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漫談文人畫:藝術品種無邊界

漫談文人畫:藝術品種無邊界

趙孟頫《人騎圖》局部

中國人喜歡歸類,工人畫畫叫工人畫,農民畫畫叫農民畫,文人畫畫叫文人畫。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文人?畫到什麼樣子才能算文人畫?這不好說,也沒有明顯的界線。畫畫不同與過海關,跨過界碑就算國外了。許多藝術品種都是沒有邊界的。

文人畫是古代留下來的一個文化名詞,它大約在北宋時期形成雛形,並由宋元時代的趙孟頫正式提出。中國畫的第一個高峰時段是在唐宋,尤其在北宋和南宋時期達到了一個獨特而又高標的水準。宋朝「優士」,就是對讀書人各項待遇寬鬆,這就造成了大量讀書人在衣食幾乎無憂的情況下,可以安靜安逸地從事書畫創作,所以宋朝的繪畫無論是山水、人物、花鳥,大多都是以精緻為標,意境為道,體現畫者學養和修行的作品。在當時,文人畫的文人主要是指兩類人,一類是做官的讀書人;另一類指尚沒考取公務員的讀書人。

倪瓚《六君子圖》

文人畫產生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北宋時期正式設立了院體制畫院,就是通過筆試面試選拔人才,進入宮廷畫院工作,享受公務員待遇,其待遇在當時能算白領,級別高的相當於八品,像太宗朝的高文進,光宗朝的劉松年以及許多待詔,都是這個級別。起初,宮廷畫家的主要任務是為皇家服務,以畫皇帝、皇后肖像和皇家生活為主,偶爾也畫民間市井,讓皇帝和後宮了解臣民動態和城鄉景觀,像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典型的一例,從今天的角度看是一件偉大而又不朽的作品,可在當時並沒有被推崇為時代的力作,主要原因就是不夠華貴雍容,沒有體現貴族氣息和皇家氣派。也就是從設立院體制始,才有了宮廷畫家和文人畫家的區分。

唐伯虎《悟陽子養性圖》局部

文人畫家不在院體制之內,不領皇家薪水,純粹屬於業餘愛好,也就沒有必要拿起畫筆去歌功頌德,去討皇帝喜歡。於是,相對於宮廷畫家而言,文人畫家在用筆用墨上更自由,題材選取上更廣闊,視角和表現方式上更獨特,畫面內容也更貼近於普通百姓生活。從宋代至清末民初,優秀的文人畫一直深受社會歡迎,其長期受青睞的主要原因有二點,一是有文學特徵、有書卷氣、有內涵、有感想,能使人閱後產生共鳴。二是有個性、有才情、有獨特的不羈,能使閱者找到情感的契合點。

徐渭 書法及文人畫

中國文人幾乎都遵循著這樣一個發展規律----就是從娛己到娛人,絕大多數文人畫家並不靠賣畫為生,工作之餘閑暇之時,握管鋪紙,畫上幾筆山水,抒之以情,寄之以理,再題上「靈境仙所居,夢曾來此頻」,真是自樂之極。畫多了,畫精了,再加上文人畫本質上是以文學立意畫畫,含著智慧和詩意,自然喜歡的人會越來越多。娛人悅人養人,讓人放鬆、輕鬆,是文人畫吸引粉絲的主要的特徵。

有人輕視娛已,其實娛己是不可忽略的一環,對於智者和有志者,娛己的過程其實是堅持學習、堅持探索、不斷匡正自己、不斷尋求突破尋求進步的過程。沒有長時間千錘萬煉的娛己,也就不可能有亮人眼球的娛人。比如明代的徐渭,就是通過長時間的娛己,千磨萬擊,一直到晚年筆墨淋漓,佯狂酣暢。他題墨葡萄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閉擲野藤中。試想,他若無千萬次寂寞的娛己,他那狂放不羈、收放自如、濃淡相宜、大氣磅礴的線條和墨塊,怎會成為中國文人水墨畫的絕唱?

羅聘 人物作品

潘天壽《酣》

朱屺瞻《蟹肥酒香》

中國古代沒有作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也不刻意進行分類,通常統稱為文人,古代文人集作家、畫家、書法家於一身是常有現象,所以,古代能有那麼多字好畫好詩好文好的文人畫家也屬正常,因為他們窮其一生都在進行功力積累,都在錘鍊自己的詩書畫文,像倪瓚、沈周、唐伯虎、董其昌等等,舉不勝舉。當然,文人畫也有優劣,因為有許多畫者並沒有接受過嚴格的技能訓練,加之文人畫本身就帶有消潛和娛樂的成份,當筆墨不精,又缺少文學性、哲學性、趣味性時,出現劣質的畫作不足為奇。古代如此,當代更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書法藝術的含蓄美:字貴藏鋒,妙在似與不似間
「變裝秀」的乾隆仿古行樂圖:細節中蘊藏的虛構與真實
老舍、魯迅、矛盾……16位文豪的書法
新絲路——2017中國當代青年雕塑、裝置藝術展評審活動在亮寶樓舉行
欣賞:黃土畫派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