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謂「五千退席」?

何謂「五千退席」?

「五千退席」是指在法華會上當佛陀讚歎權實二智實相之理微妙不可思議,二乘起疑,經過佛陀三止、舍利弗代眾三請後,佛陀應允當說諸法實相妙理時會中五千人退席的情況。

這五千人中出家眾的比丘、比丘尼心懷增上慢,在家眾的優婆塞懷有我慢心,優婆夷則對於佛乘妙理難以相信。這是因為出家二眾大多精進修習能得禪定,但因不明教理卻錯誤地認為自己已得聖果,從而生起增上慢的過失。如無聞比丘證得四禪卻妄謂已得四果,當禪定功夫失去時便毀謗佛法不究竟,以致墮落受苦。在家男眾矜高自大,多起我慢的過失。在家女眾多數由於受教育有限,加之無始業力感招報體的怯弱,見短識淺,智薄慧微,對於一佛乘的妙法很難相信。

這類人充滿增上慢、我慢、不信三種煩惱,根本無法看到自己的過失和不足,藏疵揚德,不自反省,不能知道自己也有成佛的可能,只認為所證阿羅漢果是究竟的,卻不知此為方便權設的化城,所以就一佛乘的立場來說不能源說是一種過錯。

同時這五千人於戒行也有缺漏,對於律儀不能完全持守,身口造業,違背戒律,如玉石外有疵,名為「缺」;沒有得到定共戒和道共戒,內心常生起煩惱惡覺,如玉石內有瑕,名為「漏」。依定而發的戒名為定共戒,依慧而發的戒名為道共戒,三乘聖者發得色界定,自然得到防非止惡的戒體,名為定共戒。三乘聖者發得無漏聖道,自能契入廢惡修善的律儀,名為道共戒。

戒是無上菩提的根本,是苦海的寶筏,寶筏若有所漏缺壞失,必將沉溺於生死的大海。所以作為佛弟子就應「常當護戒足,勿令有毀損」,否則一失人身,萬劫不復!若不慎有所犯戒,當下即應發露懺悔,懺悔則清靜。

學佛修行人切忌增上慢的產生,否則苦報無盡,不得解脫。智者大師為此提出天台「六即」論,克服自卑與增上慢的雙向過失。六即全稱「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

首先,避免增上慢過失。因為有的眾生自認當體即是佛,與佛無二,無須修行,就能到過。對此,大師提出「六」義,指出從凡至聖的六個位次階段,從而避免以凡濫聖之過。其次,避免自卑的過失。因為有的眾生自認為成佛乃上根利智人的事,自認障深要劣,無法成就。對此大師提出「即」義,指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通過修行決定成就。所以《天台四教儀》說:「是故深識六字,不生上慢;委明即字,不生自屈」。

同時還要如《涅槃經》中所說做到親近善友、聽聞正法、思維法義、如說修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和尚 的精彩文章:

嗔心果報不可思議
修學佛法千萬不要生這五種心魔
大安法師:念佛人被人認為孤僻被嘲笑,該怎麼辦
達真堪布:怎樣對治即將生起的煩惱

TAG:小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