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產「慢綜藝」霸屏,以田園牧歌賺眼球,卻看不到慢下來的詩與遠方

國產「慢綜藝」霸屏,以田園牧歌賺眼球,卻看不到慢下來的詩與遠方

在這個時代,窮忙的我們很擅長尋找精神寄託。

於是,在音樂界的民謠、電影界的紀錄片、文學界的詩歌都把「慢」概念玩了一圈之後,綜藝界也逐漸脫離了玩命奔跑、鬥智斗勇的快節奏,喘了一口氣,打出「生活」、「享受」、「慢下來」等標籤,開始回歸田園生活和人文關照,經營出「慢綜藝」的理念。

GIF/1136K

就目前的官方宣傳來看,僅在2017年第四季度,就有超過5部「慢綜藝」在各大衛視登錄。該類型扎堆出現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因素在助推?主打節奏把控的它們是否成功踐行了「慢」這一核心理念?聽本期全媒派(quanmeipai)為你慢慢道來。

「慢綜藝」如何佔領中國熒屏?

雖然「慢綜藝」一詞已經被各家媒體廣泛使用,但目前尚未有明確定義。普遍認為,「慢綜藝」是一個與緊張激烈的戶外競技真人秀相對的概念,知名電視人夏青則將其理解為一種形式上的改變,「慢綜藝並不是一個新的節目類型,只是綜藝節目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一種新的製作理念」,即從遊戲對抗、任務挑戰轉向生活體驗、思想觀察,強調節目整體節奏的改變。

悄悄火起來的「慢綜藝」

「慢綜藝」在國內並不是突發現象。在2017年的井噴之前,早在2013年,旅行類、親子類真人秀就已經打破戶外競技真人秀的霸主局面,先行試水慢節奏的綜藝市場。

但是在該階段,節目調性還沒有完全轉變。節目中存在較多環節和遊戲設置,往往強調的是放大戲劇衝突。就《爸爸去哪兒第一季》與其版權購入源《爸爸!我們去哪兒?》的對比來看,原版其實已經具有「慢綜藝」的性質,但由於對國內市場信心尚不充足,湖南衛視購入版權後,還是加入了提升節目速度的遊戲環節。

在各大衛視將近四年的試水後,2017年開年,《見字如面》和《朗讀者》的出現收穫巨大的社會反響和良好口碑效應,引領「慢綜藝」完成破局。

《見字如面》豆瓣熱評

《朗讀者》豆瓣評分

《嚮往的生活》也在這階段出現,「三個男人一條狗,幾個朋友一口鍋」的田園生活建構,為戶外真人秀帶來了一股慢生活的清流。直到收官,這檔綜藝收割了亮眼的成績:平均收視率1.479,市場份額7.212%,芒果TV播放量15.3億次;微博同名話題閱讀量30億、討論量298萬。同時,《嚮往的生活》還獲得了7.2分的豆瓣評分——口碑與收視率齊飛,為國產「慢綜藝」打了一劑強心針。

在2017年下半年,湖南衛視交出《中餐廳》、《親愛的客棧》兩檔成績亮眼的慢綜藝,北京衛視推出《生活相對論》,《青春旅社》上線東方衛視,《漂亮的房子》在浙江衛視登陸,《三個院子》即將在江蘇衛視播出......一線衛視組團入局,多檔「慢綜藝」扎堆出現,其背後的誘因又是什麼?

業態轉型:「慢綜藝」的誘發因素

「慢綜藝」的批量出現,很大程度上是改革東風勁吹的結果。自「禁韓令」、「限娛令」發布後,衛視一直嘗試提升娛樂節目的格調,對節目內容進行沉澱。加上以「公益、文化、原創」為發展方向的政策調控,生活體驗和人文素養類的電視節目顯然更符合整個行業的生態環境。

而把目光放大至整個內容業,近年來可以看出整個行業向人文關照方向的沉澱。《消愁》、《成都》等吟唱生活的民謠大火;《我在故宮修文物》聚焦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實現幾乎零宣傳卻吸引大批「自來水」的成功;草根詩人余秀華直白手法的《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形成刷屏,這些內容的方向更加強調觸及真實生活的內核,形成對受眾的心靈關照。

故宮鐘錶修復師王津一度成為「男神」

受眾心理:「慢綜藝」的成功土壤

在《嚮往的生活》、《朗讀者》、《見字如面》火起來之後,它們也曾經受到質疑——「慢綜藝」的火熱只是獵奇心理的結果,很難長期保持熱度。不過,井噴階段的《中餐廳》、《親愛的客棧》交出的成績單卻足以說明問題——正是因為當下受眾對田園牧歌式生活具有強烈渴望,才使這一批「慢綜藝」備受關注。

《親愛的客棧》首播收視率

《中餐廳》播出首日/中期/結局收視率

就在今年,「焦慮」一詞格外扎眼。全媒派此前的文章《從假裝生活到中年保溫杯:「焦慮」會是爆款文的病毒母胎嗎?》,就剖析了「焦慮感」這種廣泛存在的社會情緒。

相比於用爆款文和保溫杯直接撕扯焦慮的瘡疤,以及用叢林法則式的戶外競技節目讓神經難以鬆弛,另一種溫和浪漫的安慰劑成了生活之必需:高喊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出走宣言也好,幻想 「開一家店,養一隻狗」的美好生活也罷,都是在高壓工作環境下暫時喘口氣的自我疏解方式。而慢綜藝,恰好把這一切都具象化了:你幻想和愛人並肩看夕陽,我就慢慢地把狗糧喂到你嘴裡;你幻想開餐廳客棧咖啡館,我就復盤全過程開給你看……那些生活中丟失的小確幸,都能安放在這些被寫好劇本的綜藝節目里。

火熱背後:「慢綜藝」真的慢下來了嗎?

國產「慢綜藝」雖然已經批量上線,但是其節目模式尚不明確。從製作到宣傳各個環節要如何區別於其他綜藝,習慣了快節奏的國內綜藝團隊似乎還把握不準。就像蔡瀾在書中記錄「煮出一個隨心所欲的蛋其實最難」,文火慢燉的「慢綜藝」要做得出彩,也是對製作團隊功力的一次考驗。

節目設置的分寸把握

在主題選擇上,近期有半數以上的「慢綜藝」以「經營」作為基本設置。《中餐廳》千里迢迢到泰國去開餐館,《青春旅社》、《親愛的客棧》把明星變成民宿老闆.....在風景優美的小地方開一家餐廳或者旅館,確實符合許多人心中逃離都市的希冀,做生意的設定也讓節目不至於太過平淡。

但是就最終呈現來看,節目在實際把握上還是透露出了慢不下來的意思。一方面,行業轉換缺乏適當的適應期。《親愛的客棧》實際只有半天時間整理環境以及制定運營策略。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過快地強行進入另一個身份,使得節目節奏在一開始就顯得緊張。

《青春旅社》規定節目過程中所有用度都只能來自於民宿的進賬,A、B兩幢之間還需要競爭。但是11位嘉賓都沒有運營實體店面的經驗,甚至在節目一開始就對自己的身份認知不明確。

由於經驗的不足和身份定位的模糊,產生了很多由於節目設置才出現的「生活問題」,節目感超越了生活感。而對比同樣以經營為主題的韓國「慢綜藝」代表《尹食堂》,嘉賓在韓國當地接受了節目組和專業餐廳經理的培訓。在經營餐廳之前,就完成了試菜定菜和市場調研,更加符合現實中經營餐廳的過程。

節目呈現的另一個問題,是商業合作痕迹與生活場景產生矛盾。雖然國內觀眾已經對綜藝的植入廣告見怪不怪,但是在「慢綜藝」塑造的自然生活場景中,植入廣告的分寸就顯得尤其重要。植入廣告明顯、生硬,這種濃重的商業氣息會在瞬間摧毀節目堆砌的生活場景。畢竟,哪家餐廳門前會掛著洗潔精品牌的牌子?又是哪個民宿老闆會一邊做飯一邊自言自語地誇抽油煙機呢?

嘉賓身份定位

一檔真人秀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嘉賓選擇。而明星在生活體驗類節目中難以卸下光環,也影響了節目的「真實感」。

《中餐廳》中,嘉賓們明顯無法擺脫自己在熒幕上的身份,明明要開餐廳卻臨近飯點都無法出門、以自身名氣拉客等細節,都在無形中動搖了此類節目傳遞生活理念的宗旨。

《親愛的客棧》則在嘉賓選擇及後期製作上陷入製造人設的泥潭,更對一些生活化的舉動頻繁深意,剝奪了觀眾自行情感升華的過程,不免產生審美疲勞。

在選擇嘉賓方面,韓國著名綜藝PD羅英石就非常有技巧。由於韓國一線明星一般不上綜藝,綜藝中的明星流量遠遠不及中國,但是羅PD十分注重挖掘嘉賓身上的特質,以其自身性格來衡量與節目的匹配度,一手捧紅了李瑞鎮、李勝基、孫俊浩等一批綜藝咖。非外力貼標籤,節目呈現也更加自然、生動。

戲劇色彩的控制

在最近播出的《漂亮的房子》中,結尾明顯設置了藝人之間的衝突,實質上還是沒有完全放棄「快綜藝」的製作理念。

《親愛的客棧》更是把「陳翔哭了」送上了微博熱搜,用炒熱話題的手法吸引觀眾。雖說分手痛哭也是人之常情,不過面對這樣的情緒放大式套路,恐怕吃瓜群眾們早就產生了免疫。

GIF/279K

下一步,「慢綜藝」還能去哪兒?

旅行類、親子類、經營類,國產「慢綜藝」已經扎堆嘗試過這三種主題。而在國外,同行們已經嘗試把「慢」玩出了更多花樣。

我想聞聞別人生活中的煙火氣

「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就放他去菜市場。」古龍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曾經這樣寫道。是啊,生活中最真實的煙火氣,往往能帶給人最踏實的幸福感。

如何才能把「煙火氣」帶進電視節目里?韓國綜藝已經做出了榜樣。《孝利家民宿》把歌手李孝利在濟州島的家庭生活作為拍攝主題,雖沒有刻意的流程設置,但就是這些平凡的生活點滴,足以給帶給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

《孝利家民宿》截圖

《孝利家民宿》豆瓣熱評

《新婚日記》則邀請一對新婚明星夫婦把新家建在大山中,豆瓣用戶fu這樣描述觀看節目的感受:

除了不停發糖,節目也能看出羅pd對婚姻生活多角度的探索。

相擁看雪並不是婚姻的全部,更多的是些日常的、看起來很沒有意思的事。

和天底下所有夫妻一樣,他們也要面對一日三餐、收拾整理、洗碗這些生活的瑣碎。

也有可能是因為在鏡頭前,也有可能原本就這樣,他們總能找到一些特別浪漫的方式去解決雞毛蒜皮。例如猜拳決定誰洗碗、打球決定誰收拾這種。

看著他們嘻嘻鬧鬧,一個恍惚,屏幕外的你也開始相信,只要找到對的人,再瑣碎的日子不過就是一起笑一笑那麼簡單。

這也許是羅pd製作這檔節目的初心,希望這對夫妻之間的相處方式能帶給你溫暖,讓你對愛情和婚姻有新的期待。

GIF/971K

拋掉「戲很多」的戲劇衝突,「慢綜藝」的生命力可以來源於「生活共享」。通過適當的主題選擇和後期編排,讓觀眾通過種種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形成意想不到的深層共鳴。

一群人的無聊帶來的狂歡

強調節奏把控的「慢綜藝」真正慢下來,甚至近乎靜止,那還會有市場嗎?事實證明,無聊已經不是電視節目的敵人,把無聊發揮到極致,反而能收穫意想不到的受眾反饋。

韓國綜藝《被子外面很危險》把5個超級宅男聚集到一幢豪華別墅里,度過3天假期。在這三天里,他們本可以享受游泳池、遊戲室、健身房,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開被子,彼此間的交流更是尬到極點。但是後期精良的剪輯和宅生活的奇妙笑點,為這部綜藝帶來了5%的全國收視率。

《被子外面很危險》截圖(嗯,是放假時候的我本人沒錯了……)

在挪威,還有一類節目被稱為「slow TV」,與國內的「慢綜藝」相比,它甚至連後期剪輯都省略了。《國家篝火之夜》在黃金時段連續12小時直播一堆在壁爐中的柴火,從點燃到熄滅,並搭配專家講解和配樂,創下收視新高;《卑爾根鐵路》則拍攝一列火車從奧斯陸到卑爾根,長達7小時旅程的窗外景色,點擊觀看的人數達到了全國人口的24%。

GIF/1276K

如果說人們看「慢綜藝」是享受放鬆的感覺,那麼放鬆感又是什麼?

也許,就是允許自己在忙碌的案前稍稍抽離放空,做一做白日夢:要是不焦慮、不忙碌,那我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也許,是在漫天飛雪的日子裡,手捧咖啡獃獃地看著一堆柴火化為灰燼——這對現代人而言,是多麼奢侈而珍貴的片刻。

或許,慢下來的終極追求也不一定是詩與遠方。我們要的也許更少一點,只是這一份內心的平靜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媒派 的精彩文章:

iOS11剛上線AR功能,Quartz新聞客戶端就來搭車搞事情了
評論區已成大型學術battle現場!圍繞假新聞,全媒派讀者都說了些什麼?
十月第一瓜:大型「心崩」事件之後,我們來談談社交網路上的「戲精」文化
編輯判斷or個性化推薦?《紐約時報》的入局嘗試提供借鑒
廣告業見縫插針取悅金主,不差錢的大平台卻要「守護用戶時間」

TAG:全媒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