角的萬曆時期宜興壺初創期的眾多耀眼明星故得以產生。

時大彬——宜興壺第一人

明嘉靖至隆慶年間,時朋,董翰,玄錫,趙梁,並稱紫砂「四名家」。時大彬是時朋之子,他吸收了前輩制壺之精華,創作多款經典壺式,可謂青勝於藍。時大彬可為「宜興壺第一人」,「泰斗」之桂冠唯有大彬當之無愧。

時大彬對宜興做出傑出貢獻主要為以下幾點:

第一,他是個制壺天才,創作了多款壺式,如大彬三足,大彬六方,僧帽等。在宜興壺史上鮮有如大彬創作如此多款經典紫砂壺的壺藝家。

第二,時大彬在前輩的技藝基礎上,基本完善了宜興手工制壺的技法——即世界陶器製作工藝中可謂獨一無二的拍身筒和鑲接法(一般他的制陶或用手拉坯,或用模具來翻制)。

第三,時大彬開創了藝人與文人合作的先河,使宜興壺富金石之韻味,具書卷之氣息。他與同時代,高品位的文人雅士,如陳繼儒等的交流往來,相互學習,大大提升了他的審美視野,為紫砂壺增添了文人的儒雅之趣。

第四,時大彬並沒有保守個人技藝,而是廣招藝徒,傳播紫砂陶藝。如徐友泉,時大彬在發現孩童時代的有泉玩泥巴(以泥塑一牛)很有天分,就收為藝徒,並對其父說:「你兒子的天分將來必超過我!」日後徐友泉果然成了紫砂名家。因缺乏史料詳細記載,被遺漏的大彬優秀藝徒恐怕為數不少。

陳鳴遠——宜興壺「花器」第一人

陳鳴遠是陳子畦之子,子畦師承時大彬,因此可以說鳴遠為大彬第三代嫡傳弟子。

陳鳴遠活躍在明末清初,是宜興壺史上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

鳴遠繼承了大彬與文人雅士交往合作傳統 ,與揚中訥,曹廉讓,馬思贊等多有交流。陳鳴遠光,花兩器皆擅長,但陳鳴遠是宜興壺花器的第一位集大成者,嚴格地說,鳴遠是一位雕塑家。陳鳴遠為文士們所創設的硯台,筆架,水盂等皆精妙絕倫。

文人參與制壺和文人審美的加入

什麼是典型的文人壺?陳曼生(陳鴻壽,字子恭,號曼生)和幕友們所創設的壺以及在壺上刻寫的銘文,印章都是近500年文人與藝人合作的絕唱。

「曼生」是陳鴻壽諸多別號中的一個,因壺上極少銘「鴻壽」,多銘以「曼生」,一般人只知其號,而鮮有知其名者。

曼生是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生於清乾隆年間,活躍於嘉慶年間,書·畫·文俱佳,尤以篆刻出名,是浙江「西泠八大家」之一。曼生雅號宜興壺,中年時出任宜興鄰縣的溧陽縣令,有了同楊彭年兄妹合作的機緣。曼生及文友(那時代具有很高藝術素養的雅流)們設計出壺型,交由楊氏兄妹等製作,成坯後再由曼生等提刀銘刻,再燒制。

曼生壺造型皆是簡約,自然。諸多造型取材於江左尋常之物,比如葫蘆,茄段等。曼生也常從古典器物獲得靈感,而創作出極經典的壺形,如井欄,漢鐸等。

壺,宜興壺,作為沏茶之名器,與茶有十分相似之處。茶是半雅半俗,亦雅亦俗,雅俗共好的。而宜興壺呢?最受歡迎的壺同樣。或可這樣描述好的紫砂壺:俗人看來是雅的,而雅人看來是不俗的。此種雅俗共賞的曼生壺,首推石瓢。石瓢取材於大江南北都能生長的葫蘆。葫蘆有許多別名,「苞瓜」是其中之一個。此壺以葫蘆為題材,那造型簡約得無法再簡。石瓢是百餘年中最受人們歡迎的一款壺式,絕可稱得上雅俗共賞。曼生之後諸多名家高手多摶泥一試石瓢,但凡真名家,每人製作的石瓢都呈現獨特的個性。由此可知石瓢的巨大影響力。

曼生壺上銘文的內容斯文典雅,代表了那一時期江左文士的學養與審美的價值取向。或富於詩意,或藏有禪意,或極具生活的哲理。

略記幾例如下:

合斗壺:「一勺水引鬥才。」

長方壺:「竹本心虛是我師。」

橫云:「世雲之腴餐之不臞。」

井欄:「井養不窮,是以知汲古之功。」

瓜形:「飲之吉,匏瓜無匹。」

「笠蔭碣茶去渴,是一是二,我佛無說。」

合歡壺:「試陽羨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歡喜。」

曼生及其文友文采斐然的銘文,加之老辣,富金石韻味刀刻,令宜興壺平添幾分美感。曼生壺在宜興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文字獄嚴峻的清代,蔓生等憑藉所設計的壺和在壺上優美貼切的銘文,展示了江浙文人風骨和審美情趣。在曼生壺面前,乾隆朝諸多宮廷紫砂較顯脂粉氣,這是一種看似輕鬆其實是極其沉重的精神對抗。

合斗壺

長方壺

橫雲

瓜型壺

提梁壺

斗笠壺

合歡壺

hote5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泥巴 的精彩文章:

泥料,紫砂壺品味的標尺!
紫砂壺的製作工藝
紫砂壺的刻畫工藝
玩壺高手坦言紫砂水深真相,教你如何看壺
玩了那麼久紫砂壺,你能說清降坡泥的概念特徵么?

TAG:紫砂泥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