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東北大學:發現治療脂肪肝新機制

東北大學:發現治療脂肪肝新機制

日前,東北大學學子通過實驗研究發現,鐵螯合劑去鐵敏(DFO)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明顯的減輕作用,在減少動物血脂等方面意義重大,為臨床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脂類代謝紊亂相關疾病提供了理論依據。這一項目榮獲2017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團隊成員還依託此成果在《紐約科學院年鑒》上發表SCI檢索論文《去鐵敏阻抑ob/ob小鼠的非酒精性肝脂肪變性及其分子機制》。

鐵是細胞生長所需的基本元素,但是鐵過量也會導致機體的損害,而鐵離子螯合劑可以顯著影響細胞內外的鐵水平,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人體鐵元素過載帶來的各種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無過量飲酒史、以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質貯積為特徵的臨床病理綜合征。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我國,約有30%的成人患有此症。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鐵水平增加,肝臟鐵染色陽性反應增強,此症與心血管疾病、肝臟及其他腫瘤相關的死亡率增加密切相關。

經典鐵螯合劑DFO主要應用於治療重型地中海貧血等鐵負荷疾病,已經臨床安全應用幾十年。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本科生創新團隊成員薛晗等人,在指導老師郭闖的指導下,應用DFO對ob/ob糖尿病(肥胖、暴飲暴食引起)模型小鼠進行腹腔注射處理,首次證實鐵螯合劑對非酒精性脂肪肝變性有明確的減輕作用,減少特定組織鐵離子是改善ob/ob肥胖小鼠肝脂肪變性的有效辦法。

據薛晗介紹,實驗數據證明,鐵螯合劑可減少肝組織的鐵沉積,降低氧化應激水平,同時上調脂代謝相關蛋白的表達水平,維持肝臟脂代謝及鐵代謝的穩態,進而改善肝臟脂肪變性。與此同時,鐵螯合劑能夠抑制炎症細胞因子的產生以及肝細胞的凋亡,上調缺氧誘導因子-1及其調控的相關適應性蛋白的表達水平,增加肝組織的適應、再生能力,從而為將鐵螯合劑「老葯新用」臨床治療Ⅱ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相關疾病提供了新視點。

據悉,減少膳食中的鐵含量、放血療法等去鐵療法對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雖然十分有效,但這兩種辦法難以準確控制,讓普通患者難以接受,因此大規模的推廣受到限制。而由於鐵螯合劑DFO已經臨床安全應用幾十年,其在減少動物血脂及肝脂肪變性方面具有顯著作用,可作為一種相對安全又高效的藥物加以推廣,有著快速轉入臨床應用的潛力。

來源:《中國科學報》

關注消化界,每天精彩不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一個克羅恩病患者的自我修養
醫生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我們也有挫敗、痛苦與憂傷……
醫生和患者那些「尬聊」的瞬間
克羅恩病術後複發的治療
大咖解讀:吳小平教授解讀IBD的個體化治療進展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