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執行死刑前,真有人手持聖旨請求「刀下留人」嗎?

古代執行死刑前,真有人手持聖旨請求「刀下留人」嗎?

經常看影視劇的觀眾大概都能看到這樣的一幕?那就是在忠臣蒙冤被執行死刑之時,就會有人騎著高頭大馬,手握聖旨,高聲疾呼:「刀下留人。」然後就是忠臣獲救,主角一起皆大歡喜,普天同慶的場景。

當然,影視劇的這一表演無可厚非,既可以表明忠誠的不易,也可以渲染好人總歸會有好結局的精神,然後吸引觀眾更加關注電視劇本身。但是在歷史上,刑場之上,手握聖旨高聲疾呼刀下留人的事情到底會不會發生呢?

其實,在我國古代,這一幕出現的概率是很低的。畢竟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皇帝不僅是天子,同時也是整個國家的主宰。而死刑的決定權是在皇帝手中掌握的。我國一直信奉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皇帝作為一國的君主,自然也是不會輕易出爾反爾,否定自己的。大家試想,前腳皇帝剛判了一個人的死刑,後腳就出一個聖旨赦免犯人。這簡直是對皇權的蔑視。

也正是因為皇帝不會輕易的更改自己的決定,也才使得歷史上很多的忠誠蒙冤。例如,比干可謂是千古第一忠臣,可還不是被紂王賜死而沒有迴轉的餘地嗎?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被判處死刑之後也沒有赦免,這也使得他的《廣陵散》成為了千古絕唱。如果當時司馬昭可以下旨讓人去刑場上刀下留人的話,說不定我們還可以再次充分的領略嵇康的風采。

不過,「刀下留人」的概率出現的機會不大,也並不意味著沒有。尤其是在清朝,這一場景出現的就更為頻繁了。最典型的就是清史中記載的一幕。大家都知道,順治帝繼位之初,處處受到多爾袞的轄制,因此順治帝心中極為不滿這個叔叔。但是在多爾袞死後,卻有臣子在朝堂上公然為多爾袞歌功順德,稱多爾袞是功臣,主張順治帝為多爾袞大加褒獎。

順治帝一聽,當時怒火高漲,不顧臣子的求情,判了這位官員斬立決。可是,這個決定一做出,順治帝就後悔了。順治帝想,好歹多爾袞是皇親,貿然把這個人殺了,不是顯得皇家威嚴不再嗎?

後來左思右想,順治帝還是覺得不能殺這個臣子,因此,順治帝馬上頒下一道聖旨。於是就出現了太監高舉順治帝的聖旨,在刑場上高呼刀下留人,救下了這個臣子。

其實在清末,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觀念的更新,皇權的威嚴體現在多方面,而不僅僅局限在皇帝享有生殺大權這一項。因此,皇帝判了一個人死刑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達到了想要威懾的效果。而其後的赦免,也會顯得皇恩浩蕩。因此,在清朝,判了死刑以後,皇帝再下旨在刑場上赦免罪犯的場景就越來越多了。

不過還要明白的一點就是,歷史上真實的場景肯定不如影視劇中那麼牽動人心,影視劇還是有一定誇張的成分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