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瓦特?!比爾蓋茨花2.4億英鎊造人造漢堡,你敢吃嗎?!

瓦特?!比爾蓋茨花2.4億英鎊造人造漢堡,你敢吃嗎?!

近年來,各國學者對於「 體外」培養人造肉的熱情空前高漲——基於大眾對傳統紅肉給健康帶來的問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認知的逐步提高;另一方面,消費者的舌頭也是越來越刁。





數據統計


聯合國研究表明,全球的畜牧業造成了溫室氣體排放佔全世界排放量的

20%

,比汽車、飛機、火車和船隻加起來的排放量還要多。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由此引起的人類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數更是佔到了世界死亡人數的

1/3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體外培育的人造肉在加工過程中可以減少

96%

的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與此同時,人造肉也含有人體所需的所有傳統紅肉含有的營養成分。這邊是人造肉應運而生的契機。





滋滋作響的美味





孟菲斯體外培育肉食品初創公司(Memphis Meats)的 CEO 烏瑪·瓦萊蒂

正在研究

一項跨時代的技術

——

體外肉製品




這些可以與傳統紅肉媲美的食物,本質上根本算不上肉類。但從鍋里撈出,經過試吃得出了 「

吃起來根本就是肉

」的結論。







瓦萊蒂的人造肉不僅是外表模仿了真正的肉質,更是從本質上進行了模仿,這跟一般的素食豆腐做出的肉菜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方面,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稱將會為該產業投資

2.4 億英鎊

,並預測到 2020 年這個數額會增長到

50 億




但是,根據最近《電訊報》的調查顯示,肉食主義國家平均每年每人消耗 84kg 的紅肉。

面對如此大量的消耗和增長的人口,人類能否調整自己的胃口去適應更豐富的肉製品?




這些產品最終會為守護我們的健康而開創一個新時代,亦或是因為其有別於鮮肉的口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這還有待時間交給我們答案。







體外肉類行業一隅




人類對體外培育肉製品的想法是有跡可循的。




1931 年,一位不可思議的腸胃病學家

溫斯頓 · 丘吉爾

在自己的一篇論文中提到一個「 五 十 年 」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們不需要再為了一塊雞胸或者一根雞翅而殺掉一隻整雞」。在這個理論提出的60多年後,正在邁向了現實。








雖然體外肉製品培育及研發還處於初級階段,但是已經湧現了一大批研究人員及方法在為之努力。要製作無肉牛肉漢堡,必須先獲得供體幹細胞。這些細胞會在培養皿中生長出雛形,同時輔以從牛胎兒中提取的血清形成纖維束,然後取出、切開,適度拉伸並擠壓形成肉碎。








儘管過程很複雜,但是比起傳統農業更加經濟,只需要三卡路里的能量就能產生足夠能量的肉製品,目前的記錄是

23:1



早在 2013 年,荷蘭生理學教授馬克·波斯,就已在實驗室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個體外漢堡,並揭示了整個製作的過程,包括 20000 個個體及微觀纖維的實驗室培養。此舉是開創性的,當時體外肉類研發還沒有被人們所認知,這項研究已經領先了瓦萊蒂的肉丸整整三年。




但是,前者卻在漫漫長路上失敗了,而瓦萊蒂取得了最後的成功,因為他注意到了體外肉製品和傳統紅肉最大的不同——

味道

。瓦萊蒂在成功研發出肉類製作技術後並加入了調節口味很重要的物質脂肪。





「很公正的說,他們能有今天的成績主要是他們的產品不僅照顧了顧客的健康還照顧到了顧客的舌頭。」


波斯教授在自己的實驗室通過 MH 的電話透露




在大西洋的另一邊,由比爾·蓋茨注資的一個名為「不可能漢堡」的初創公司也在去年定下了產品雛形,並在不斷崛起中。他們的漢堡由從小麥和土豆中分離出的蛋白質,輔以維生素製作而成。




但是,他們的產品中的王牌還是一種被稱為

血紅素

的分子—— 一種在血紅蛋白中的富含鐵呈現紅色的化合物。血紅素也在植物中被發現報道過, 「不可能漢堡」團隊利用這個王牌進行了第一次素食漢堡的嘗試,這也讓他們的漢堡看起來更鮮紅,更逼真。








他們的產品已經在紐約的四家餐廳(其中包括在城市東部的米其林星級飯店),及加州的三家餐廳進行試點並得到廣泛好評。




據報道,不可能漢堡公司正在試圖將他們的產品儘快輸送到英國。但是波斯和瓦萊蒂明白,美國主流餐館進行的食客抽樣調查結果和將產品帶進英國進行競爭是兩碼事。但這個競爭結果是不可預計的。








理論上,我們應該張開雙手迎接體外肉類行業。在現代社會,對鮮肉味道的沉迷是永不會腐朽的。當我們的祖先還住在山頂洞穴里,火焰帶來的香味就已經征服了我們的大腦。反過來,這種誘惑又為我們帶來了能量和動力去追逐更多的美味。




肉類是非常有營養的食物,包括鐵、鋅、維生素 B12 和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熱量。因此,這些肉甚至可能更營養,更健康,比如添加葉酸減少脂肪含量等。




然而,在體外合成肉製品成為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之前,波斯、瓦萊蒂和「不可能漢堡」都必須面對翻越兩座不同類型的高山。第一座高山叫做工業化,第二個也是更難突破的難關是大眾對於體外肉製品的真正接納。








資本家看到這個行業的希望。瓦萊蒂的孟菲斯肉業完成了

160 萬英鎊

的融資。而波斯的研究更是得到了谷歌聯合創始人之一的謝爾蓋·布林整整

21.5 萬英鎊

的資助。




縱使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接下來的研究需要更多的投資。另外,高質量高精度的產品需要時間。這就使整個行業進入了一個進退維谷的局面。




波斯的初代產品花費了將近

26 萬英鎊

;瓦萊蒂的產品在 2016 年仍然停留在

每磅 15000 英鎊

;連最便宜的「不可能漢堡」也仍然定價在約

14 英鎊




在這個問題上,波斯已經重新獲得了優勢。他有信心用新一代產品擊敗當地的公司。並且,他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看到替代肉類的成本急劇下降從而增長的競爭力。





「三年,「三年後 ,你就可以用 8 英鎊 買到我們的漢堡。」


by 波斯






肉類中的怪物



第二個也是更大的障礙可能是說服大眾接受這個概念。簡而言之,波斯和同行們必須說服公眾放棄吃真的東西,而選擇替代肉製品,改變每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飲食文化符號和社會傳統。




現在,沒人會相信替代肉類會有明天。畢竟,只有 3% 的人口認同素食主義者。對於大多數人,飲食文化是從娘胎裡帶來的。




當然,也不是說對於這些實驗成果都抱著消極的態度。在今年初的一項調查中,

65%

的被訪者表示願意嘗試體外培育的肉製品,儘管只有

31%

的人表示他們看好這種肉類。




即使對環境友好,但是替代肉類可能不太能贏得太多的支持者。




另外,正如一些市場上像有機食品、純天然散養等常見的標籤從不普遍到逐漸受歡迎一樣,大眾對替代肉類的理解會越來越深入。




然而,投資者們仍然滿懷希望,他們堅信:「當人們正確地了解了體外培育肉製品後,他們就會明白這種產品的好處。」






下一個目標



在體外肉製品這個全新的領域,像這樣的雄心壯志是很典型的。




現有的傳統肉類行業有價值 6750 億英鎊的利潤,當這個龐大的行業受到衝擊,從經濟角度考慮,政府及從業者們都是不能輕易接受的。



因此,除了數百萬英鎊的風險投資計劃之外,泰森食品公司已經宣布將波斯的漢堡納入泰森食品全球經銷網路產品列表中。




有了背後食品產業鏈的支持,波斯最近更是雄心勃勃地宣布了擴大實驗室菜單的計劃,將在五年內開發牛腩、牛臀肉等更多產品。




另一方面,基於今年 2 月由幹細胞生物學家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隨著肉丸的成功研製,瓦萊蒂的團隊仍然站在體外肉製品的最前沿。由 PETA 投資的瓦萊蒂的孟菲斯肉業在此基礎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首先是人工合成了生長血清,不再需要動物作為產品來源。











其次,是在體外肉製品合成的研究潛力是不能比擬的。他們的產品通過獲得具有發育能力的多功能細胞進入肌肉、骨骼和血液——熱那亞的研究將大大加快體外合成肉類的成長速度,在理論上可以讓替代肉製品在骨頭上的生長時間縮短。




這場比賽如火如荼,最終到底是誰能得利,那就是消費者。波斯的最終夢想是實現體外肉製品的私人訂製制度,針對客戶所需製作出最健康的產品。相比傳統紅肉可以在產品中加入更多Ω-3,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




但是目前這條路還相當地遙遠。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和壯大,這一天可能會提早到來。無論你選擇哪一種,都是在選擇自己的未來。




END




點擊圖片,跟MH一起重活109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