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後,皇室逃到國外,如今還會說中文,還有自己的軍隊
三百多年前,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滅亡。明朝遼東總兵吳三桂在山海關無奈投靠多爾袞,放清軍入關,清軍先後滅了李自成、張獻忠,平定中原,後又向明朝皇室殘餘逃到南方建立的政權(南明)發動了進攻。1659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被迫帶殘部逃進緬甸請求庇護。三年後,吳三桂帶大軍壓陣,逼迫緬甸國王交出永曆帝。
劇照
永曆帝雖然最後被殺害了,但是他帶去的上千侍衛和眷屬卻得以繼續留在緬北,成為緬甸第一批漢族移民。因為緬北當地對外族排斥,為了生存,漢族團結與之對抗,當時南明殘軍的一位將領楊高學帶領漢族與當地人爭奪地盤,最終建立了漢人的政權,形成了今天果敢地區的雛形。
果敢地區
楊氏統治了果敢之後,為了不被緬甸或者清朝剿滅,楊氏多次向清朝示好,主動進貢,最後獲得清朝的認可,楊氏被封為果敢縣令並允許世襲,就這樣,楊氏取得了合法的統治權,在這期間也陸陸續續有不少漢族從雲南遷移到果敢,他們在果敢營生,說漢語用漢字,保持著與雲南邊境漢族一樣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風俗,唯一的區別就是果敢的「法律」是楊氏制定的。
果敢軍隊
楊氏對果敢的統治直到新中國解放前,晚清時期,英國佔領緬甸,果敢朝不保夕,為了保全,楊氏見風使舵,轉向英國示好,1897年,英國向清政府施壓,最終簽訂《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英國將果敢地區劃歸緬甸。
果敢女兵
1948年,緬甸獲得獨立,楊氏家族出於寧為雞頭不為牛後的私心,不願被中國統治,聲稱果敢是緬甸領土,並享受緬甸的土司自治,可就在緬甸獨立後不久,廢除土司自治,緬甸政府軍強行收回地方政權,楊氏土司率兵抵抗失敗後逃亡泰國,結束了楊氏在果敢三百多年的統治。
果敢王彭家聲
而在這個階段,又有一批更加強勢的漢族軍隊進入緬北地區,再一次影響果敢的格局,國民黨敗退台灣後,上萬國軍殘部攜武器躲進果敢地區,這批參軍中就有日後聞名金三角的大毒梟坤沙和羅星漢以及彭家聲等人,這些人在後來為了自己的利益分成多支武裝力量,盤踞一方。
果敢王彭家聲
羅星漢最終打敗了彭家聲,成為金三角毒品大王,靠毒品發大財,彭家聲加入緬共人民解放軍後,卧薪嘗膽多年,最終又殺回了果敢,打敗羅星漢,成為「果敢王」,彭家聲控制了果敢地區,成立緬甸民主同盟軍,並自任主席兼總司令。
果敢大街
如今的果敢,依然以中文為主要交流語言,以人民幣為通行貨幣,就連聯繫方式都是中國聯通和移動提供的,很多用電也是雲南援助的,走在果敢的大街,你不會有異國他鄉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