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如果逛街不買東西,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如果逛街不買東西,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如果再有人說女人體能不足缺乏耐力

你就帶他去逛街

他能站著回家算我輸

昨天朋友跟我說她的第六個手機,在經歷了小電驢的一路狂顛之下意料之中給弄丟了。之後便回憶起前五個手機以各自不同的理由離她而去,這時我們便是各種打趣,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最多的那句還是「買買買」,畢竟手機作為通訊工具已經是必需品。

不過在糾結於購物這件事情上,她一直都是拒絕逛商場的。只要能網購到的東西,是不願意去實體店挑挑揀揀的。

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購物逛街真的就只是消遣,享受的是過程,買不買倒是其次。畢竟逛街是個體力活,姑娘們雖然平日里百分病態似黛玉,真到了血拚的時候那是能單槍匹馬逛完五六七八條街還不喘氣的,戰鬥力直接開掛到兩百。

購物的樂趣更多的在於,從數百件的衣物中挑到自己最中意的那件,以及講價時和商家鬥智斗勇的過程。若是雙方互不退讓,便會使出購物必殺技之「以退為進」式。

假意自己並不滿意,多少挑出些小毛病,若店家還是不肯退讓便轉身離開,做不在意姿態。

這時候大部分商家是會挽留的,若不願意的那必定是「高風亮節」或「一分錢一分貨」的良心店家,還有些「寧死不屈」的大概是被工作職責管制著的,但往往大部分情況下多少還是有用的。

再然後幾番折回,買家有意賣家有情,再耗上幾個來回殺價。彷彿這是獲勝者的必須經歷的儀式,然後在這樣的儀式感中拿下自己心儀的東西離開。

不久在另一個店裡發現,原來同樣的東西,偏偏價錢卻比上家低了整整一倍。這時候貨物既已售概不退還的「條例」便立刻生效了,惱火之餘便告誡自己再不可慌慌張張聽信導購的花言巧語。

之後便是一次次貨比三家猶猶豫豫反反覆復才決定要買哪個。

所以女孩子們通常花費在試穿試用和對比上的時間,是買東西的好多倍,不過大多數女生卻並不在意這些額外的時間,本來購物就是用來消遣的。

在消費和被消費的年代,買家和賣家似乎都在忙著精打細算。若是碰上什麼活動打折的優惠,卻是大多數人喜聞樂見的。時常會聽到長輩們教訓小輩們說買虧了買虧了,好像他們從來都沒有買虧過。

曾經香港一部賀歲電影《最愛女人購物狂》中有句台詞說道,「都市生活壓力這麼大,有點不正常都是正常啦」。所以大家有時候好像都是因為工作太枯燥了,生活太無聊了,要去買點東西才能消除一些暫時的焦慮和不安。

一二線城市的「都市病」是越來越嚴重的,購物的慾望也在潛滋暗長,悄無聲息地佔據著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然後有時候就在想,那農耕時代之前,在還沒有物物交換之前,在還有沒買賣之前,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圖片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違者舉報處理。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