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農民伯伯很辛苦;懂得珍惜才能更好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農民伯伯很辛苦;懂得珍惜才能更好

五歲的時候,第一次讀唐詩,還是那種帶著美文、美圖的正方形讀本,似懂非懂,結合著圖畫,倒也覺得頗有興趣。讀到李紳《憫農二首》,有一種天然的開竅和親近,裡面是這樣的幾句: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能是這首詩比較接近生活,淺顯易懂,再加旁邊有小字注釋句解,讓我陷入欣喜的狀態中: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儘管那時識字不多,說也奇怪,看完後讓我感受到米飯的珍貴。

誠然,每年的初一、十五,全村有四分之三的人都去了鎮上寺廟,這是我們這裡習俗,也是大人們對佛教信仰的一種敬仰方式。

我們是哪個月的十五去的,記不清了。只記得那天細雨霏霏,絲毫不影響人們進寺廟的決心。進去一看,香火不斷,煙霧繚繞,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人們絡繹不絕地走進各大廳,虔誠地拜完菩薩,便坐在外面的石板凳上閑聊,也有熱心的客人會主動幫師傅們忙手頭的活,湊個人手。

每個月的十五午間11點,寺廟午鈴照例響起,人們井然有序地排隊就坐,不爭不搶,安靜致極,連調皮的小孩嘟嘟嚷嚷幾聲,也會被自家大人小聲喝止。

寺廟的餐廳雖不及各大廳富麗堂皇,卻是清凈閑雅之地,白色的牆壁上貼了些許小和尚畫像,配以「止語」兩個大字,讓人肅然起敬,再往旁邊看,兩幅對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白底黑字,格外醒目,教育意義之深,我又一次被這首詩吸引,似乎覺得它對我有種不可言說的魔力,就餐時,媽媽多次細心叮囑我,師傅打給你的飯菜要吃完,不能剩。我那時還真怕吃不完,也不敢做聲。菜幫子和辣椒在家通常是細細挑選出來放在桌上,隨性得很。現在我卻要悶著頭,不管不顧地吃,沒想到後來越吃越有味,可口得想再來點,最後,一粒飯一片菜葉都不剩,我突然有些自豪,仿似暗香浮動,一陣竊喜。本以為是杯盤狼藉的畫面,但素雅的飯碗乾乾淨淨,內心涌動:寺廟真是個神聖的地方,讓我這小孩養成了珍惜米飯的好習慣。

無獨有偶,宋代著名的書法家米芾愛惜紙張的故事,婦孺皆知,人人傳頌。小時候米芾曾經跟村裡的一個私塾先生學寫字。學了幾年,費了好多紙,仍沒長進,先生一氣之下便把他趕走了。

後來,米芾就去求教路過村裡趕考寫得一手好字的秀才。他跟秀才商議後,花母親用首飾當來的5兩銀子買了秀才的一張白紙,秀才接過銀子,把一張紙給了米芾,並囑咐他要用心寫字。為了珍惜母親用唯一的首飾當來的錢買來的白紙,米芾格外珍惜,不敢輕易下筆,反覆琢磨字帖。他用手指在書桌上比劃著,想著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和筆鋒,漸漸入了迷。

經過長時間地認真思考、勤學苦練和不浪費紙張的精神,米芾最終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書法家,珍惜白紙,讓米芾練出一手好字。

不難說,這個世間有些人天生就具有骨子裡帶來的細膩珍惜的情感,但我們人是可以學習的,我們可以向一切具有珍惜品格的人學習,向米芾學習,向身邊的人學習。

除了學習珍惜萬事萬物外,我們也應該愛惜自己的生命,珍惜友情和親情。林清玄曾寫到:這是生命里難解的困局吧!不愛惜生命的人橫行於街巷,愛生命的人卻難以求生。

不管怎樣,愛惜自己的生命吧,身體髮膚都是父母給的,珍惜這僅有一次來世間獲得的親情和友情吧。

佛語道:珍惜乃是惜福,所以面對世間的萬事萬物,我同等敬仰同等珍惜――珍惜一粒米飯,一寸光陰,一陣清風……一路走過來,它娓娓動聽地教導我珍惜是內心深情的愛惜,它有溫度,會鑄就一個人的品格,它是高尚和難得可貴的。

文 | 聶冬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北宋書法家、畫家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
把米芾的尺牘寫成這個樣,你給打幾分?
米友仁的書法雖不逮其父,然如王、謝家子弟,卻自有一種風格!
他的書法自成一格,以純粹的帖學家法,再現了古典之美!
此人曾呼石為兄,但書法卻冠絕一時,流芳百世。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