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媛代表就航母艦載機起降問題答記者問

李媛代表就航母艦載機起降問題答記者問

十九大期間,新聞中心在人民大會堂開設「黨代表通道」,10月19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第二場採訪活動。

以下是採訪節選:

曹先建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早上好。我叫曹先建,是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加入艦載機部隊以來,我多次執行過重大任務。2016年4月6日,在飛行訓練中飛機突發特情,我為了挽救戰機,身負重傷,造成胸椎、腰椎多處骨折。非常高興的是,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和康復訓練,我又重新駕機翱翔海天,並順利通過了航母飛行資格認證,成為一名真正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今天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我感到非常的神聖和光榮。謝謝。

李媛

大家好,我叫李媛,來自中船重工704研究所。關於艦載機在航母上降落的難度和風險,剛才先建已經做了充分介紹。為了保障他們的安全,我們團隊科研創新,研製了一套特種裝置,它也被飛行員親切地稱為「阿拉神燈」,「阿拉」代表上海,「神」代表對它的信任。終於在2012年11月23日,在「阿拉神燈」的參與下,實現了我國航母上首次艦載機著艦成功。

孟祥飛

我是來自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孟祥飛,大家知道近幾年中國超級計算速度始終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可能不太清楚,實際上我們每天看的天氣預報,甚至做飯用的天然氣,背後都有超級計算的貢獻。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我們自主天河計算機的應用研發工作。簡單地說,就是給這個大塊頭開發更多好用實用的APP,讓它在更多的領域有用武之地。所以通過我和團隊的共同努力,我們將天河打造成了能算天算地的國之重器,現在我又參與到我國新一代天河超級計算機的研製中,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夠再為我們中國創新點贊。

中國日報記者

請問曹先建代表,我們都知道您剛才也說了航母艦載飛行員的職業是非常高危的職業,您此前還受過傷,那您為什麼還要繼續飛行?作為黨代表,您未來有什麼新的打算?

曹先建

大家都聽說過,「刀尖上的舞者」這句話,就是來形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這個特殊的群體。雖然職業風險大,但是承擔著維護國家發展安全利益和海洋權益的重任,使命十分光榮。雖然身受重傷,但是軍人的使命擔當沒有變,為了忠實履行自己的使命,為了駕駛飛鯊繼續馳騁海天,必須發揚我軍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優良傳統,勇於攀登高峰,挑戰自我。所以我選擇了從頭再來。

關於第二個問題,在昨天的重要報告中,習主席明確指出,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必須堅持戰鬥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和我的戰友們一定會按照習主席的指示,把戰鬥力標準牢固樹立起來,立足備戰打仗,潛心研究戰法,把技戰術水平提升上去,把忠實履行使命的能力提升上去,讓國之重器揚威在大洋之上,堅決捍衛國家發展安全利益和海洋權益,絕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們的期望和重託。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我作為一名印度記者,請問孟祥飛代表,近年來,中國超算實力近年來的發展舉世矚目,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超級計算機能夠在哪些領域發揮「超級」作用?作為中國科技領域的代表,對中國未來科技創新有何期待和看法? 您對習主席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涉及科技創新的建成科技強國的目標怎麼看?

孟祥飛

謝謝國際媒體朋友對我們的關注,第一個問題,我想起中國的一句詩,叫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其實中國很多創新領域在發展階段都受到了廣泛的質疑,但是我們就是在這種質疑聲中成長發展,超級計算也是其中一個典型的領域。首先我想告訴你一組數據,現在每天在我們天河一號平台上並發在線的研發任務有近1400項,每天要完成近萬項的計算任務,這些任務來自全中國20多個省市1600多個科研團隊和企業,所以說中國超級計算的應用也走在了世界比較領先的水平,這些應用我們要給地球做CT,看地下油層分布。然後是新型反應堆的研製。其實跟我一起出來的兩位代表,他們所在的航空、海洋裝備領域也是我們天河發揮作用的領域,包括自主大飛機的研製,還有海上平台、海上鑽井平台的研製,都要用到天河超級計算機。超級計算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平台。

對於第二個問題,我想結合我自己從兩個方面回答一下。應該說現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當中專門指出,我們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產業的深度融合,要推動產學研結合。像現在我們在啟動中國新一代百億次計算機的研製,我們也在探索構建叫超級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慧融合平台的研發。同時,在這個平台上我們在開展跟鋼鐵、礦業等傳統領域的合作,構建鋼鐵高爐大數據平台,構建數字礦山等等這些領域。同時也在支持醫療健康和智慧城市的建設以及新動能,為健康中國和數字中國做支撐。

第二點,昨天10月18號是我們十九大開幕的日子,其實也是我38歲的生日。這是一個巧合。但是我想說的是,在中國現在大部分科技創新的團隊,他們的平均年齡和核心骨幹年齡都在30歲到40歲左右。到2050年我們要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2035年我們要躋身世界科技強國的行列,實際上到2035年,我們這一代人還在科技創新的工作崗位上。而每年中國有近60萬的研究生、博士生,還有數百萬大學生,他們從校門走出加入到中國創新的行列裡面。所以中國的創新動能會不斷釋放,我對中國建設創新強國充滿信心。

澎湃新聞記者

請問李媛代表,我們知道,您是一位科研人員,從事的工作與航母艦載機著陸有關,有關航母艦載機的起降一直是個世界難題,曾有外界認為,以中國的科研水平很難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對於這種質疑您怎麼看?

李媛

我相信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在飛機上看海上航行的船隻,它就像一枚小小的郵票。談到技術難度,別說國外的技術封鎖了,就連我們自己的飛行員開始可能也會有擔心,你們能不能搞得出來啊,一旦飛機要著艦,我們的命就在你們手上了。有質疑沒有問題,質疑本身就是科學發展的動力,我們要用事實說話。這個時候其實我們要有一個創新的思維,就是別人沒有搞的我們要敢想敢闖敢試敢幹,別人搞失敗的我們要迎難而上做排頭兵和先行者。最後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們的付出也得到了用戶的首肯。

其實自我參加工作以來有兩個日子或者說有兩個畫面我記憶特別深刻,一個就是剛才講到的艦載機著艦成功的這一天,另外就是今年的7月7號遼寧艦訪問香港。大家在很多新聞上都看到了,一位香港的老人在參觀完飛行甲板之後流下了激動的眼淚,他說我很小生活在香港,現在中國很棒,我很幸運看到了祖國這麼偉大的時代。我想對於軍工科研人員,我們最欣慰的就是看到手中誕生的裝備能夠服務國防,保衛海疆。

昨天聽了總書記的講話我想代表基層科研人員說說心裡話。為了祖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科研工作者已經做好準備為一流的軍隊提供一流的裝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網 的精彩文章:

免費!快報名讓NASA帶你的名字上火星!
科普:引力波與宇宙級「盲人摸象」
又見引力波 時空起漣漪

TAG: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