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是搶人梗,這一波知識付費沒創意

又是搶人梗,這一波知識付費沒創意

作者:郝博聞

來源:藍媒匯

又一波知識付費平台來了。還是以前的老套路。

這次是誕生於2013年,起初以公號啟動的自媒體項目世相(後改名新世相),幾天前上線了知識付費產品「新世相讀書會」。

產品功能簡單概括就是:用20分鐘時間講述一本書的精華。價格則是365,「1天1元」。

這乍一看很像另外一個知識付費產品,羅振宇的「得到」。得到也是主打知識付費的app,它的描述是這個樣子:搞懂一本書,只需要半小時。一年聽365本書,幫你高效率閱讀。

它們連價格都一樣。就這麼「基情四射」地手牽手來面對一個去年才崛起,今年有望達到500億的知識付費市場。

據新世相方面說,羅振宇還親自出馬高價挖角新世相作者。搞得特別有知乎和悟空問答「大V爭奪戰」的味道。不過這梗已經Low爆了,再玩一次也沒什麼意思。

「教主」親自下場搶人,這場面倒不多見。

當然如果在網上搜一下,這兩家公司也經常被拿來做對比:羅輯思維可能更出名,擁有近800萬的用戶,估值達到70億人民幣。在今年3月公布的數據中,旗下的得到app總用戶數超過558萬人,日均活躍用戶數超過45萬人,專欄累計銷售144萬份。

而競爭者新世相讀書會的數據也不簡單,新世相本身已經獲得3輪投資,估值也早已進入億元俱樂部。在今年10月11日,新世相創始人張偉在朋友圈透露,讀書會上線一個小時後便售出了4000多份,總銷售額157萬。

另外,兩者都是做內容起家;都有一位名聲在外的靈魂人物;也都在知識付費的風口有著商業化的企圖。

他們也被一群人定位或定位一群人:有點閑錢的文藝小資或中產,沒時間泡三聯或季風書園卻懷揣著一顆讀書心,當然也沒有一次讀一本書那樣的悠閑下午,卻在心裡默念那些名字生僻的大師書籍——他們立刻就能想到得到或讀書會這類的app。

在支付了365元錢之後,付費的知識把托爾斯泰、海明威這樣的大眾名家拋在腦後,你在晚餐上可以和友人侃侃而談:我前幾天讀了一本17世紀歐洲哲學家寫的書…

但實際上,在有點閑錢的文藝小資和中產里,新世相的客戶是前者,而羅輯思維更想爭取後者。

但其實都差不多。很多用戶是兩家app同時在用。不過他們在初期面臨選擇的時都有一種接近懵逼的感覺。

在對兩家的評論中,大多是在詬病新世相的讀書會書少,上線時間短還不成熟。但對書籍的講述則是見仁見智。所謂各有好惡,沒什麼對錯之分。

用戶也都明白,新世相在羅輯思維之後上線讀書項目(當然也有專欄),是不想看著這片知識付費市場被人獨佔。另外的想法是,新世相不想丟掉自己長久建立的範文藝的標籤。

要知道「地鐵漂流書」和「逃離北上廣」這樣的地面活動,已經讓新世相脫離乏味陳舊的雞湯模式。而羅輯思維一樣,通過羅振宇親自上陣,將咀嚼完的知識餵給讀者以獲得可觀的流量。

有媒體總結:共同行動人、陪伴體、泛文藝,這是新世相。U盤化生存、建立連接、知識變現,這是羅輯思維。

於是在知識付費的風口面前,兩家公司做了差不多的app。像分手的戀人一樣,各自將自己的用戶放到碗里,給他們差不多的湯,讓後相互指責對方搶了自己手裡的調料——接下來的戰爭無非就是大V的爭奪戰,像知乎和悟空問答那樣利用資本相互挖角和見招拆招,知識分享領域的下半場缺席了技術的革命,用戶付費給內容平台形同於付費給一個大V,這和打賞一個主播沒什麼區別。

這個領域也缺席如SNS顛覆社交、頭條顛覆傳統門戶新聞這樣的技術驅動型內容。當一年前,有人預言知識付費或者更廣泛的內容付費將是互聯網下一個風口。但一年之後的知識付費發展趨勢卻難盡人意,其中嚴重的體現在於平台之間內容過於重複。

現在,當然不難理解得到在讀書會上線後的緊張和壓迫感。因為同質化競爭就這麼來了,也因為創始人缺乏對技術的考量,「搶人」成為一貫或唯一的思路。

有人評價,新世相要經歷更大的挑戰 —— 與得到的「搶人」大戰或許只是它的前奏。但這種「更大的」挑戰是羅輯思維或者其他知識付費平台都要面對的將來。

不過眼下,這一波知識付費平台之所以沒有點亮風口的資本,也是因為沒有令人眼前一亮創意和技術。

畢竟,靠著大V撐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藍媒匯 的精彩文章:

加錢搶票,攜程們的國慶黃牛生意!

TAG:AI藍媒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