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存一年漲三倍,中國廠商能否終結日韓獨裁!

內存一年漲三倍,中國廠商能否終結日韓獨裁!

星巴克的咖啡廳里時常能聽到有人談創業,說是做了個APP或者網站就能拿到多少風投,還有什麼天使輪、A輪、B輪融資,外人聽了不免羨慕現在還可以這麼賺錢!不過最近的風向可能變了,有些人談的不再是互聯網創業,而是內存條,因為最近的8GB DDR4內存條一路從600元漲到了900元,幾乎是一周大漲一次。在電子產品日益白菜價的今天,內存逆市漲價而且還能漲這麼兇猛可真是一個奇蹟,只不過這個奇蹟讓存儲廠商喜笑顏開,廣大人民群眾可就苦了,這種逆天的漲價何時才是個頭,誰又能來終結三星、東芝等廠商的瘋狂呢?

2016年內存、快閃記憶體價格還在不斷下滑,廠商叫苦不迭,但是到了下半年形式就急轉直下,一路上漲,不僅漲價幅度高,而且持續時間也創造了記錄,這背後總得有什麼原因吧。圍繞這件事也鬧出了各種陽謀,陰謀,有說是供不應求,有說是三星、Hynix、美光等廠商聯合串通,那麼導致這一輪大漲價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普通的8GB DDR4cs從要900多元了,實在瘋了

:市場風向改變,移動設備需求大增

過去幾年大家一直在談的都是PC市場不行,除了遊戲PC市場還有點看頭之外,其他市場銷量各種下滑,移動市場也從藍海殺到紅海,增速也放緩,但是廠商的競爭並沒有停止,反而為了提高吸引力不斷推高配置。這兩年中智能手機內存從之前的2-3GB快速增加到4-6GB,旗艦機甚至上了8GB內存,而快閃記憶體容量也從之前的16GB、32GB變成了64GB起,高端點的甚至上了128GB、256GB存儲。不只是安卓陣營如此,蘋果的iPhone、iPad也是如此,手機內存上了2GB、3GB,iPad Pro內存大幅提升到4GB,存儲容量也是64GB、128GB以及256GB,今年的iPhone 8及iPhone X更狠,直接就是64GB、256GB兩種容量,128GB的都給取消了。

考慮到蘋果iPhone手機每年2億多的銷量,存儲容量這樣翻倍成長,對整個市場需求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國產廠商也紛紛加入競爭中,中低端手機內存、快閃記憶體容量都在大幅成長,3+32GB都是入門低配了。

移動市場是這一輪快閃記憶體、內存漲價的主要誘因,再加上伺服器、數據中心市場的內存、SSD銷量也在增加,整個存儲晶元市場的需求是逆勢上揚,PC市場雖然下滑,但是改變不了大趨勢,畢竟移動設備的銷量早已超過PC市場,所以說PC內存漲價很大程度上是遭受了池魚之殃,DIY玩家這次是慘到家了。

:製程轉換進展不利,產能受影響

市場需求大漲,供應鏈廠商正常的做法應該是加大生產力度以滿足市場需求才對,可他們偏偏在這樣重要的關頭掉了鏈子。2016年三星、美光、SK Hynix、東芝等廠商面臨著技術升級——內存轉向20nm以下製程、快閃記憶體也從2D快閃記憶體轉向3D快閃記憶體,並不斷提升堆棧層數,但是這個過程並不順利,導致廠商的產能並沒有快速提升。

以內存為例,三星是最早量產20nm工藝,去年初又宣布了18nm工藝,正常計劃是在2016年底量產,不過18nm工藝進展不如預期,早前還傳出了18nm內存晶元良率不行,被緊急召回的消息,儘管三星官方予以否認,但是這事依然給新工藝轉換蒙上了陰影。除了三星,SK Hynix、美光因為資金、技術實力不如三星,20nm、18nm工藝轉換過程比三星更為艱難。

快閃記憶體市場也是如此,2016年廠商的快閃記憶體開始從2D TLC轉向3D MLC/TLC,主流堆棧層數開始從24、48層轉向64層,但是這個轉換過程中廠商的產能也受到了影響,而要想獲得容量、成本的均衡,快閃記憶體堆棧至少要達到64層,這才能彌補轉產3D快閃記憶體導致的2D產能損失。

即便到了今年,產能不足的影響依然存在。從IC Insights公布的數據來看,2017年DRAM內存晶元的位元容量增長不過15-20%,這點增長相對市場需求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並不能改變供不應求的局面,導致市場長期處於供應不足的狀態,價格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內存廠商、經銷商囤積居奇,二次盤剝

上游廠商的產能以及下游的需求是決定內存、快閃記憶體漲價與否的關鍵,但在這場漲價災難中,上游廠商並不是唯一的元兇,整個產業鏈的廠商都參與漲價了,為的就是趁著漲價大賺特賺。

從集邦科技統計的結果來看,從去年Q2季度到今年Q2季度,DDR4內存顆粒的漲價幅度約為100%,但是我們看到的內存漲價幅度可不止如此,去年上半年DDR4內存8GB版售價也就是200元左右,但是現在的8GB內存條售價接連突破了600元、700元乃至800元大關,還在往900元上一路狂奔,哪天突破1000元也不讓人意外。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上游的內存、快閃記憶體顆粒漲價只是這次漲價的一部分,內存廠商、經銷商在這個過程中也「功不可沒」。根據我的了解,越是在供應不足、售價上漲的情況下,部分廠商越不願意出貨,反而囤積居奇,有些經銷商也是如此,手頭有貨也不出,賭的就是價格繼續漲,而廠商、經銷商認為的限制出貨,又進一步加大了市場空缺,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時機微妙的工廠意外,漲價的幕後推手

對於存儲晶元漲價,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本來它只是小概率事件,正常時候絕不會影響大局,但是現在也變得非常敏感了,這就是工廠意外。當年SK Hynix無錫大火、泰國洪災影響了內存、硬碟價格走勢,這一幕在今天也不時出現,代表的就有三星西安NAND工廠的停電、美光台灣工廠的氮氣污染、東芝10萬片晶圓報廢等等。搞笑的是廠商官方的態度從來都是安撫性的,表示意外事故並不會嚴重影響產能,不會導致市場空缺,但這些事無一例外都被廣泛傳播,人為傳播內存、快閃記憶體又要漲價的消息,導致市場恐慌。

這些事故放在平時不會有多大影響,但在當前局面下,一丁點的事故都有可能被人利用,成為缺貨、漲價的借口,而普通人對此又無力反駁,只能接受挨宰。

內存、快閃記憶體價格瘋漲的影響:廠商笑開花,消費者叫苦

儘管這次存儲晶元行業大漲價跟PC行業沒多大關係,但是傾巢之下焉有完卵,缺貨、漲價迅速發酵之後影響的是整個行業,PC市場也不得不承受這些代價,而這次的漲價也改變了整個市場局面,廠商因為漲價而賺的盆滿缽滿,消費者則是苦痛不堪,裝機都要買不起內存了。

:三星東芝美光業績大漲,盈利驚人

漲價受益最大的就是上游廠商了,去年上半年SK Hynix、美光發財報的時候還提到存儲晶元降價導致盈利下滑甚至大幅虧損,下半年之後廠商的財報畫風就完全變了,價格一路漲漲漲,盈利也是升升升,美光有錢收購華亞科、SK Hynix也有錢收購東芝了。

三星在內存、快閃記憶體市場都佔有最大份額,是這次漲價中最大的贏家,我們就來看看他們的財報吧。今年Q2季度,三星超越Intel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過去二十年來這個殊榮一直都是Intel公司的,但是現在三星因為內存、快閃記憶體大幅漲價,Q2季度運營利潤127億美元,首次超過最能賺錢的蘋果公司,成為科技界的新霸主,而Q2凈利潤也達到了97億美元,同比增長85%。

為三星營收、盈利做了最大貢獻的就是半導體業務中的存儲晶元,整個半導體業務營收126億美元,同比增長65%,而運營利潤72億美元,同比增長200%,如果沒有存儲晶元大漲價,正常業績是不可能有這麼高盈利增長的。

這還不算完,因為存儲晶元漲價還在繼續,三星Q3季度盈利又要創造歷史記錄了,官方尚未發布財報,但分析師預測當季運營利潤可達12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0%左右,考慮到去年這時候三星因為Note 7召回承受了數十億美元損失,但是這一年來快閃記憶體、內存漲價已經讓三星賺了數倍了,損失早就彌補回來了。

也正因為此,三星點的股價、市值今年也一路上漲,上周股價突破270萬韓元,總市值達到了350萬億韓元,這兩天進一步升值到了399萬億韓元,摺合人民幣2.3萬億,市值跟國內的工商銀行差不多,可想這是多麼恐怖的結果。

:存儲市場因價生亂,黑芯門事件爆發

漲價讓上游廠商笑開了花,但是對其他人來說就不是什麼好事了,缺貨、漲價甚至扭曲了市場,出現了很多以次充好等造假問題,前不久爆發的黑芯門事件就是個例子。

以往存儲晶元不缺貨的時候,內存、SSD價格不斷走低,廠商沒必要、也沒價格空間去造假,但是現在價格高漲,128GB硬碟也要400、500塊,中小廠商又沒能力拿到穩定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所以為了賺錢就採取了一些不靠譜的辦法,比如使用質量一般的白片、黑片,甚至用洋垃圾拆機快閃記憶體以次充好。這樣的SSD硬碟質量不可靠,使用壽命也要打個問號,消費者不加以辨別的話很容易中招。

:DIY玩家苦不堪言,省錢有絕招

現在的內存、快閃記憶體市場如此畸形,也讓人DIY玩家叫苦不迭,眼看著內存、快閃記憶體漲價到買不起的地步,為了省錢也不得不腦洞大開——既然DDR4內存大漲價,那就買DDR3內存吧,它本來是要被淘汰了,但是這一年來DDR4大漲價,DDR3漲幅沒這麼高,200多還能買4GB DDR3,裝機的話也能省一筆錢。

還有玩家為了省錢,甚至考慮入手一些配備內存的准系統了,不過這些事都不是長久之計,且不說性能差距,即將退市的DDR3最近也一樣在漲價,京東上DDR3-1600 8GB內存也要快700塊錢了,部分型號也超過了800元,可見現在的情況下,玩家的省錢絕招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快閃記憶體、內存未來:廠商加大投資,2018年將成轉折點

解鈴還需系鈴人,要想徹底解決內存、快閃記憶體漲價的問題,還需要讓市場回到供應平衡的狀態,目前終端需求無解,手機內存、快閃記憶體容量提升是大勢所趨,伺服器、桌面市場也是如此,註定了未來的需求還會成長,所以問題的關鍵是上游廠商增加產能。

好在三星、東芝、美光、SK Hynix公司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了,這一年賺了大錢,他們也有更多預算投入新工廠建設以提升內存、快閃記憶體產能了。三星今年6月份在韓國平澤市啟用了號稱全球最大的快閃記憶體工廠,這是2015年就定下的125億美元投資的一部分,主要生產64層堆棧3D快閃記憶體,今年下半年正在加速量產。在韓國本土之外,中國西安也是三星重要的快閃記憶體產地,此前在西安投資70億美元建設的快閃記憶體工廠已經在2016年底投產,8月底三星又宣布在西安投資70億美元升級工廠,預計三年內投產。

全球第二大快閃記憶體廠商東芝雖然賣身給財團,還與西數還存在法律糾紛,但也在加大投資力度,預計在日本四日市的Fab 6工廠投資18億美元以提升產能。

美光在去年收購華亞科之後也承諾增加對台灣的投資,預計每年投資20億美元,要把台灣工廠打造成全球內存晶元製造中心,製程工藝也會從目前的25nm逐步提升到1xnm工藝。

SK Hynix今年初也宣布了新的投資計劃,其內存晶元的主產地是在中國無錫,佔了全球內存晶元15%的產能,去年底投資9500億韓元升級車間,今年則會投資36億美元建設第二工廠。此外,SK Hynix還將在韓國投資2.2萬億韓元(約合128億人民幣)建設快閃記憶體工廠,未來也會將主力從36層、48層堆棧提升到72層堆棧。

Intel公司2015年也宣布在中國大連投資55億美元建設快閃記憶體工廠,去年工廠建設基本完工,開始試產3D NAND快閃記憶體。

可以說全球主要的內存、快閃記憶體廠商這一兩年都宣布了新的工廠擴建計劃,考慮到建設一座12英寸晶圓廠需要2-3年時間,那麼大部分工廠會在2018年投產。現在重點來了,讓廣大DIY玩家期盼的內存、快閃記憶體從上漲變成持平甚至降價的轉折點就在2018年,屆時3D快閃記憶體將完全取代平面快閃記憶體,64層及更高的72層、96層堆棧成為主流,快閃記憶體在容量、成本之間取得均衡、存儲密度更高的QLC快閃記憶體也會進入市場,這將大幅提升快閃記憶體的位元容量,緩解市場需求。同樣地,內存廠商大部分也會完成20nm及以下工藝的轉換升級,內存產量也會邁上一個台階。

中國成存儲市場最大變數,國產廠商能否終結三星東芝?

2018年快閃記憶體、內存產能提升之後就不會再出現類似的大漲價了嗎?我很想回答說是,但是整個快閃記憶體、內存市場的問題在於高度集中,市場壟斷在少數幾家廠商中,重量級的廠商加起來不會超過10家,並不利於競爭。

這樣的結果對中國來說尤其痛苦,因為中國作為最大的存儲晶元市場卻沒有任何話語權,去年進口了130多億美元的快閃記憶體從晶元,存儲晶元的對外依賴度超過90%,以致於中國廠商只能任由三星、東芝、美光等公司開價。

好在中國現在已經加大了半導體產業投資,首選領域就是存儲晶元。2015年國家決定在武漢建設存儲晶元產業基地,由武漢新芯公司主導,整個項目投資高達240億美元,2016年紫光公司收購了新芯公司,在此基礎上成立了長江存儲科技,成為了國內自主存儲晶元發展的第一梯隊。按照規劃,武漢一期工程佔地1平方公里,主要生產3D快閃記憶體,2018年建成時產能為每月20萬片晶圓,之後還會進軍內存市場,2020年時月產能將達到30萬片晶圓,而到了 2030年,武漢還會進入代工市場,總產能達到100萬片晶圓/月。

這個產能到底是什麼概念呢?三星在中國西安的快閃記憶體工廠月產能就在10萬片晶圓左右,SK Hynix在無錫的內存工廠月產能在10-15萬片晶圓,這已經是Hynix全球15%左右的內存產能了。2030年的100萬片晶圓產能更加誇張,台積電去年產能也就是100萬片晶圓/月,紫光在武漢的投資幾乎是再造一個台積電產能規模的晶圓廠,要知道台積電一家就佔了去年全球整個晶圓代工市場的60%,武漢的存儲晶元基地野心極大。

不過放在全國來說,武漢只是眾多存儲晶元基地之一,紫光還在南京、深圳規劃投資數百億美元建設新的存儲晶元工廠,三地總投資預計會達到700億美元,其中南京投資300億美元,一期工程產能同樣高達20萬片晶圓/月。

紫光公司可以說是快閃記憶體晶元產業投資的國家隊,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地方隊也在投資存儲晶元。合肥有長鑫公司主導投資的72億美元項目,月產能達到了12.5萬片晶圓。在福建,省政府背景的晉華集團聯手台灣聯電公司也在開展快閃記憶體、內存晶元研發、生產,未來的投資也是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

由於有國家大基金在背後支持,國內上馬快閃記憶體、內存項目並不缺錢,不過關鍵的問題還是技術、人才。在上述項目中,目前進展最好的還是長江存儲,根據該公司CEO楊士寧的表態,他們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合作研發出了32層堆棧的3D快閃記憶體,性能、可靠性等指標符合預期,預計在2019年量產,2020年他們的目標是跟國際一流水平接軌。

國家如此大手筆投資半導體產業,其實對半導體產業也是有要求的,希望到2020年將國產化率提升到40%,2025年提升到70%,如果對比現在幾乎90%都依賴進口的存儲晶元市場,這個要求真不低,這也是相關公司不惜巨資投資的原因。可以預見,一旦未來兩年國產3D快閃記憶體、內存晶元投入生產,以中國公司殺價搶市場的作風來說,內存、快閃記憶體市場將會迎來劇變,美日韓壟斷市場的局面將會被打破,他們要麼跟中國公司拼價格,要麼就拼產能,這讓人想到了中國公司在光伏、LCD液晶屏市場的成功之路——儘管過程很曲折,但是中國公司最終是殺出重圍了,中國的LCD液晶屏產量已經是全球第二,與第一的韓國相差不多了。

總的來說,快閃記憶體、內存市場眼下還會繼續上漲,但是這種狀況很快就要被打破,也應該被打破,因為不斷上漲的價格也會抑制市場需求,照這麼漲下去,年底8GB內存就要突破一千元了,消費者最後的選擇就是不買,反正裝機需求也不是那麼強烈。到了2018年,隨著各大廠商產能的提升,預計內存、快閃記憶體價格會穩定下來,不會像現在這樣瘋狂了,不過2018年期待內存、快閃記憶體大降價也是不現實的,這就跟房價一樣,漲上去之後要想降回來不那麼容易。真正能給快閃記憶體、內存市場價格帶來扭轉的機會還得看中國公司,只要他們在技術上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以中國公司投資的力度,快閃記憶體、內存產能將會急劇擴張,進而推動市場降價,消費者期待的8GB內存白菜價才有可能重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電腦網 的精彩文章:

痛擊全面屏!中興Axon M雙屏手機正式發布
PSVR一周年!索尼承諾明年初前將推出60個新遊戲
新一代全面屏手機的神U!全面解析驍龍636平台
華為Mate 10中國區發布在即,邀請函不要太科幻!

TAG:太平洋電腦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