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7000萬年前的懸疑案:三隻竊蛋龍為何同生共死?

7000萬年前的懸疑案:三隻竊蛋龍為何同生共死?

GIF/54K

原文以Dinosaur trio roosted together like birds為標題

發布在2017年8月25日的《自然》新聞上

原文作者:Traci Watson

些恐龍死於7000萬年前,死時抱成一團。

在一塊由偷獵者在蒙古沙漠找到的石塊中,人們發現了三隻幼年恐龍的化石,它們抱成一團,似乎在睡覺。

三隻幼年恐龍的遺骸保存在這塊石頭中;彩色圖顯示了它們的相對位置。

Gregory F. Funston

研究者說這些具有7000萬年曆史的樣本是已知的第一個恐龍群棲的例子。許多現代物種,包括烏鴉和蝙蝠,都是群棲動物,群棲有助於動物調節體溫和躲避天敵。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Greg Funston負責帶領團隊分析這些化石,他說這三隻沉睡的恐龍可能有血緣關係,或許是兄弟姐妹。Funston說:「很明顯,這三隻恐龍關係親密,死時生活在一起。」

2006年,蒙古海關工作人員在機場從盜獵者手中攔截下這些石頭樣本。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Federico Fanti和同事對樣本進行了地球化學分析,表明這些恐龍很有可能來自戈壁沙漠的Bugiin Tsav化石遺址。Fanti於8月24日公布了這些地球化學數據。

經Funston團隊鑒定,該化石代表了竊蛋龍科的一個新物種(竊蛋龍科恐龍臉短、長頸、喙狀嘴,沒有牙齒,生活在1.45億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這個新物種頭頂有半球形的冠,像現代的食火雞一樣,並且雙腿行走,目前尚未正式命名。

少年幫

和大部分恐龍化石不一樣,這次發現的其中兩隻恐龍腹部向下呈蜷縮狀。這兩隻的化石比另外一隻完整,它們脖子向身體彎曲,上肢支撐頭部。Funston說:「這個姿勢很像鴕鳥和鴯鶓沉睡時的樣子。」

之前已發現多例恐龍呈睡眠狀的化石,但是都只有一隻恐龍。Funston認為這次新發現的化石表明群棲在群體生活豐富的動物中形成。竊蛋龍與此相符:它們成群結隊地覓食,而且可能向競爭者或潛在配偶展示頭冠。相比之下,另一種類鳥恐龍傷齒龍則不會有這類複雜行為,也不群體棲息。

對於兩隻保存較完整的恐龍,研究人員根據它們的股骨寬度,估計其體重均達45公斤左右,略高於一只德牧。而第三隻不夠完整,研究人員無法估計其體重。不過,它應該和另外兩隻差不多,意味著這三隻恐龍年紀相仿。

竊蛋龍棲息的藝術想像圖。

Mike Skrepnick

雌性竊蛋龍可以下幾十個蛋,數量總是2的倍數。因此,Funston認為這三隻恐龍很有可能是兄弟姐妹,或者是表親。

另外兩個同種恐龍的蒙古化石幫助確定了上述三隻恐龍的年齡範圍。之前,人們在另一個骨層里發現了一隻體重75公斤的成年恐龍的化石。2006年,人們從偷獵者手中截獲了一隻體重33公斤的恐龍的化石,根據其骨骼發育情況判斷,年齡不到一歲。研究團隊據此估計,這次發現的三隻恐龍在2-5歲左右。蒙大拿州立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David Varricchio開玩笑說,這相當於人類中「混跡停車場的少年」。

香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Michael Pittman說,不同年齡段的化石樣本可以幫助人們理解這種動物如何成長演化。

是否在睡覺

從三隻恐龍的姿勢可以看出它們是相互碰觸的,研究人員認為這表示它們可能在抱團取暖。Funston說這意味著它們試圖保持身體恆溫,儘管大部分抱團取暖的都是體型小的動物。他推測它們是為了抵禦嚴寒或沙塵暴才擠在一起的。

其他研究人員則對此觀點持保留態度。美國布林莫爾學院的生物學家John Grady一直在研究恐龍的代謝速率,他認為那三隻恐龍可能是為了藏身或僅僅因為那裡是個「睡覺的好地方」。Varricchio想知道這三隻年輕的恐龍是在睡覺,還是在躲避惡劣條件。

Funston爭論說,群棲的現代動物除了取暖,一般不會發生直接接觸。因為洪水之類事件而死亡的動物,它們保留下來的形態與這三隻恐龍截然不同,因此這些恐龍死時不太可能是清醒的。

無論它們死前在做什麼,研究人員認為遺骸表明幼年竊蛋龍是群居動物。Varricchio說有化石證據顯示成年竊蛋龍坐窩孵蛋,所以幼年竊蛋龍「應該會呼朋引伴四處玩耍」,而不是留下來礙事。他補充說,化石保留下來的生動樣貌表明「它們同生共死」。

Naturedoi:10.1038/nature.2017.225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ture自然科研 的精彩文章:

兒童肥胖成為世界性問題 我國40年來多了34%的胖男孩
研究團隊挖出古人類化石,其中有發現證明他們智力並沒有那麼低
一件事情,讓整個歐洲陷入恐慌,4年時間,令2500萬人葬身
自然科研最新開放獲取期刊《通訊-物理學》主編簡介
人工腎的到來,或可解決尿毒症患者的腎源問題

TAG:Nature自然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