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補脾抗衰老良藥 茯苓使用率僅次於甘草、地黃和人蔘

補脾抗衰老良藥 茯苓使用率僅次於甘草、地黃和人蔘

我國食用茯苓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神農本草經》將茯苓列為「上品」,稱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南朝醫學家陶弘景辭官隱退後,梁武帝即令「每月賜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餌」。可見當時茯苓被視為延壽珍品。唐宋時服食茯苓更加普遍,唐詩人賈島就有「二十年中餌茯苓,致書半是老君經」之詩句。

補脾抗衰老良藥

茯苓性味甘,淡,平。功效為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茯苓治病範圍相當廣泛,適用於水腫尿少,脾虛食少,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中醫認為,脾虛及水濕互為因果,所以,無論脾虛還是水濕泛濫,都當首選茯苓且效果極佳。茯苓與他葯合用更顯補脾化濕之功。

近年藥理研究證明,茯苓中富含的茯苓多糖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緩衰老的作用。茯苓所含卵磷脂和膽鹼,能增強和改善大腦機能,不僅可「強記憶」、「益心智」,還能「防痴呆」。茯苓中的茯苓素利尿功效佳,有助降血糖和減肥。

常用古方

以茯苓冠名的名方不少,以下介紹幾個常用的茯苓古方:

五苓散 含茯苓、澤瀉、豬苓、桂枝、白朮。功能主治:溫陽化氣,利濕行水。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腹脹,嘔吐泄瀉,口不思飲。

苓桂術甘湯 含茯苓、桂枝、白朮、甘草。功能主治:調中降逆,化氣蠲(juān,音捐,除去的意思)飲。用於痰飲病,胸脅支滿,目眩心悸,或短氣而咳,或脘痞便溏,口中不渴。胸腔積液出現上述癥狀者,可用本方治療。

桂枝茯苓丸 含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藥。功能主治:活血化淤,緩消塊。用於婦女血淤所致下腹宿有塊(如子宮肌瘤),月經量多或漏下不止,血色紫暗,多血塊,小腹隱痛拒按,舌暗有淤斑,脈澀或細。

參苓白朮散 含人蔘、茯苓、白朮、山藥等。功能主治: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小兒消化不良可用本方施治。

此外,還有豬苓湯、茯苓四逆湯、防己茯苓湯、茯苓甘草湯、茯苓半夏湯等,在臨床至今仍廣用不衰。

驗方

茯苓是不可多得的強身防病保健食品。有人曾對大量長壽補益處方葯進行研究,發現常用補益葯中,茯苓使用率僅次於甘草、地黃和人蔘。現介紹幾個茯苓食療簡效方:

茯苓薏米粥 茯苓15克,薏米60克。共研細粉,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熟即食用。有清熱、除脾濕功效。適用於咳嗽痰多,胸膈痞滿或風濕性關節腫痛者。

蓮子茯苓糕 茯苓、蓮子、麥冬各等份,共研為末,加入白糖、桂花適量拌勻,加水和面蒸糕食用。有寧心健脾之功。適宜於心陰不足、脾氣虛弱引起的乾渴、心悸、怔忡、食少、神疲者。

茯苓膏 茯苓500克,煉蜜1000克,將茯苓研成細末,加入蜜拌和均勻,用文火熬成膏狀,裝入瓷罐備用。每次溫開水沖服10克,1日2次。能健脾滲濕,減肥防癌。適用於老年性浮腫、肥胖症和癌症的預防。市場上出售的龜苓膏,以茯苓、龜板、金銀花、甘草等製成,開盒即可食。

茯苓酒 茯苓60克,白酒500克。將茯苓泡入酒中,7天後即可飲用。能利濕強筋,寧心安神。適用於關節炎、四肢麻痹、心悸失眠等。

茯苓芝麻粉 茯苓、芝麻(黑芝麻為佳)各等份。先將茯苓研成細末,過篩去雜質。另將芝麻炒熟,冷後研細粉。將二者混勻,貯存瓷缸內。每天早晚各取20~30克,用白水(或糖水)沖服。有健脾益智,防老抗衰功效。常服有延遲衰老,防老年痴呆、記憶衰退等作用。

服用注意事項

1、陰虛火旺,口乾咽燥者不宜用。

2、老年腎虛,小便過多,尿頻遺精者慎用。

3、煎時宜打碎成小塊,便於有效成分煎出;食療宜研細末,有利吸收。

4、應置陰涼處保存,以免受潮或蟲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蔘 的精彩文章:

它是蔬菜中的「綠色人蔘」!價值已超過人蔘,可治百病!
美徵兵制或大改:不分男女分專業 鼓勵年輕人蔘軍
2017中國·松陽國際天空跑挑戰賽結束 千餘人蔘賽
外媒探訪福島核電站:報廢需40年 7000多人參與清理
馬拉松游泳世界盃千島湖站落幕 孫楊接班人蔘賽

TAG:人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