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紀錄片《超級工程》第三季開播 網友:中國奶牛都有美甲師了!

紀錄片《超級工程》第三季開播 網友:中國奶牛都有美甲師了!

【文/觀察者網?高雪瀅?】

十九大開幕的那天(18日),央視紀錄片《超級中國》第三季也強勢回歸了。

這一系列講述中國各領域重大工程的紀錄片,前兩季收穫了不錯的口碑,豆瓣評分也從8.7升到8.9。

但不同於以往,這次先在網上走紅的,竟然是——奶牛。

把奶牛送上熱搜的,是微博網友@她-旅行 和閨蜜的一張聊天截圖:

圖片來源:微博網友@她-旅行

你別說,看完新一期的《超級工程》,還真覺得人不如牛。

在安徽蚌埠的現代化大型牧場里,有超過4萬頭奶牛,過著讓網友羨慕嫉妒恨的生活。

它們,吃著人類收割的的新鮮苜蓿;

住著豪宅;

還有專門的美甲師:奶牛修蹄師……

天了嚕,中國竟然還有這種神奇的職業!

顧名思義,奶牛修蹄師,就是幫奶牛修蹄的人。

奶牛的牛蹄甲跟人的指甲類似,是一種角質。人的指甲每月大約長3毫米,而奶牛的牛蹄甲差不多每個月要長5毫米左右。

如果長時間不修蹄,奶牛的跛行會增多,產奶量就會下降。

因此,為了讓奶牛兩個蹄瓣受力均勻,走路舒服,這個神聖的職業就誕生了。

GIF/589K

一頭奶牛每年至少要做兩次美甲,才能保持心情的愉悅。

這年頭,連奶牛都要講究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了……

知道它們定期做美甲之後,再看它們走路的姿勢,竟然莫名覺得十分優雅……

吃好喝好玩好,奶牛就要工作了:

一個直徑超過20米的轉盤式擠奶機,可容納80頭奶牛同時操作。

這個擠奶台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將近500頭奶牛的擠奶過程,而整個牧場的日產奶量超過了600噸,相當於北京2000萬人口一天的牛奶供應。

戳視頻感受奶牛的富足生活:

奶牛之所以能享受如此待遇,得益於中國農業技術的革新。

中國擁有廣袤的國土,但真正可以用來耕種的土地,卻只有陸地面積的1/10。

如何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全球22%的人口,這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挑戰。

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完成了這個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

現在的中國,不僅解決了13億8千萬人的吃飯問題,還在不斷地獲取更加營養健康的食物,比如牛奶、海鮮等等。

海產養殖

18000噸雞蛋、10多萬噸豬肉、20多萬噸水果,還有更多的糧食和蔬菜……中國一天的食物消耗數量驚人。

但這驚人的供應數量,中國人完成了。

這一期以「食物供應」為主題的《超級工程》,講述了中國人是如何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

這是一張每個中國人都不會陌生的面孔:袁隆平。

在中國,有超過8億人以稻米為主食,但上世紀60年代,水稻的平均畝產只有100多公斤,產量成為能否讓更多人吃飽飯的關鍵問題。

1960年,還是湖南省農業學校教員的袁隆平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技術;15年後,他的雜交水稻技術把水稻的平均畝產提高到了300公斤。

今天,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依舊在不斷突破,第三代超級雜交水稻可以把畝產提高到1000公斤。

這位87歲的老人沒有停下他的步伐,現在,「雜交水稻之父」的身份是海水稻項目的帶頭人。

海水稻是一種耐鹽鹼性水稻,能夠在鹽鹼地或沿海灘涂正常生長。

在青島,有一塊40畝用簡單淡化處理的海水灌溉的水稻田,袁隆平和他的團隊,正在這裡試驗,讓鹽鹼地也能長出糧食。

袁隆平的目標是,在2020年,全國推廣種植1億畝海水稻,這意味著每年的產量達到300億公斤。

300億是什麼概念?袁隆平說,可以養活8000萬人口。

中國有大約15億畝鹽鹼地,這其中適合海水稻種植的,超過2億畝。

在世界範圍內,鹽鹼地的分布達到了140多億畝,這項中國人發明的技術,將會為解決全球的飢餓問題帶來新的突破。

在從前不可能產出糧食的土地上,中國人正在創造奇蹟。

除了糧食,蔬菜也是中國人一日三餐最重要的構成。

一個人平均每年要吃掉自身體重10倍的蔬菜量,這個數字再乘以13億,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因此,中國需要更多的蔬菜種植基地。

榆中、黃土高原等缺水的地方,因為一塊小小的地膜,成為可以種植蔬菜的地方。

地膜不僅能保住水分,還能在夜裡保溫,大大提高了北方缺水地區的蔬菜產量。

每年6月,蘭州高原夏菜上市,此時,中國南方恰好遭受暴雨和颱風的影響,蔬菜供應不足,本該是作物生長更為有利的南方地區卻成為了這些蔬菜的主要供應地。

高原夏菜的供應可以一直持續到11月,此時,中國北方的平均氣溫下降到攝氏5度左右,不再適合種植蔬菜,北方城市的蔬菜需要從南方運輸。

當然,也不是絕對,蔬菜大棚和新型的智能溫室,能讓蔬菜在適宜的溫度下生長。

山東壽光地區的蔬菜大棚面積超過了60萬畝,年產量更是超過了45億公斤,這足以保證北方地區的蔬菜供應。

新型的農業服務模式,也帶來了農業生產方式的新變化。

猜猜這張酷炫的圖是什麼?

GIF/665K

這是一架北大荒的負責噴洒農藥的飛機,在作業季里的飛行軌跡。

水稻抽穗的10天時間內,是預防稻瘟病的最重要時機。

傳統的農藥噴洒方式,必然不適合大農場。這時候,農業飛行就派上了用場。

一個飛行員在作業季里,需要噴洒50多萬畝的水稻,飛行300多個架次,於是,出現了前面那張酷炫的圖。

而整個防病期,北大荒墾區的作業飛機超過了40架,作業的水稻面積達到了2000多萬畝,相當於16個香港的土地面積。

每年這裡生產的糧食,可以為一億人提供口糧。

新疆的庫爾勒,大面積的向日葵農藥噴洒,則用到了無人機。

中國航空航天技術的進步,使得無人機能夠廣泛應用到農業領域;利用衛星導航的技術,無人機可以擺脫遙控器的操控,全自主飛行,作業精確到厘米。

而在育種環節,更是出現了科幻電影中常見的牛X操作:

GIF/419K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也是保證質量和產量的第一要素;而對植物基因組的測序工程,能破解植物生長的生命密碼。

現在的測序技術,能在植物小苗的時候,就知道材料的好壞,育種的效率提高了100倍甚至1000倍。

GIF/480K

從育種到播種,再到收穫,中國龐大的食物供應系統,周而復始地運轉,保證著13億8千萬人的一日三餐。

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全球22%的人口,中國人靠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完成了這個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潘建偉:怎麼保證給我打電話的是馬雲本人?這項技術可以做到
范·迪塞爾將與吳京合作 網友笑稱:要拍《戰狼3之勇擒飆車黨》?
竟然還有這種占籃球場的操作?
不忘初心!汶川男孩當上了「黃繼光班」班長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