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建盞神奇的斑紋原來是靠它

建盞神奇的斑紋原來是靠它

建盞的斑紋分為很多種,有的盞友喜歡油滴斑紋,有的盞友則喜歡兔毫斑紋,還有的盞友則喜歡木葉盞,建盞上的這些斑紋是靠自然之力來形成的,而多彩斑紋形成的關鍵,則是靠它-釉。

烏金幻藍盞【編號:52211】

釉的本質是什麼?

「釉」是什麼呢?釉是覆蓋在陶器表面的玻璃質層,分有色和無色。有色的釉,是混入有色金屬氧化物的玻璃質層。建盞的釉面,是富含鐵系氧化物的玻璃質層。

但是建盞的「土釉」和普通玻璃有異有同:普通玻璃由石灰石、石英、純鹼(有多種配方)按比例混合熔化而成。而建盞的釉面,是由當地特有的鐵礦和窯灰按比例磨漿配成釉料,再經1250度以上高溫燒結,其中也包含了做成玻璃的基本成分。

其實, 釉的誕生,真沒這麼簡單!筆者以親歷的實驗反窺歷史:窯灰只有落在施了特殊「化妝土」的陶面上,在125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條件下,「釉」才有可能生成!而特殊「化妝土」和「1250度以上高溫」這等苛刻的「對碰」,只有在中華文明的特殊背景下才會順勢達成!

星空油滴斂口盞【編號:49551】

建盞與釉料

首先建盞的釉料配方不能以固定成分一勞永逸。因為窯爐的新舊程度、天氣、窯爐位置、坯土成分微妙的改變等因素都會令同一個配方燒制的成品斑紋不同。效果好的配方,很可能受以上因素制約的狀況會更明顯,效果一般的配方,落差反而沒那麼大。即使是一次只燒幾件的建盞師傅,也需要根據多方因素調整配方,否則環境變了,配方還不變,作品的水準會無法保證.

其次燒制建盞必須要上厚釉。配方沒問題的情況下,施釉過薄,會導致釉薄處呈醬紫色,影響美感。更關鍵的是,釉太薄,氧化鐵(或氧化亞鐵,或二者兼有,合稱鐵的氧化物)晶體生長的餘地很小,會導致兔毫、油滴形成的狀況不佳,又小又短不說,更不可能達到」條達」的標準。施厚釉對有經驗的師傅來說並不難,然而,釉厚會帶來幾個提高燒制難度的問題。

玉毫雞蛋杯【編號:51527】

第一、建盞採用仰燒,而且需要1300度以上高溫。

這就導致釉料在高溫下向下流動,導致建盞位置越往下,釉就越厚。釉太薄會使結晶不流暢,釉太厚也會使結晶無法顯現。因此建盞的窯變斑分布規律也是盞沿密集,到下部越來越稀疏,盞心釉極厚處基本沒有斑紋或斑紋很細小;而且不同位置的斑紋形態、色彩也會有變化。斑紋分布與形狀色彩的不確定性,對建盞的獨特性、美觀性有很大加成。但這不確定性也會導致成品很難如想像中滿意。

與人工描繪的彩色斑紋不同,自然結晶的斑紋無法控制。斑紋清晰流暢、分布有致、色澤美觀的盞(比如宋徽宗所言,玉毫條達的兔毫盞),一爐能燒出多少,不好保證。常常會有上部斑紋早已被過度氧化變暗,下部尚未析出斑紋,或者斑紋整體過密、缺少層次等問題。

第二、釉厚會容易導致粘底。

本身流釉造成的聚釉、掛釉,是建盞的特點之一,若掛釉的位置恰好,形狀又垂墜欲滴,是極具玄妙之美的。但若施釉過厚(有止釉線的輔助,一般會形成一定露胎,不會施釉太滿),或者溫度太高、燒制時間太久,釉水會流到盞底,將建盞和墊片或匣缽粘住。一旦粘底,即使勉強鋸開,中斷的釉滴也會大大影響成品的美感。不需要厚釉、露胎的產品,即使粘底,也可以磨平。建盞的話粘底就基本是報廢了。

釉料的配製只是建盞眾多燒制工藝中的一種,建盞之所以珍貴,與其高難度的燒制工藝是分不開的。想要了解更多與建盞相關的資訊,關注古盞堂,更多精彩等著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建盞的燒製為什麼需要1300度以上的高溫
建盞曜變、窯變、茶變,你是否還傻傻分不清
為什麼每隻建盞都是獨一無二的
建盞又上央視,想不火都很難
青瓷「散人」盧偉孫:在非遺中不斷創新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