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文化自信,就是白紙黑字的格調,一筆一划的從容……

文化自信,就是白紙黑字的格調,一筆一划的從容……

十九大報告中,文化自信一詞再度引發廣泛共鳴。

文化自信不是口號,而是以五千年歷史為底蘊,實打實,沉甸甸的東西。

作為書法愛好者,對文化自信應該有更深刻的體會。多少遠古文字都逐漸消亡了,而我們的漢字卻從甲骨綿延到今,刻進了中國人的骨頭裡。

因此,每當重溫千年書法史,在學習、欣賞的同時,都能收穫滿滿的正能量,這種正能量,就是文化自信。

遠古及先秦

學術界有種說法,文學起源於巫術。有人覺得,文學這麼高尚,跟裝神弄鬼完全兩回事,可是倒退幾千年,會裝神弄鬼的都是文化人。

至於甲骨文來自於占卜,倒沒什麼反對意見,因為,實物在這兒明擺著。 偉大的中國先民不僅玩火玩出了中華BBQ,還玩出了漢字的雛形,這是玩泥的古巴比倫人比不了的,楔形文字早成了古董,而甲骨文的基因,沿著金文,小篆,傳承了幾千年。

殷商·甲骨文

殷商·蝌蚪文

西周·大盂鼎

西周·毛公鼎銘文

西周·散氏盤

春秋·子仲姜盤銘

秦李斯·嶧山碑

信陽楚簡

兩漢三國

鐵器的發明,讓漢人鑿石頭上了隱,鑿著鑿著,就鑿出了一塊塊隸書的豐碑。所以,如果你喜歡漢碑的博大雄渾,一定別忘了我們會打鐵的祖先。

當然,還要感謝那些偉大的木匠,他們把木頭和竹片削平磨光,才有了傳世的竹木簡。不過,這話祖先聽了會不高興的,什麼竹木簡,在繩子爛了之前,那是書好不好?

西漢·西狹頌

東漢·張遷碑

東漢·鮮於璜碑

東漢·曹全碑

漢·《袁安碑》

漢·祀三公山碑

漢·孔宙碑

居延漢簡

漢-張芝·《秋涼帖》

西晉-索靖·《月儀章》

三國-鍾繇·宣示表

三國-頓首州民帖

三國·皇象 文武帖

三國·皇象 急就章

三國 吳 谷朗碑

兩晉南北朝

在這一時期,造紙的小夥伴是最受王公貴族歡迎的,他們生產的小紙片是難得的奢侈品。

造紙的產能擴大與技術革新,不僅讓文學大發展,更打造了二王這樣的神級書法大咖。當然,他們爺倆是一群書法大咖中的佼佼者。

西晉 陸機 《平復帖》

東晉·爨寶子碑

東晉·衛夫人書法

東晉 王羲之 《得示帖》

東晉-王羲之《豹奴帖》

東晉·謝安 中郎帖

東晉-王獻之《洛神賦》

東晉-王珣 《伯遠帖》

南朝·陶弘景 瘞鶴銘(水前本)

南齊 王僧虔 《萬歲通天帖》

隋唐五代

王羲之的衣缽傳到此時,還是比較熱乎的。李世民的極力推崇,更直接導致了「書聖」的誕生。

在李世民的推動下,一群不服氣的大咖浮出水面。他們除了應景臨了幾通蘭亭序之外,急切地想把王羲之的衣缽甩掉,於是你看到,他們自己的形態各異,卻無意中完善了王羲之,並奠定了楷書的樣板。

像,從來都是書法的初級。

隋 出師頌

隋 董美人墓誌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唐 歐陽詢 《季鷹帖》

唐 徐浩 不空和尚碑

唐 薛稷 信行禪師碑

唐 虞世南 汝南公主墓誌

唐 顏真卿 《祭侄文稿》

唐 顏真卿 《顏勤禮碑》

唐 柳公權 《草書蒙詔帖》

唐 柳公權《玄秘塔碑》

唐 李陽冰 《小篆城隍廟碑》

唐 孫過庭 《書譜》(局部)

唐 李世民 《溫泉銘》

唐 武則天 《升仙太子碑》(碑額)

唐 顏真卿 《劉中使帖》

唐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唐 陸柬之《文賦》

唐 李白 《上陽台帖》

唐 賀知章 《草書孝經》

唐 張旭 古詩四帖

唐 鍾紹京 靈飛經

唐 李邕 雲麾將軍李思訓碑

唐 李隆基 鶺鴒頌

唐 杜牧 《張好好詩》

五代 楊凝式 《韭花帖》

五代 徐鉉 《今有私誠帖》

兩宋時期

唐朝的兩座高峰,詩歌與楷書,是後人無法逾越的。

但後人比前人更聰明,他們會繞道。

這一繞,直接繞出了宋詞,以及尚意書風。

尚意是法度森嚴之後,書法人追求個性的一次嘗試,它們的確不完美,卻痛快淋漓。

宋徽宗趙佶是個例外,他用絕對的尚意,卻製造了書法史上一次空前絕後的完美——瘦金書。

北宋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北宋 蘇軾 《次辯才韻詩帖》

北宋 黃庭堅 《松風閣》

北宋 黃庭堅 《諸上座帖》

北宋 黃庭堅 《黃州寒食詩卷跋》

北宋 米芾 《蜀素帖》

北宋 米芾 《糧院帖》

北宋 蔡襄 《離都帖》

南宋 吳琚 《急足帖》

南宋 陸遊 跋 《北齊校書圖》

北宋 趙佶 《欲借風霜二詩帖》

北宋 趙佶 《閏中秋月》

北宋 趙佶 《草書千字文》

北宋 李建中 《土母帖》

北宋 范仲淹手札

北宋 王安石 楞嚴經旨要卷

北宋 秦觀 《摩詰輞川圖跋》

北宋薛紹彭 晴和帖

北宋 蔡京 《節夫帖》

北宋 林逋 《松扇五詩卷》

北宋 米友仁 《動止持福帖》

南宋 文天祥 謝昌元座右自警辭

南宋 陸遊 《懷成都詩卷》

南宋 范成大 《雪晴帖》

南宋 辛棄疾 去國帖

南宋 張即之 斂襟談老氏詩

元朝時期

尚意需要強大的的文化底蘊和自信,而這些,南宋已經薄弱,到了異族統治的元朝,就更加稀有。

這一點,趙孟頫看到了,鮮於樞也看到了,他們不約而同地看到了。所以,他們放下個性,跳過兩宋向上追,追到唐,追到晉,一次短暫的復古之旅,純潔了後來數百年的書法正脈。

趙孟頫 《秋深帖》

趙孟頫 《行書二贊二詩卷》

鄧文原 跋王羲之雨後帖

倪瓚 淡室詩

楊維楨 《城南唱和詩卷》

鮮於樞 《杜詩魏將軍歌》

康里夔夔 《述張旭筆法卷》

明朝時期

從朱元璋拿下江山那天起,蒙古的陰影就已清掃殆盡,如果說元朝有什麼是揮之不去的,那就是趙孟頫的書法觀。

明朝的書畫人追著元四家,追著趙孟頫鮮於樞,把「上溯晉唐」的書法理論進行到底,所以你可以說他們沒有創新,但絕不能說他們走錯了路。

到了後來,他們覺得不創新實在太委屈了,所以,派出一個叫徐渭的代表,他的拿手好戲是潑墨。

明 祝允明 《前後赤壁賦》

明 宋濂 《煙江疊嶂圖跋》

明 唐寅 《落花詩》

明 唐寅 《自書詞》

明 朱元璋 《大軍帖》

明 張瑞圖 《草書千字文》

明 黃道周 《孝敬定本》

明 王鐸 《贈張抱一草書詩卷》

明 董其昌 《草書手札》

明 釋擔當 草書扇面

明 吳承恩 《扇面七言律詩》

明 米萬鍾 《草書扇面》

明 倪元璐 《行書尺牘》

明 陳洪綬 《行草尺牘》

明 于謙書法

明 王守仁 《銅陵觀鐵船歌》

明 解縉 《自書詩》

明 徐渭書法

清朝時期

異族的再次到來,表面上破壞的是男人的髮型,本質是毀了漢人的三觀。

起初是不合作,膽子大點的反清復明,後來失望了,乾脆連明都不放在眼裡,他們覺得,正是明人的老實繼承,讓文人走上了思路。

他們決定一掃帖的統治,到碑的世界去尋找天地。然後,他們真的找到了一片天地。

清 傅山 《草書七言詩軸》

清 查士標 《行書送友人詩扇》

清 鄧石如 《隸書論書立軸》

清 康熙 《草書八言聯》

清 乾隆 《御書洪咨夔春秋說論隱公作偽事》

清 慈禧

清 八大山人 《行書題畫詩》

清 蒲松齡 《聊齋詩存》

清 金農 《和四言聯》

清 鄭板橋 《行書論書立軸》

林則徐書法

清 劉墉 《論書軸》

清 趙之謙 《隸書聯》

清 張裕釗 對聯

清 康有為 《行書對聯》

清 吳昌碩書法

清 沈曾植

民國近現代

碑學的大力提倡者康有為後來都說,光學魏碑還不行,學書還應尊閣帖。

民國近現代直到今天,書法人一直在尋找碑帖融合之路,經過上千年的繼承和上百年的實踐,碑帖從來都是一家,寫啥都不重要,關鍵是寫好。

所以只要聽人言必稱碑學帖學,就大概可知此人的段位。當然,那些號稱只寫某家的,就更加等而下之了。

民國 孫中山

民國 袁世凱

李瑞清

清 弘一法師

毛澤東

周恩來

于右任

蔣介石

魯迅

齊白石

郭沫若

陸維釗

沈尹默

徐悲鴻

林散之

沙孟海

王蘧常

徐生翁

謝無量

啟功

儘管不是每個寫字的人都能成器,但在這個不需要毛筆也能活得很好的時代,只要還拿毛筆,都是很難得的。

最關鍵的是,拿著毛筆的時候,那種自信,不可言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日課 的精彩文章:

以花為媒,筆墨酣歌——五個男人的三場書畫盛宴
他們是秦淮河畔的常客,書法風流如其人!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放大後看,果然味之深不可測
小楷玉版十三行:一個奸臣干下的好事兒……
今起有獎競臨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TAG:書法日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