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直播行業危機漸顯 平台用戶量大幅縮水行業進冷靜期

直播行業危機漸顯 平台用戶量大幅縮水行業進冷靜期

平台用戶量大幅縮水

直播行業進入冷靜期

美國投資銀行高盛9月發布報告稱,到2020年中國視頻直播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50億美元。直播行業從產生到現在不過幾年的時間,便已經擁有了龐大的用戶群體,而在如此高速的野蠻生長下,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許多危機正在逐漸顯現出來。

《沉迷》新華社發

生來就含「金鑰匙」

網路直播從一「出生」就含著互聯網這把「金鑰匙」。近幾年來,隨著無線網路、4G網路的普及,網路直播擺脫了地域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拿起手機做直播輕而易舉就可以實現。此外,手機移動網路一輪接一輪的「提速降費」,移動網路速度更快而且資費更低,這也瓦解了網路直播的最後一道障礙。

網路直播為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台,只要你有才華、有個性,就能通過直播平台將你對世界的理解和認知展示給網友,這就滿足了個體的展示需求;對於用戶來說,在海量搜索的情況下,大家可以在直播平台上更為直觀地獲取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這就滿足了個體在更高層次上獲取信息的需求。

網路技術搭建的平台,加上人們精神需求的助推,在網路社交越來越便利的當下,網路直播在短時間內備受追捧自然不是怪事。

「高速路」上有危機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0份《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7年6月,網路直播用戶共3.43億,佔網民總體的45.6%;而截至2016年12月,網路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44億,佔網民總體的47.1%。與半年前相比,網路直播的用戶規模和在網民中的整體佔比皆出現下降。直播平台的日子也並沒有那麼好過,某直播平台活躍用戶數量的峰值是在今年1月,達到2516萬人,而8月已經下降至1230萬人,嚴重縮水;更有上百家直播平台關閉。斷崖式的數據滑坡警示,直播行業已經不再是那個站在風口就能飛的寵兒,行業發展面臨轉型。「高速路」上危機已經顯現了出來。

與下降的用戶數據相比,不斷見諸報道的直播行業亂象則更讓人擔憂。涉黃涉暴的內容充斥在某些直播平台當中,靠「打擦邊球」來吸引用戶關注、獲取收益被部分平台和主播奉為準則;一邊是失去理智地巨額打賞主播讓人不解,一邊則是主播靠打賞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斷衝擊著社會承受力的底線……

直播平台的門檻相對較低,蜂擁而上的主播,水平參差不齊,收入差距明顯,兩極分化現象十分嚴重;良莠不齊的內容、急功近利的心態,則讓直播行業出現在大家面前的面孔真假難辨,同質化的內容在用戶眼中正在慢慢失去吸引力;單一僵化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打賞來變現的方式,讓直播行業少了些許穩步前行的動力。

「陽光」之下易生長

「危機」,有危險,又有機會。對於當前的直播行業來說,能否在「危」中抓取到前進的機遇,關鍵要看能否涵養一種良性循環的直播生態。

需要穩固直播行業的根基。在「內容為王」的時代里,僅靠一時嘩眾取寵的表演難以獲得網友們的青睞,只有那些優質的內容才擁有長久的生命力。而要保障優質內容源源不斷的供給,關鍵在人。直播平台中的主播也應當正視自己的身份定位,如果不能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提供大家真正需要的信息,終究要被淘汰。

保證直播行業的營養供給。直播平台完全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平台價值,為直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開闢道路,而不是只是抱著打賞的收入不思進取。作為一個平台,不僅要生產很多好看的內容,最重要的是應該把最好看、最有價值的、最有溫度的、大家最感興趣的內容推到不同用戶的身邊。

將直播行業置於陽光之下。網路直播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其單純的行業自律在其快速發展階段難免產生漏洞,所以也需要政府等相關部門的治理和引導。隨著越來越多監管措施的出台,直播行業正在慢慢走到陽光之下。

有專家指出,無論平台和傳播形式如何變化,內容是核心,服務是王道。誰離用戶最近,誰就能最大程度上分享社交紅利。新聞不是剛需,智能化服務才是出路。大家歡迎的,正是一個貼近用戶需求的良性循環的直播生態。本報記者 劉發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網 的精彩文章:

專家:小行星撞地球是普遍現象 被UFO攔截屬無稽之談
世界各大天文台聯合預警:今晚公布引力波重要發現
俠客島:為什麼說中國要變成強國,必須走向海洋?
軍網刊文紀念上甘嶺戰役65周年:7天7夜殲敵7000
國家防總啟動Ⅲ級應急響應防禦颱風「卡努」

TAG:中國青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