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肉體與鋼鐵的搏鬥:二戰美軍單兵反坦戰術

肉體與鋼鐵的搏鬥:二戰美軍單兵反坦戰術

基於反坦克槍榴彈的反坦克戰術

1941年年底與1942年,美國陸軍投資發展反坦克槍榴彈。與德軍一樣,美軍早期的反坦克槍榴彈(如M9型)也使用榴彈發射器發射,但性能還不如德軍的同類裝備。後來美軍又以M9型為基礎研發了M9A1型反坦克槍榴彈。起初,美軍使用1903斯普林菲爾德步槍來發射槍榴彈,二戰後期改用M1型伽蘭德步槍發射。最初美軍每個步兵班裝備1具步槍掛載的榴彈發射器,後來增加為2具、3具。《炮兵連》(Cannon Company)手冊指出,M9A1型反坦克槍榴彈的殺傷效果取決於目標的距離和類型,對於輕型坦克和中型坦克「有效」作用距離不超過94.57米,M9A1型反坦克槍榴彈也可作為「手榴彈來使用,打擊對方人員,使用步槍發射時,其發射角度要高,有效射程為238米,在輔助器材的幫助下,也可以殺傷293米的目標」。

1943年版《榴彈,手榴彈、槍榴彈》指出:限制M9A1型反坦克槍榴彈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榴彈的飛行速度太慢,這也是所有槍榴彈的通病。要命中54.57米的目標,射手需要以5度的仰角進行射擊,扣動扳機之後,榴彈需要在空中飛行近1秒才能命中或錯失目標。要命中238米的目標,射手需要45度仰角射擊,在命中目標前,M9A1型槍榴彈需要在空中飛行7.5秒,攻防雙方都能聽到榴彈在空氣中飛行的尖嘯聲,即使反應再慢的步兵也來得及慢騰騰地走開。用安裝M8榴彈發射器的卡賓槍發射時,要命中168.25米外的目標,射手要以最大仰角實施射擊,榴彈的飛行時間超過6秒。如果沒有在戰前改造地形以限制坦克機動的話,那麼在實戰中敵坦克將不會待在原地任由攻擊,而是利用這6秒進行規避機動,如此一來,命中目標就只能是「水中撈月」了。加之各類槍榴彈的破甲厚度一般在75-10毫米之間,對付中型坦克已經力不從心,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步槍榴彈發射器都是作為美軍步兵班的最後一道反坦克火力而存在的。

圖片摘自1940年版的《反坦克戰術》,顯示了在一個城鎮居民地內伏擊坦克的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正在接近的敵軍視線範圍之外,街道上都設置了路障。防禦者在建築物的高層樓房,使用輕武器打擊敵軍時,部分人員將一輛卡車悄悄移至敵軍戰鬥隊形的尾部,用以充當路障斷敵退路。坦克獵殺組使用「莫洛托夫雞尾酒」和反坦克手榴彈等武器打擊進入獵殺陷阱內的敵軍坦克等戰鬥車輛。位於a位置的反坦克槍應隱蔽射擊位置,直到敵軍坦克越過路障,或者是其輕型車輛被路障所阻礙時,立即發揚火力摧毀敵軍車輛;敵軍車輛繼續前進時,位於b位置的反坦克槍開始發揚火力;敵軍車輛經過若干個機槍組,突破幾層反坦克槍火力後,就會進入反坦克獵殺陷阱。設置在敵軍戰鬥隊形後尾的卡車,應裝滿石塊,即使是被敵軍火力所摧毀,石塊也能起到路障作用,封鎖敵軍退路。

基於「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的反坦克戰術

「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口徑為60毫米,重5.9千克,發射1.54千克重的高爆穿甲火箭彈,最大破甲厚度為80毫米,於1942年底裝備部隊使用,在北非登陸中首次亮相。該型火箭筒的握把類似於手槍握把,內裝電池組,筒口初速為每秒91米,使得命中運動目標成為可能,設計者宣稱能夠在274的距離上「精準」地命中移動目標,命中645.7米距離上的任何野戰目標,其反坦克效率要比反坦克槍榴彈要高出30%。1942年下半年,少量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列裝了蘇聯軍隊和英國軍隊。1943年中期,「巴祖卡」成為美國陸軍的主要反坦克武器之一,每個步兵營編製29具,每個步兵連5具,其餘的配發給營部或火力支援單位。

1944年版的美軍戰鬥手冊《步兵連》指出:火箭發射器和其使用的高爆彈藥,首要用來打擊敵方的裝甲車輛,第二層次的打擊目標包括敵方重武器操作組、地堡射孔、碉堡、集群步兵等,也可以用來打擊磚石建築和水泥建築,在實戰中,必須節省使用彈藥,以便能夠有效地實施反坦克戰鬥。「巴祖卡」由2人小組操作,必須經過專業的操作訓練,掌握其使用技巧、維修保養等內容,但步兵連的其他官兵也必須會操作使用該武器。必須進行實彈訓練,以確保官兵掌握其機械性能、射擊技術、指揮要點,體會其技術性能指標。實彈射擊訓練包括卧姿射擊、立姿射擊、跪姿射擊、坐姿射擊,也包括從散兵坑中、射擊掩體、彈坑中射擊。

發射反坦克火箭所用的「射擊掩體」和「散兵坑」在戰爭後期的戰鬥手冊中有所論述。1944年版的戰鬥手冊《反坦克連》對「射擊掩體」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射擊掩體」是一個圓形的散兵坑,直徑為914毫米,1066.8毫米,這種的空間足夠容納兩名戰士,副射手裝彈後,可以通過旋轉,避開火箭筒的尾噴,正射手也可以旋轉筒身,使得後噴口避開副射手。「射擊掩體」沒有防護性的胸牆,這樣射手以一定的仰角向各個方向射擊時,胸牆不會將尾焰反射回來燒傷射手。在土質比較堅硬的情況下,射手挖掘較大空間射擊掩體的難度較大,而較小空間的射擊掩體容易遭到敵坦克的碾壓,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挖掘兩個距離很小的狹長掩壕,分別供正副射手使用。

1944年版的美軍野戰條令FM7-10《步兵連,步兵團》,以圖例的方式對「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使用的射擊掩體進行講解

出現緊急情況時,反坦克小組必須離開由散兵坑構成的基本反射陣地,到更深的坑道中尋求隱蔽。一般來說,構築一個基本發射陣地需要1個小時,構築一個隱蔽用的坑道需要4.5小時。假如在堅硬的地表構築反坦克小組的基本發射陣地,那麼可以在散兵坑的基礎上,向下挖掘一個圓柱形的小坑,供反坦克小組在緊急情況下隱蔽。蜷曲在狹窄的坑洞中肯定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但總好過被坦克碾壓,且構築這種帶有坑道的基本發射陣地(散兵坑)僅需要3個小時。

豐富的實戰經驗為反坦克小組的戰術運用提供了豐厚土壤,也推動了「巴祖卡」的戰術發展。根據任務的不同,只要時間允許,步兵連長就會將「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部署在最有利的位置上,抗擊敵軍坦克的攻擊,如針對敵軍坦克可能的「接近路」,步兵連長往往將「巴祖卡」配置在前端戰鬥隊形的尾部。反坦克小組在戰鬥中一般不與敵軍坦克發生直接接觸,而是在一定距離外發揚火力摧毀坦克,因而除了反坦克任務之外,步兵連長往往賦予反坦克小組其他的任務,如發現敵軍坦克後示警、預先偵察地形以選擇發射陣地等等。示警的手段有很多,一般通過簡易信記號示警,如吹響號角、摁響3聲電喇叭或對空鳴槍3次等等。普通士兵接到警報信號之後,往往「拍打步槍或卡賓槍」來傳遞敵方坦克接近的信號,也可在觀察到敵方坦克後用這種方法示警。發現敵軍坦克的攻擊行動後,正在行軍時的分隊要立刻離開道路,所有人員要利用壕溝、坑道、洞穴進行隱蔽,為提升防禦的穩定性,必須抓緊構築塹壕和各類武器的發射陣地。敵軍坦克攻擊時,反坦克小組主要打擊敵軍坦克,其餘步兵主要對付隨伴坦克的步兵和乘車戰鬥的敵軍。

反坦克戰術要點

美軍1942年3月下發的野戰條令FM21-45《單兵與小部隊隱蔽措施》圍繞「對裝甲武器的防護」主題對徒步機動的步兵班進行了詳細論述。美軍的情況通報開篇常常介紹裝甲車輛總體性能、裝甲部隊的訓練情況、如何發現突然出現的裝甲車輛等。《單兵與小部隊隱蔽措施》開篇就採用圖解的方式,詳細介紹了德軍坦克的特性以及各類輕武器和手榴彈對其殺傷能力,這些資料都來源於英軍的情報。通過學習這些資料,美軍的步兵可以了解到,一些武器(如M2重機槍)在設計之初就考慮過擊穿裝甲偵察車等輕型裝甲車輛。

在反坦克戰術方面,經常出現的關鍵詞就是「出其不意」和「主動進攻」:要站在敵軍裝甲車組人員的角度來分析當前所面臨的地形條件。儘可能接近敵軍裝甲車輛,為此要做出周密的計劃。充分利用各類有利的地形條件,如較大的石塊、樹樁和樹木等。採取各種可能的措施,對射擊陣地進行偽裝,將射擊時暴露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儘可能在濕潤的土地上射擊,以免射擊時揚起的塵土暴露射擊位置,如果土地乾燥,就想辦法將其弄濕,也可使用濕的袋子、席子或者是新鮮的樹枝、葉子、草等物品將射擊位置偽裝起來。要選擇預備陣地,以便在基本發射陣地暴露後快速轉移射擊位置。如果射擊位置暴露,敵軍就可以通過隱蔽機動,採取正面牽制,翼側攻擊或者是側後迂迴的方式發起攻擊。針對這種情況,要分析敵軍可能的迂迴接近路線,並制定相應的應變計劃,挖掘壕溝以阻止敵軍裝甲車輛的機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成功的反坦克戰術依賴於突然性,敵軍裝甲車輛接近時,在作出有效的射擊前盡量保持火力靜默,平時就要加強心理訓練,以免在步兵班組成員在敵軍裝甲車輛逼近的壓力下提前開火,暴露本班的陣地位置。

1944年12月23日,美軍第7裝甲師部署在比利時維爾薩姆附近的76.2毫米反坦克炮

在反坦克戰術方面,更為有效的方法就是「伏擊」,隘路等空間有限的地形能夠極大限制裝甲車輛的機動,在這種地形上實施伏擊行動效果更佳。要沿著隘路的兩側儘可能的分散配置己方人員。設置反坦克地雷時,應當將其捆綁在木板上,這樣就能夠根據敵軍裝甲車輛機動路線的改變快速從地下抽出,重新布設在敵軍裝甲車輛機動的路線上。要在隘路上設置反坦克地雷,敵第一輛坦克被摧毀後,要隱蔽接近後續的坦克,將反坦克地雷扔到其履帶下面。要控制好輕武器和手榴彈的使用,針對敵未受傷坦克的行動情況,快速調整輕武器和手榴彈的使用。要發揚輕武器火力,打擊敵軍坦克上的觀察鏡,使用手榴彈攻擊坦克的履帶,這需要精確瞄準。要儘可能地接近坦克,這樣才能發揮輕武器和手榴彈的威力。如果敵軍坦克的火炮指向你所在的位置,要盡量隱蔽好,如果射擊時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要充分利用敵軍坦克炮轉向你當前位置的時間快速轉移到預備射擊陣地,並呼叫其他方向的火力打擊敵軍坦克,以吸引敵軍注意力。要利用發煙手榴彈和發煙筒的干擾效果掩護己方人員接近敵方坦克,煙幕通過坦克的排氣系統進入坦克內部後,其內部乘員可能會打開坦克炮塔的頂蓋,企圖下車戰鬥,這時你可以充分發揮你手中步槍、手槍和手榴彈的威力,徹底殲滅敵軍。煙幕干擾敵軍坦克後,在強大的心理壓力下,為脫離戰場,敵軍坦克可能會盲目的機動,從而造成相互碰撞,其坦克車組人員可能在碰撞中失去戰鬥力,也可能企圖離開撞毀的坦克,此時要發揚火力,殲滅這些戰鬥力較弱的人員。

圖為一門美國陸軍的76.2毫米口徑的牽引式反坦克炮及其陣位布置,隸屬第832坦克殲擊營,部署在德國戰場,正在支援第30師的第117步兵團的戰鬥

對於防禦一方而言,遭到敵軍裝甲車輛的攻擊時,主要的打擊目標是敵方的步兵、暴露的乘車人員或距離很近的裝甲車輛。步兵手中的輕武器對敵軍裝甲車輛的殺傷力小,不過戰況有利時,使用反坦克彈藥重複攻擊坦克的主動輪、轉向輪、懸掛的履帶也可產生較好的效果。敵方坦克周邊沒有出現隨伴的步兵時,可使用輕武器攻擊暴露在裝甲車輛炮塔外部的乘員和從車輛後門向外射擊的乘員。

在反坦克戰鬥中,防禦者使用各類輕武器打擊地方隨伴步兵,使用反坦克槍榴彈、反坦克火箭來打擊敵方裝甲車輛,在反坦克武器被敵方摧毀或條件不利時,要進入隱蔽部實施隱蔽。敵軍坦克經過後,防禦者必須立刻從隱蔽部出來,重新佔領發射陣地,發揚火力打擊後續的敵軍集群步兵、暴露在裝甲車輛外部的敵方人員或後續隨伴坦克的步兵。

在一些美軍戰鬥手冊中還可以看到,他們會在前沿防線上部署一些團屬反坦克炮,並向戰鬥警戒位置派出火力引導員,引導反坦克炮火的運用,同時強調這些反坦克炮的使用必須和團屬反坦克預備隊結合起來。一般來說,反坦克武器並不單獨使用,在敵軍可能的坦克接近路,防禦者需要埋設地雷、設置反坦克障礙,反坦克武器與這些障礙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會更好。

本文摘自《二戰步兵分隊戰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反坦利器:「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閃耀歐羅巴
風起雲湧的1911,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國軍閥影像
二戰德國空軍飛行員的近身防禦手槍
「希特勒的電鋸」,二戰德國MG42通用機槍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