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靠生氣讓孩子聽話,是父母最不該犯的錯

靠生氣讓孩子聽話,是父母最不該犯的錯



洞見

(DJ00123987)

——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錢志亮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

(ID: qzlgzs)


楊瀾在談子女教育時說過,不要做情緒化的媽媽。


可是現實生活中,在遇到孩子調皮搗亂不聽話時,爸媽們還是會忍不住心裡的無名火,「你再不聽話我生氣了啊!」


或是直接就朝孩子發火。


01

用「生氣」來讓孩子聽話,危害大


表面上看用「生氣」的方法確實能鎮住孩子一時,可是父母常常用情緒控制孩子,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年齡小,看到父母生氣會以為父母不愛自己了,長此以往,容易形成消極的性格,自卑、憂鬱、因缺乏安全感而害怕與人相處。


在這種心理作用下,逐漸形成討好型人格,自我價值低。

為了不惹別人生氣總是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內心充滿矛盾。


另一方面,孩子也愛學著父母生氣,硬碰硬,生悶氣不理你,到時候就更拿他沒辦法。



02

溫和也可以很有力量


有些家長吐露心聲:「我也不想發火啊,可是不這樣做管不住他呀。」


可是什麼時候開始,教育孩子只能靠父母發脾氣才起作用呢?


有理不在聲高。


父母總是企圖以高壓態度、大喊大叫讓孩子聽話,是不是一種欠缺教育方法的不自信表現呢?


其實,溫和的態度也可以有力量,而且這種力量比父母生氣,大喊,憤怒,暴躁,強逼,威脅,恐嚇等的方式還要強大。


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南風效應」:



南風與北風比威力,他們約定,看誰能把行人的衣服脫下來。


北風吹出巨大的刺骨寒風,行人卻因寒冷把衣服越裹越緊;


南風出馬了,它徐徐的吹,溫暖的吹,直到風和日麗,行人感到熱都脫掉大衣。南風勝利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溫暖勝於嚴寒。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也是如此,應注重順應孩子的內在需要,啟發孩子自我反省,從而讓孩子達到行為上的自覺。


「寒冷」的「生氣教育」,只會讓孩子把內心封閉地更緊。



當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別輕易生氣,你應該從這幾個方面開始改變:


1. 冷靜下來,控制情緒。


面對孩子不聽話、犯錯,重點是讓孩子明白自己哪裡不對,應該怎麼做。

情緒的發泄只能滿足自己一時之快,對於解決根本問題沒有積極的作用。


有時反而會讓孩子混淆重點,只關注到大人的情緒而非自己的行為。


所以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平和而堅定的語言和聲調來和孩子溝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才能最大程度聽進去大人的話。


2. 針對行為而非人格。


孩子哪裡做的不好時,父母關注的應該是行為本身,而不要用一些描述人格的語言去評價孩子,例如「你怎麼這麼笨」「真是磨嘰」。


並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希望讓他行為做出改變只是為了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為了討好別人,或是讓爸媽開心。


孩子畢竟處於成長期,犯錯是常態,作為父母不要一雙眼睛總盯著孩子,什麼小錯誤都要扣出來教育一番,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可以適當通融。


平時對孩子正面的行為多一些「人情味」的讚賞,表揚的力量會激勵孩子做得更好。


3. 別對孩子的言行妄加評判。


孩子每一種行為背後都有其深層的動機,並能反映出他內心的需求,這是我們要去努力理解的。


孩子某些行為可能出發點是好的,或者在他們的世界是合理的,可是大人往往只會用成人的觀念來看待孩子的行為,總愛把事情往壞了想,往嚴重了想。


所以父母在看到孩子出現某種行為時,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不要一口咬定就是不好的,傷害了孩子單純善良的心。


把孩子當成小大人來尊重,多交流,要學會去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和需求。


這樣才能正確分析孩子的行為,進而採取最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


4. 與孩子積極互動。


其實孩子表現不好,只會生氣的父母選擇的是一種消極的互動方式,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很多。


應該多與孩子進行一些正面、積極的互動。


比如孩子就是不吃飯,爸爸可以採用滑稽搞怪的方式,在旁邊扮演孩子喜歡的動畫電影人物:「我是巴斯光年,好好吃飯的孩子才能和我並肩作戰哦!」


這種孩子最喜歡的遊戲互動的方式,既能一下子吸引孩子注意力,又能將氣氛變得輕鬆愉快,孩子的心情也會隨之產生好的變化,自然而然就樂意聽父母話了。


5. 傷害了孩子及時道歉。


最近熱播的《爸爸去哪兒》裡面,暴脾氣的陳小春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生氣,在意識到自己態度不好之後,就會立刻跟孩子道歉。


這種良好的教育方式收到觀眾一致好評和稱讚。


生活中,父母忍不住對孩子發了火,傷害了孩子,要及時跟孩子道歉。


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只是對自己當時的表現不滿意,但是愛自己的心永遠不變。這樣才不會損壞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沒有絕對教不好的孩子,也許孩子很多事情總是做得不盡人意,但做為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來對待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


孩子的時間就是用來慢慢體驗世界的,家長不必過於焦慮,給孩子慢慢成長的時間和空間,也給自己靜下心思考,不斷改進教育方法的機會。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見 的精彩文章:

TAG: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