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洗澡用品有講究:上半身用細的,下半身用粗的

古代洗澡用品有講究:上半身用細的,下半身用粗的

洗澡在現在看來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人們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洗髮水和沐浴露,而且洗澡的時間也完全是根據個人的喜好來安排。但是在我國古代,洗澡並不像現在這麼簡單,對於洗澡的時間和程序都是有特殊要求的。

在古代還沒有洗澡這一說法,洗澡被稱之為沐浴,因為古代文字都是象形字發展來的,沐浴二字按照甲骨文象形字的理解,沐是一個人端著一個木盆,浴是一個人坐在木桶里,由此可見,沐是洗頭而浴是洗身的意思。

古代對沐浴是很講究的,其中有一點就是關乎禮儀,與祀神祭祖有關。在古代封建文化思想下,沐浴被賦予了更高層次的意義,沐浴並不是簡單的潔凈身體,更多的是心靈的潔凈虔誠,為了表示對神靈的敬佩之意,在祀神祭祖前人們都必須沐浴,去除身體和心靈的污垢,這種習慣在當時被視為一種祭祀禮儀。

古代沐浴的過程也是繁瑣複雜的,並且有明確的規定,不像現在這麼隨心所欲。在沐浴之前,要準備兩條毛巾一細一粗,細的用來擦拭上身,粗的則用來擦拭下身,並且在出浴桶後要站在草席上用熱水再沖洗一遍全身。如若家中有客人,必須為客人提供三天洗頭一次,五天洗澡一次的環境,否則就是不禮貌、不尊重客人的表現。

沐浴的場所也是很講究的,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公共沐浴場所逐漸發展起來,在元朝的時候公共浴室最為繁盛。後來在皇宮和一些寺院還產生了人工浴池,並且這些浴池還是引用溫泉水,能在這樣的人工浴池裡洗一次澡那舒適可想而知。

更令人驚嘆的是,在漢代時期出現了「休沐」,意思就是專程設定的假日以供人們洗澡。休沐是為官員設置的,每工作每五天放一天假,這一天所有官員都要回家洗澡。洗澡也能放假,是多麼奢侈的假期啊。

古代的洗滌用品有淘米水、皂莢、艾葉等等,其中艾葉的使用時間最長。艾葉具有祛濕止癢、殺菌的效果,而且民間還出現了端午節用艾葉洗澡的習俗。到了現在家裡還有很多長輩在端午節要用艾葉洗澡,古語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艾葉還有不可忽略的醫用價值。

獲取更多有趣有料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金歲月 的精彩文章:

神秘法老陪葬匕首出土,被埋3000年卻未生鏽,原來做工有門道!
古代被判處了死刑,「想死」?並沒有想像中容易!
古時候砍頭內幕:一定要在午時三刻執行,講究有很多!
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是個痴情種:終生不立後,只因許下承諾
雙標題 太監掌管實權的朝代,皇帝卻忙著數錢,親自做起了「裝修」

TAG:流金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