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琴古代指法的分析

古琴古代指法的分析

現傳各家古琴譜中,大多數都有唐趙耶利修明的指法,曹柔作減字法的記載,但是趙耶利的指法和曹柔的減字法,究竟是怎樣的形成,如何的釋義?卻並無具體的敘列。徒然令人空餘想像,莫可探索。所以往往得到一個明代以前的古琴譜,常會感到古指法意義解析的困難,決定根據的缺乏,比如研究《唐人卷子本》文字譜的「幽蘭」;和《神奇秘譜》的「廣陵散」,這樣的情況,就在所不免,就是一個很顯明的例子。

近編古琴指法輯覽,研究明代袁均哲《太音大全集》,竟發現了趙耶利的原指法,和曹柔的原減字法。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收穫,值得將它敘述的:

袁均哲《太音大全集》卷之第二頁第二十二行自「歷」字起,至第五頁第十八行「奄」字止,共一百零二個指法,都是沒有減字以前正寫的文字指法,應該是趙耶利的指法。有下列三點證明:

1,本書卷之五第六頁標題「字譜」第二行中云:「趙耶利出譜兩帙,各參古今,尋者易知,先賢製作,意取周備,然其文極繁,動越兩行,未成一句,後曹柔作減字法,尤未易曉也。」而這一批文字指法,正是所謂其文極繁的,又列在減字法之前,當然含有暗示對此的意思。可知此非減字的指法,即為趙耶利的原指法。

2,明蔣克謙《琴書大全》卷第八第八頁起,至第十三頁第七行止,所載的指法,也是從「歷」字至「奄」字共一百零二指法,與袁均哲《太音大全集》完全相同,然而標題卻是「楊祖雲指法」,下注「田紫芝並諸家同」。根據明朱權《太音大全集》序,袁均哲與朱權本人都是根據宋田芝翁所纂的《太古遺音》而撰著的。南宋嘉定間楊祖雲曾將它「改名為《琴苑須知》表而進之於朝」,亦非楊祖雲自作。蔣克謙輯《琴書大全》,不知它與袁、朱之書同出於田芝翁,又不明田與楊時代的先後,竟謂田紫芝並諸家同,而附註標題之下,以為田書出之於楊。這樣的張冠李戴,就更使後人盲昧,不能找到趙耶利的指法了。現在我們既能判明不是楊祖雲的指法,那麼,在曹柔以前還有誰作過這種非減字的正寫文字指法呢?早期文藝著錄上既無別人也作過的記載,那就當然是趙耶利的原指法無疑。並且這批指法,流傳到南宋時候還是這樣很被重視而互相轉錄,顯然是古代有名之作,也可以從而推想是趙耶利的指法了。

3,據《東方音樂研究》第二卷第四號林謙三論「幽蘭原本」一文中考證,與「幽蘭」成姊妹關係的琴手法,即是《唐書藝文志》著錄的趙邪(古耶字)利琴手勢一卷。(見民族音樂研究所《幽蘭研究實錄》第二輯第四二頁)而所謂姊妹關係的琴手法,就是現在琴家所稱的《烏絲欄卷子琴譜》。其中所載的指法,也就是這種非減字的正寫文字指法。

趙耶利的指法,既已分析明白,曹柔的減字指法也就隨之得到解決了。同書卷之五第六頁第六行從「」起,至同頁第十四行「」止,共七十六個指法減字,應該是曹柔的右手減字原指法。有下列兩點證明:

1,本書卷之五第六頁標題「字譜」第二行至第四行既說「趙耶利出譜兩帙,……其文極繁……後曹柔作減字法,尤為易曉也。」下面第五行就接著列出這批減字,自然應當看作指的是曹柔的減字。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將趙耶利指法列在減字之前,是暗示對此,這批指法列在正寫文字指法之後,更顯然是將趙、曹兩種指法來對比了。

2,《琴書大全》卷第八第一頁起,至第三頁第四行止,所載的指法,也正是這批減字法,同樣是接著列在「……後曹柔作減字法,尤為易曉也」的下面。除多「」十個字,並將「」等字,另分別列入左手及「通用字譜」外,右手各指法,完全與《太音大全》相同。

又自《太音大全》卷之五第五頁第十九行「左手指法譜」從「安」字起,至第六頁第一行「心」字止,共三十五個減字指法,應該是曹柔的左手減字原指法。有下列兩點證明:

1,原本雖然將這批指法混列入趙耶利指法之後,但此為減字,與趙法用文字寫的不同。即與同卷第二頁第十三行至二十一行「劉籍《琴議》」的右手二十個指法,形式的排列,注釋的文字,均不一致,絕非出於一個人手筆。但它們與同卷第六頁第六行至同頁第十四行「右手減字指法」,即上述的曹柔右手減字指法,形式注釋,完全一樣。

2,《琴書大全》卷第八第三頁第五行起,至第四頁第十行止的「左手指法譜」,也正是這批減字指法,它卻接著列在上述認為應該是曹柔「右手指法譜」之後。惟較《太音大全》所列多十五個減字,更在「左手指法譜」之後,另列「通用字譜」減字二十六個,分類次序,更為完備,正足以補《太音大全》的佚缺。

以上關於趙耶利和曹柔指法的下落,似乎可就是這樣的肯定了。然而《太音大全》和《琴書大全》的裡面,還有多種指法,都是明代以前很可寶貴的古指法材料。但也是次序紛雜,標目不明的。茲逐一將它清檢分析如下:

《太音大全集》卷之五第二頁第十三行標題「右手指法」起,至第二十一行「」字止,共二十二個減字,它的形式注釋,卻都不同於曹柔。原注「出劉籍《琴議》,很明顯是另外一家之言。(劉籍《琴議》見南宋《直齋書錄解題》)但是這一批減字指法,混列在趙耶利指法之前,又無與這一類型相同的左手指法,標題下又有「諸家不同,隨指疏之」 的小注,可見已經自己說明是沒有條理次序的隨手雜錄了。而且這些減字形式很晚,可能是劉籍時通用的指法而為劉籍所收錄。

又同書卷之五第六頁第十五行起,至第九頁末行止,是一套形式、注釋都很完整一致的指法,標題為「唐陳居士聽聲數應指法並注指訣」;與《琴書大全》卷第八第五頁第三行起,至第七頁末行止,所載的「唐陳居士指訣」全同。不過《太音大全》所載,是首列名稱,最後注釋。形式稍異,內容無別。但《太音大全》有「左手訣法」及「雜用寄意」兩小標題,而無「右手訣法」小標題。《琴書大全》又只有「右手訣法」及「左手訣法」兩小標題,而無「雜用寄意」小標題。《太音大全》是偶然漏了「右手訣法」四字小標題。而《琴書大全》則不僅無「雜用寄意」這一小標題,並這一類的減字、名稱、注釋也沒有。是《太音大全》所載的陳居士指法,更較為完善。

又卷之五第十一頁第十六行「右手指法第二」起,至第十四頁第十四行止,和第十八頁「左手指法第三行」起,至第二十頁第四行止,另是一種類型的指法。與《琴書大全》卷第八第十三頁第八行起,至第十九頁第六行止,標題為「成玉磵指法」的,頗為相同;但其中亦不無出入,《太音大全》則右手指法較詳而多,《琴書大全》則左手指法較多而備。以整體論,則《琴書大全》仍為較完善之本。

又卷之五第十七頁第十五行自「右手譜字偏旁釋」起,至同頁第二十二行「鳥搗」止四十七個譜字,及同卷第二十頁第五行自「左手譜字偏旁釋」起,至同頁第十行「爪搯」止三十七個譜字,則又另是一類型的指法,而《琴書大全》卻沒有收錄。

卷之五第二十五頁第十八行起,至二十六頁第九行止的二十二個「右手指法」及第二十六頁第十行起,至第二十七頁第一行止的二十四個「左手指法」。又另是一類型的指法。也就是《太音大全集》卷之五最後的一批指法。從減字形式看,從注釋文義看,都很晚近,而且就列在袁均哲自識的「琴操辯議」之前,很可能就是袁均哲的指法,或為袁均哲採錄當時通用的指法。

《琴書大全》卷第八第十九頁第十七行起,至第二十頁末行止,標題為「諸家指法拾遺」,其中右、左手指法各十四個;既稱為「諸家拾遺」,當是零星雜錄,而不是一整個有系統的類型了。

《琴書大全》卷第八第二十三頁起,至第五十六頁第八行止,標題為「唐陳拙指法」,也是非減字的文字指法,而為《太音大全集》所無的。內容很豐富,解說也很詳明,雖然系統類別還欠整飭,但仍是一種很重要寶貴的古指法材料。

此外《學海類編》中載有元吳澄著的《琴言十則附指法譜》,分為「右手彈弦」自「屍」至「」共四十三種;「左手按弦」自「女」至「安」共五十三種;「左右朝揖」自「」至「」共一十六種。是一套形式完整,類次分明的指法。

總結以上從袁均哲《太音大全集》,蔣克謙《琴書大全》和吳澄《琴言十則附指法譜》三書之中,所分析出來的古指法,共有十種。分列如下:

1,趙耶利文字指法(右手指法,左手指法)

2,曹柔減字指法(右手指法,左手指法)

3,劉籍琴議減字指法(右手指法)

4,陳居士減字指法(右手訣法,左手訣法,雜用寄意)

5,成玉磵減字指法(右手指法,左手指法)

6,偏旁減字指法(右手譜字,左手譜字)

7,袁均哲減字指法(右手指法,左手指法)

8,諸家拾遺減字指法(右手指法,左手指法)

9,陳拙文字指法(不分類次)

10,吳澄減字指法(右手彈弦,左手按弦,左右朝揖)

上列十種指法中,除袁均哲減字指法一種,是明初的指法外,其餘九種,都是唐、宋、元三個朝代的古指法,有了這十種古指法,用來研究明代以前的古琴譜,當可能解決很多疑難問題了。

可是從這些唐、宋、元諸家的指法中,又可以看出指法的類別,除了右、左法之外,還有不左不右的一些字譜名稱,如「」(散)「」(泛)「省」(少息)「」(再作)「」(至)「」(慢)之類,唐陳居士名之為「雜用寄意」,元吳澄名之為「左右朝揖」。到了明代中葉,黃獻的《琴譜正傳》,蕭鸞的《太音補遺》,以及張進朝的《玉梧琴譜》等,卻又別開生面,不分左右、雜用,將所有字譜,混合列舉,不加解釋,而稱為「勾琴總字母」,列在最前,隨著又再列出「右手指法」和「左手指法」,加以注釋,郝寧和王定安的《藏春塢琴譜》亦同。張右袞的《琴經》則先以「二手統名」標題,列出大、食、中、名等指的字譜和解義並圖,次列「勾琴總字母」,再次以「詳明字母」標題,而分列「右手指法」和「左手指法」加以注釋。嚴天池的《松弦館琴譜》,則標題為「觀譜法」,總列字母,不分左右,亦無釋義。凡此諸家,可說是一個相沿的體系。至於楊西峰的《重修真傳琴譜》和楊掄的《太古遺音》、《伯牙心法琴譜》,則僅分左右,注釋簡略,又另成為一個體系。到了清代初年,虞山嫡派徐青山撰著《萬峰閣指法閟箋》,雖只分右指法,左指法兩目,卻於字譜注釋之外,更將運指、用力、取音的要訣,窮究原委,透徹說明。這說明從明代末年起,享有盛名的虞山派(嚴天池為首)當初只注重口傳心授,而不專以譜為初學的人說法;自徐青山(虞山派第二個名師)闡明指法秘旨,刻書傳播之後,自命祖述虞山的廣陵徐常遇徐祺等,都以此為基礎,先後採錄增修,編入《澄鑒堂琴譜》和《五知齋琴譜》。於是「雜錄寄意」或「左右朝揖」這兩類的字譜,就仍然分別歸納到「左右指法」「左手指法」的裡面去了。嗣後各家琴譜互相轉錄,很少變動,遂傳為今日通行的指法。

1957年4月5日

摘自《琴論綴新》第一集

許健先生舊藏 吉善居珍藏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斫琴、裝置等領域;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欸乃》古琴演奏: 郭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中式對稱美
有一種美叫琴畫合一
風物 栗子熟了
李清照夫婦鍾情金石古籍收藏:不惜「脫衣市易」
傾一生心力藏珍帖——大師梁啟超的碑帖收藏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