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分類及主要技法特點

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分類及主要技法特點

山水隨處碧

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分類及主要技法特點

中國山水畫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了解這些個形式,很難欣賞其作品的藝術性。 山水畫,簡稱「山水」,中國畫畫科之一。

是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題的繪畫。在魏晉六朝,逐漸發展,但仍多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獨立的山水畫製作;五代、北宋而益趨成熟,作者紛起,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

主要有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水墨等形式。在藝術表現上講求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了解這些知識不僅對欣賞傳統中國畫有較大幫助,而且對創作也一樣有重要作用。

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水墨山水、綠山水金碧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山水畫描寫的對象雖是極端複雜,但複雜中寓意著簡單,變化多端中隱藏著規律,對自然界反覆觀察研究,使其印在腦里,熟爛胸中,而後才能傾瀉而出,任意揮灑,才能「淺露造化秘」,達到「隨心所欲不逾距」的自由天地。

今天,我們就簡單介紹其中的幾種。

01

水 墨 山 水

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個分技,主要是由文人畫發展起來的,全部用墨色來畫,以用筆,用墨的技法為技巧,墨分五色,濃、淡、焦、干、濕。

水墨山水就是純用水墨不設顏色的山水畫體。相傳始於唐,成於宋,盛於元,明清兩代又所發展。作畫講究立意雋永,氣韻生動,並形成了整套以水墨為主體的表現技法。其筆法糸以勾斫、皴擦、點染為主導,長於結構和質感的表現;其墨法糸於墨的濃淡乾濕。潑破積烘為主導,有「 水暈墨章」、「如兼五彩」的效果,長於體積和氣韻的珍現。在理論上強調有筆有墨,筆墨結合,以求達到變化超妙的境界。

元 吳鎮 漁父圖軸絹本111x29.7

局部圖:

吳鎮喜作《漁父圖》以抒其懷,平生所作《漁父圖》甚多,今存世《漁父圖》四幅,其畫景物基本相似。此幅作遠山叢樹,流泉曲水,平坡老樹。坡旁水澤,小舟閑泊。一漁夫頭戴草笠,一手扶漿,一手執竿,坐船垂釣。筆法圓潤,境界迷濛幽深。畫風師法巨然而又有變化。圖上正中草書「漁父辭」一首:目斷煙波青有無,霜凋楓葉錦模糊,千尺浪,四腮鱸,詩筒相對酒葫蘆。並款署:「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戲作《漁父》四幅並題。」下鈐二印。可知吳鎮原作為四幅《漁父圖》,此軸即其中之一,是吳鎮繪畫的代表作之~。圖上有清人王鐸詩題。

局部放大圖:

勾斫

用筆,指的是用線。勾為細長線,斫為短粗線。勾斫主要是表現輪廓和結構,多用中鋒筆。樹木、房舍和船隻,皆用線勾,用線的粗細、輕重和深淺,要有變化,由近及遠,愈見輕淡。

皴擦

皴法是用點線的變化和組合,表現山石樹木的質地和結構的,多用渴筆和側鋒。此圖採用短披麻皴,要依山石的結構加皴,用筆輕起重落,皴筆之間要留些空白,不要皴死,皴擦一般是皴擦山石的下部和凹處,以表現起伏和光感。

點法也是山水畫的重要筆法。可點樹葉、樹、石上的苔點、山上的權木雜草之類。此幅主要是用破筆 焦墨點近處石坡上的權木和雜草。

染淡墨。染山石的暗處以增強體積感。染山根,要空出煙雲,以增強空間感。遠山用淡墨塗染,江水勾染結合。染不可用重墨,並染多遍,才有厚重感。

02

青 綠 山 水

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罩青綠。

清代張庚說:「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元代湯垕說:「李思訓著色山水,用金碧輝映,自為一家法。」南宋有二趙(伯駒、伯驌),以擅作青綠山水著稱。

中國的山水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設色畫中先有重色,後來才有淡彩。

一般來說,青綠山水有式筆青緣和意筆青緣之分。 前者以工緻的筆法為特徵。從六朝開始,逐步發展至唐代二李纔確立了青綠山水的基本創作特色,兩宋之交前後形成金碧山水、大青綠山水、小青綠山水三個門類,在元、明、清三朝各自發展並相互影響,而以小青綠山水為盛。大青綠山水長於燦爛明艷,小青綠山水妙在溫蘊俊秀。 後者在明末出現,以藍瑛的沒骨重彩山水為代表。後來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近現代張大千、劉海粟等創立的青綠潑彩山水。沒骨重彩長於艷麗繽紛,青綠潑彩長於熱烈酣暢。

宋 劉松年款 青綠山水長卷24x254(局部)

jiàng

03

淺 絳 山 水

山水畫的一種。在水墨鉤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芥子園畫傳》說:「黃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淺淺施之,有時再以赭筆鉤出大概。王蒙復以赭石和藤黃著山水,其山頭喜蓬蓬鬆鬆畫草,再以赭色鈞出,時而竟不著色,只以赭石著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這種設色特點,始於五代董源,盛於元代黃公望,亦稱「吳裝」山水。

(玄) 清 惲壽平 晴川攬勝圖

04

金 碧 山 水

山水畫之一種。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輝煌,以泥金﹑石青和石綠三種顏料作為主色﹐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可以說是青綠山水的一個變種。泥金一般用於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築物。

重彩山水、淡彩山水:跟以上幾個概念不同,不是指一個具體的流派。

重彩指渲染設色強烈、濃郁、誇張的技法或風格。沒骨重彩的顏色輪廓已經完全代替了線條輪廓。

淡彩反之,以勾線、皴點等墨色輪廓為主體,用色淺淡典雅,與西畫中的水彩濕畫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唐 李思訓 江帆樓閣圖絹本101.9X54.7代絹台北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畫遊人在江邊活動,以細筆勾勒山石輪廓,賦重青綠色,富於裝飾性。此畫雖今被認定為宋人手筆,但可以反映他的畫風。李思訓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題材上多表現幽居之所。傳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畫遊人在江邊活動,以細筆勾勒山石輪廓,賦重青綠色,富於裝飾性。此畫雖今被認定為宋人手筆,但可以反映他的畫風。

05

沒 骨 山 水

沒骨山水:「沒骨」是中國畫技法的名稱,指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大塊面的水墨或彩色描繪物景。用這種方法畫出來的山水畫,稱之為「沒骨山水」。

相傳為南朝張僧惠所創。唐代楊升擅此畫法,他用青、綠、朱、儲、白粉等重彩,堆染出丘壑樹石。明代董其昌、藍瑛,清代王原祁亦偶爾為之。1、此圖先用淡彩或淡墨,以渲染法畫出底稿。

明 藍瑛 仿張僧繇山水圖 絹54X33

局部圖:

這幅《仿張僧繇山水圖》軸便充分體現了藍瑛的繪畫風貌。作品為絹本,設色,縱177厘米,橫91厘米,現藏江蘇省無錫市博物館。此畫是一幅青綠沒骨山水畫。縱觀全畫,山水相接,紅樹青岩、小橋流水、白雲繚繞,好一派潔凈幽奇、絕妙脫俗的仙境!畫中水天交融,近處流淌的湖水與遠處的天際自然地連接在—起,從而產生一種寬闊遼遠之感,同時也把山、石、樹木自然地烘托出來。山石的突兀和樹木的複雜變化與水天合一的平靜簡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河岸上巒石林立、疊疊錯錯,石崖間挺立著各種姿態野逸、遒勁的樹木,它們深深地紮根於硬石之中,充分展現了其頑強的生命力。層層推遠的山石和錯落有致的樹木逶迤遠去,一直延伸至遠處群山的雲霧升騰處,引導觀者將視線層層推進。

明 藍瑛 白雲紅樹圖(軸)絹本189.4x48

《白雲紅樹圖》軸,明,藍瑛作,絹本,設色,縱189.4cm,橫48cm。本幅左上自識:「白雲紅樹。張僧繇沒骨畫法,時順治戊戌清和畫於聽鶴軒。西湖外民藍瑛。」鈐「藍瑛之印」。順治戊戌為1658年,時藍瑛74歲。此幅用沒骨法以石青、石綠色畫山石,用硃砂畫小草,樹葉也用濃艷的紅、黃、青、綠沒骨點出,雲用白粉渲染。畫面色彩濃重豐富,卻又典雅清新。自識「張僧繇沒骨法」,實為畫家自己獨創的畫風,此幅為藍瑛青綠重彩畫的代表作。

局部圖: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斫琴、裝置等領域;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欸乃》古琴演奏: 郭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傅山、傅眉山水合冊七件
世界上最古老的彩色印刷書
古琴古代指法的分析
中式對稱美
有一種美叫琴畫合一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