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岸潛PK船潛,分分鐘為你揭秘大不同!

岸潛PK船潛,分分鐘為你揭秘大不同!

這是潛水游世界第4320次分享

本文原創整合編輯,轉載需授權

對於想要嘗試的潛水的小白、或者在東南亞直接船潛學的OW的初學者、亦或是在台灣這類的地方岸潛學的OW的初學者來說,往往對另外一種方式不夠了解。

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岸潛和船潛的區別,給大家掃盲~

裝備

基本上船潛和岸潛的裝備是沒有太大的區別的。最大的區別是,岸潛往往會有呼吸管,船潛則不一定有。

畢竟岸潛要從較潛的地方先游一段距離,靠近潛點之後在下潛。這種情況下,使用呼吸管可以大大的節約空氣。

返回時,也可以埋頭浮潛游回來,欣賞近岸景色。

入水

岸潛需要自己組好裝備,放到車上。然後坐車到達目的海灘邊,背起20kg左右的重物、手拎兩個腳蹼,從馬路上,穿過小樹林,走入淺水。。。

當海水已經到達腰部時,分分鐘給BCD充氣,浮起~

然而浮起還不是最後步驟,腳蹼還沒穿啊喂。於是承受著海浪一波一波的衝擊,背朝大海,苦逼穿腳蹼。在動蕩的環境之下,穿腳蹼這樣的精細活就比較難了,這時候可以帶好面鏡和呼吸管,直接在水下穿。也可以扶著潛伴,抬起一隻腳搭在膝蓋上,呈「4」字形再穿~

同時,可以根據海浪的規律選擇穿腳蹼的時機。一般海浪是有規律的,比如在圖蘭本,3個大浪、5個小浪、之後就會有一段相對平緩的無浪期。利用「小浪+無浪」這個時期出入水,會輕鬆很多。

在這個過程中,難免腿腳會磕碰到水底的礁石、手划到旁邊的珊瑚。每次岸潛回來後,總能發現腿上多了幾塊青色的磕傷。

其實,果斷一些入水反而會輕鬆一些。最後一個大浪過去之後,立刻迎著浪花、膝蓋微曲、一步踩穩就儘快邁開下一步。在短暫的時間內,儘快通過波浪破碎區。

一切準備就緒,就能開啟人體小馬達,朝著指定方向前進。游到沒力氣潛水的時候,終於到達了下潛位置!

船潛直接在船上組裝備、穿裝備、檢查裝備之後,穿好腳蹼,還能在夥伴提溜著氣瓶幫忙移動。充好BCD、調節器管線表組弔掛在胸前三角地帶、咬住二級頭、扶好面鏡和二級頭後,縱身一躍,直接跳到了下潛位置。。。

船潛雖然簡單省力,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還是有些注意事項,接下來我們講講船潛的兩種入水方式:

1、背滾式入水

在小型船隻進行船潛時,因為船舷距離水面很近,採用背滾式入水方式,不用起身,節省體力,在風浪教大的情況下提高安全性,並且對船隻平衡的影響很小。如果是小型橡皮艇,背著沉重的潛水裝備站起來,都有可能把船搞翻的。而且人穿戴好裝備後,重心靠後,背滾式入水時借裝備的重力,很順其自然地完成入水。

採用背滾式入水時,潛水員全部著裝,咬住調節器,BCD根據情況適當充氣,保持正浮力,右手保護面鏡和調節器,左手將殘壓表等易纏繞器材固定於胸前。提腿、屈膝、盡量團起身體,用後滾翻方式入水。

船潛若超過一米以上高度, 不適用背滾式, 因為從太高的地方背滾入水,後腦撞擊水面, 會導致短暫暈眩,令人不舒服。

2、跨步式入水

這是大型潛水船或者較平穩船隻上最常用的入水方式。入水時,潛水者一隻手按住咬嘴和面鏡,另一隻手抓住氣瓶或按住腹部,從平台邊緣向前跨一大步,雙腿保持分開,前跳入水。注意潛水者入水時,應使上身向前略傾斜,避免入水時因水的反作用力抬高氣瓶撞到潛水者的頭顱和頸部。

不管採取跨步式還是背滾式, 最重要的是,水深至少超過兩米以上, 且底下無障礙物, 以免因水深過淺導致身體受傷。

出水

岸潛出水時,應該先在水下觀察水面是否有船隻,確定安全之後再浮上水面。

一般出水的地方離岸邊還有一段距離,需要游泳到可以踩到海底的深度,脫掉腳蹼再走上岸。同樣是背對著大海脫腳蹼比較好,至少浪會把你往岸上拍。

如果浪太大,就稍微等等,卸掉BCD,利用負浮力站穩,再上岸出水。

千萬不要游到太淺的地方在脫腳蹼,因為岸潛的地形是傾斜的,裝備過重的情況下,早淺水處沒有浮力的幫助很難站立。而且浪來了會把人拍到沙灘上,更不容易脫腳蹼。整個過程中,為了安全起見,要帶好面鏡和呼吸管。

其實,每次到這個時候,如果不是對淡水的渴望,大部分潛水員寧願一輩子蹲在水裡吧。本來已經耗盡了體力,還要再負重20kg,腳下都是虛的。然後迷迷糊糊往岸上走,腿上順理成章的又多了幾塊青淤。。。這種時候,保持清醒冷靜,利用好海浪規律,又快又穩的上岸,才是好辦法。

如果摔倒,又站不起來的話,就先脫掉BCD,站起來。然後在找人幫忙,把BCD運回去。

船潛出水更需要觀察水面情況,因為出水位置附近的船隻更多。一不小心撞上船隻,後果將會嚴重到不可想像的地步。

浮出水面後不要在船尾引擎排氣口附近下風處漂浮,以防吸入一氧化碳中毒。輕者頭痛甚至嘔吐嚴重者會無法繼續再潛。

船在海中行進中, 引擎停下後仍會滑行一段距離才能停止。所以當船靠近接你上船時,如發現船頭正直衝你而來, 應先游開以防萬一被撞上發生意外。如發現船車葉仍在動, 請勿靠近或上升, 以免被車葉傷到。

若船高一米以上,一般設有樓梯。當別人在攀爬梯子上船時, 底下的人應閃一邊, 以防上面的未抓穩跌落砸到人,或者配重掉落、氣瓶鬆脫。初學者在遇到有流有浪的情況下, 大都會爭先恐後擠在樓梯邊,其實這很危險。應抓住船上的繩子來防止被流捲走。

輪到你上梯子時,單手腋下扣住樓梯(請勿用手抓以防滑脫或手腕脫臼受傷)單腿膝部側跪樓梯(勿正跪,因為太疼且易受傷)。先脫蛙鞋遞給船工,如有相機也遞上去,配重看你自己了。如果你平時背慣了潛水裝備,腿力可以,並且梯子較大也不那麼陡,你可以自己背著裝備上船。當然上船後脫掉裝備之前都要扶住船工或欄杆。

乘坐橡皮艇也必須先脫除裝備,再以雙腿剪刀式用力夾水,雙手撐船邊借衝力上船再脫蛙鞋。

注意上船過程中要使用呼吸管或者調解器呼吸,不要過早取下,以免嗆水。蛙鞋也不要過早取下,有時水流會帶你遠離船隻,沒有腳蹼就很難踢水游回。

上船最怕遇到浪大, 如果浪高一公尺以上, 要上船需要真功夫手腳也要夠快, 否則有罪受, 不是傷到手肘肩胛, 就是裝備掉落,尤其是蛙鞋。

其他

如果帶了相機有什麼區別?

岸潛的話,自然是只能自己拿著,一步一步往水裡挪。

船潛卻不可以拿著相機入水!因為入水的瞬間,衝擊力過大,可能會導致防水殼進水,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所以下水前先把相機交給別人,然後在由別人遞給你~

希望大家對於岸潛和船潛都有了新的認識,也祝各位可以每次都安全回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芒 的精彩文章:

一名電商策劃的搭配輕分享
高領內搭+襯衫竟然這麼好看!
在電影色彩中拼貼泰國文化的蹤影:曼谷女裝品牌 Kloset,絢麗混搭出文藝復興風格
流放過拿破崙的大西洋孤島,歐洲人眼裡的天涯海角,終於開通了全球「最雞肋」的機場,在它被遊客佔領前你應該去看看贊那度分享
原來我們用的化妝品都來自同一家!這是被騙走了一個億啊!

TAG:輕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