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所謂仁者無敵,那你得讀懂「仁義」使用說明書

所謂仁者無敵,那你得讀懂「仁義」使用說明書

「仁義道德」被「五四」時期的老憤青和文革時的理論家的長期曲解,已經逐漸喪失了本意,變成了腐朽落後的代名詞了。究其原因是他們在仁義的使用方法上做了手腳,擾亂了人們的思維。

實際上,仁和義在使用上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仁只有在「上位」或者說是居高臨下的狀況下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官在上民在下,所以政府可以對民眾施行「仁政」百姓卻不能反過來對官員施行仁政;醫生能夠對病人實行「仁心」,病人卻無法對醫生實行仁心。我們現在在「獻愛心」的時候,我們所幫助的對象都是與我們相比是「弱勢群體」的人。如果我們反過來,把「愛心」獻給「強勢群體」,給百萬富翁捐贈個百十元錢,那就有溜須拍馬媚富的嫌疑了。大眾常罵有錢人「為富不仁」,這就是社會需求富人更要有仁心,相反對窮人卻要求「人窮志不短」,要有骨氣,要更重「義」。

過去,我們的教科書上說什麼,孔子講仁,是要求勞動人民對統治階級仁愛,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實際上,孔子從來沒有要求勞動人民對統治階級實行什麼仁愛,相反,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孟子在與諸候論道的時候,都是在勸化當權者,如何培養「仁心」,如何實施「仁政」。

同樣,「義」,只有處於下位時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們說誰大義凜然,那一定是面對強權、危難,或者是被千夫所指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氣節。如果一個權威專家面對虔誠的聽眾講解千百年來世所公認的道理,應該是娓娓道來,而用不著義正詞嚴。所以「義」是我們與外界抗爭時所用,不管多麼艱難,按道理該怎麼做我就怎麼做,這就是義。

范仲淹「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其憂不是百姓被管理不嚴,而是憂的百姓疾苦,這就是仁;「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其憂的不是君主沒有權威,而是憂的君主有錯了沒有直臣進諫,沒有忠臣幫助改過,這就是義。中國知識分子數千來受孔孟之道浸潤所形成的大仁大義也就是如此。

歷史上雖然也有許多滿口仁義道德偽君子,但他們不是封建社會的主流,或者說他們不是孔子教的,而是出於私利故意反用仁義道德。就像我們現在許多所謂的精英「義正詞嚴」為富人喊冤似的,這類人不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在都是找抽挨罵的角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八卦 的精彩文章:

揭秘 中醫內證
外媒揭露推銷轉基因手段:阻止客觀研究,壓制危害發現,收買吹捧專家
解讀《水滸傳》混世魔王樊瑞的故事
中國歷史的十大定律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人生兩邊

TAG:太極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