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武則天為何一輩子都信賴狄仁傑?

揭秘:武則天為何一輩子都信賴狄仁傑?

神探狄仁傑在一系列影視作品中都是斷案如神,其實歷史上的狄仁傑除了擔任大法官外,還文武全才,文能治國輔政,一直被女皇武則天所器重,到死都是宰相。那麼,狄仁傑為何能得到武則天一生的信任呢?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

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複,並於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台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言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於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唐朝復辟後,追贈司空、梁國公。

唐高宗在位的晚期,高宗皇后武則天因為幹練多才,逐漸掌握了最高權力,於684年稱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狄仁傑由此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宰相生涯。

歷史上的狄仁傑被「分割」成了兩半,唐高宗時他是辦事認真的能臣,武則天時是中樞決策的宰相。在小說和電視劇里,當上了丞相的狄仁傑還是每天忙著到處「微服私訪」,沒事就找案子來查,發揮他超強的推理能力。但歷史上真實的狄仁傑,雖也是忙得到處跑,但他忙的不是查案,而是協助武則天處理政事。

狄仁傑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動是興復李唐皇室,要實現這一願望,就必須設法對武則天施加影響,改變她對兩個兒子的看法,使李顯(唐中宗)與李旦(唐睿宗)兄弟能夠擺脫被囚禁的地位。後來,曾被狄仁傑舉薦的張柬之,在武則天彌留之際發動「政變」,復大唐國號,唐朝復國。當然,狄仁傑已經沒有機會看到這一幕,就在他力阻武則天大造佛像的那年九月,狄仁傑去世。武則天親自為他主持喪禮,廢朝三日,這是當時人臣的最高待遇。

據《唐書》記載,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駕鶴西遊,朝野一片悲聲。伴著這一片悲聲,武則天為自己對於狄仁傑去世的感覺做出了印象主義的概括:「朝堂空也!」這四個字可謂字字千金,準確地表達了狄仁傑在武則天心目中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則天 的精彩文章:

TAG:武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