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在醫院住院20天才知道的真相

在醫院住院20天才知道的真相


(本圖來自於電視劇《心術》)


Oct.

1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謝謝醫生,真的!






作者 |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ID | niubicat




9月30日,也就是十一假期的前一天,我媽出院了。



 


20天,從急診住院到開胸大手術到出院,像一場夢。作為一個很少來醫院的人,從未在醫院待過這麼久的時間。這20天里,是我第一次有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感覺。




白天穿梭在家和醫院中間,晚上熄燈後在醫院走廊里工作。在醫院的每一個晚上,我都在迅速地思考未來,腦子轉得飛快。

 


人到中年的擔當,原來是一夜長大的。


 


我跟朋友說,這20天,我彷彿突然進入到一個從未來過的白色世界裡。在這裡,每一天對我都是全新的,有壓力有挑戰,有陌生的一切也有不斷進步的成就感。以至於最後一天我媽出院,車開離醫院大門的時候,我還有一點失落。



總是在電視上看到醫院的種種,自己親身經歷過一場,帶來的感動和震撼,每天都刷新三觀。




- 01 -


我們的自責和壓力,


都是外人無法想像的


 


第一次跟主刀大夫談病情的時候,是周一下午,我的內心是忐忑的。對一個身體健康,很少來醫院的家庭來講,因為腹痛被查出心臟病,急診入院又緊急住院,整個過程都是馬不停蹄來不及思考的。




周圍的病人家屬都誇我們樂觀,其實是沒反應過來。我坐在醫生面前非常鎮定,其實是傻了。


 


二尖瓣置換、三尖瓣修復,房顫射頻消融,左心耳切除,血栓摘取,醫生耐心又細緻的給我講解了病人的一系列病情和手術方案,對於期間可能發生的風險一一說明。




做的越多越複雜,開胸時間越長,風險就越高,其中房顫只有70%的成功率。也就是說,很有可能做了之後又複發了。錢花了,罪受了,可能還沒治好。


 


我腦子迅速轉了15秒,跟醫生說:





我們都做,如果房顫複發了,我不會怪醫院,也不會怪您。我不懂醫學,但我是講道理的人,您放心做手術,我們家屬來保證經濟和病人的信心,我們一起儘力就好。






周三早晨8點到下午3點,7個小時,電子屏幕上終於閃了三次綠色的「手術結束」,醫生們完成了這場複雜的開胸手術,我媽進入重症監護室,開始了她的康復之路。




從來沒有經歷過此種場景的我,以為會在手術時間裡特別擔心著急,

但實際上我卻一點都沒擔心,該吃吃該喝喝,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特別相信醫生


 


在所有醫護的關懷和幫助下,老媽恢復的非常好,當天麻醉醒了,管子拔掉了,第三天出了ICU,引流管拔掉了。作為開胸大手術,出了ICU就下地遛彎了,術後第四天就能吹氣球了,出了院就逛街去了。62歲的老人的恢復速度把我都看懵了,時常感嘆,現代醫學太神奇了吧。


 


後來朋友問我,你一點都不害怕嗎?害怕啊,怎麼不怕,但後來,大夫跟我說了一句話:



「在面對病人的時候,我們和家屬是站在一起的,我們都希望病人能好起來。如果病人沒有好,我們對自己的自責和壓力,都是外人無法想像的。」




就這一句看似與病情無關的話,讓我突然安了心,和他站在了一起。


                                              




- 02 -


太難了,他們真的太難了



 


說實話,我挺心疼醫生的。每天晚上9點最後一次查房,早晨7點又到醫院了。白天手術沒完沒了,中間休息一點時間還要跟病人家屬不斷談話,還要態度和藹可親不厭其煩。稍微有點急躁情緒,就會被指責態度不好。




每天提心弔膽地操心著每個患者的病情,放假都不敢走遠,一個電話隨時隨地要趕回醫院救命。


 


我每天就在探視時間跑來跑去,還能住在醫院門口朋友家裡,我都覺得累。但比起他們,我這些又算什麼呢?


 


每天哄病人跟哄小孩一樣耐心又細心,呼叫器隨便一按隨叫隨到,中午醫生辦公室桌子上擺好了盒飯都不見醫生過來吃,手術一結束腰都直不起來,腿都不能動了。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風險。


 


我在微博上感嘆醫生的不容易,有人居然說:



所做的一切都是職責所在,有什麼好辛苦的?




想一巴掌扇死這位。職責所在就欠你的了嗎?你上班的職責都盡心盡責過嗎?120萬分努力和盡責就換來你一句「應該的?」


 


表弟是個牙醫,有一次大年初二,正在家過年病人打電話來要求看病。表弟說可以去急診,醫院有大夫上班,對方表示:「你們醫生居然還過春節?」


 


朋友是康復中心醫生,病人要求超時鍛煉,但因為會影響下一位病人的時間而被拒絕,轉身對朋友破口大罵。


 


不久前被外國人都刊登出來的新聞,中國醫生救活了一個心梗患者,結果因為搶救時候撕開衣服,錢包被扔到一邊丟失了,反被要求賠償因搶救丟失的財物1000元。


 


看到這個新聞,我都被氣笑了。這種救命的醫生,別說丟了我錢包,換我,我倒給1000都願意。下次救命之前,先問問保命還是保錢包?





(本圖來自於電視劇《心術》)




- 03 -


醫患關係表面受傷害的是醫生,


但最終受害的是我們


 


十一有個醫生的文章刷屏,講的是一個彝族的19歲小丈夫,帶著被縣醫院判了死刑,連家人都放棄的老婆來作者的醫院看病。全身上下只有2萬元,且病情兇猛又緣起不明,病人體弱嚴重承受不了手術之重。




醫生感到為難,但又被小丈夫的赤誠之心打動,努力的省錢幫他們治病。當醫生正為病情毫無進展愧疚的時候,小丈夫不斷用自己的信任和坦誠打動著醫生。


最終,病人好了,小丈夫「

深深地鞠了一個躬,然後就一直這樣弓著背、低著頭、倒退著、走出了我的門診辦公室。


 


這篇文章炸裂了很多人的眼淚,為醫生,也為小丈夫,而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感動,是壓力更是責任。有個評論寫道:



「如果文中這個有擔當的質樸小丈夫(19歲)換成一個刁蠻者,其病妻(16歲)的結局就可想而知了。雖說醫者仁心,但仁心也是血肉之心,傷不起啊!」




現在的醫患關係很嚴重,表面受傷害的是醫生,但最終受害的是我們。很多人看病,不是帶著信任的心,而是互懟和懷疑的心,動不動就互懟,一言不合就撕逼。




太多人覺得,醫生應該看自己一眼就知道什麼病,做任何檢查都是要賺黑心錢,都是過度醫療亂開檢查。只要沒治好病就是庸醫,就是事故。醫生就是服務員,憑什麼態度不好不微笑?


 


你以為自己破口大罵佔了上風,你以為自己動不動就醫鬧得了錢佔了便宜,但最終的結果是醫生再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給出任何建議,不會再冒險嘗試一切可能性,不會再為你赴湯蹈火的拚命,因為好心沒好報,不得已只能自保。




微博里有個讀者評論說:



就像學校里,

家長對管學生的好老師大打出手,最後毀了的是你自己的孩子。




好的醫生越來越少,學醫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當醫生變成了高危職業,心寒職業,忙成狗都沒尊嚴的職業,20年後,等待我們的,只有等死





(本圖來自於電視劇《心術》)




- 04 -


「謝謝醫生,真的~」




我媽手術的那天晚上,我站在北京阜外醫院樓下的馬路上抬頭看,整個大樓燈火通明,與北京西城區這個老城區周邊的夜幕安靜有些格格不入。




這裡面,是每時每刻都在救命的心血管病專業醫生。這個全世界就診量最大的心臟病醫院裡,住著來自全國的心臟病危重病人。


 


我跟所有病人的家屬一樣,都住在這附近的各種房子里,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準備著接醫院的緊急電話。那一刻,我在經歷著自己從未經歷和見過的一切。




那些曾經只能在電視里見過的場景,我就身在其中。

所有的病人家屬,都在互相鼓勵,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從哪裡來,做什麼的,我們都在一起,默默的耐心的等待。




我們都無比虔誠的相信這座燈火通明的大樓里的所有努力。







我跟朋友說,出院以後,我一度覺得很恍惚。因為這裡的一切,跟我平時充斥著金錢和利益的世界太不一樣了。這是我第一次,切身地站在醫護中間,站在那麼多危重的病人中間,看到那麼多醫學的神奇所締造的奇蹟,看到所有醫護匆忙的奔波和忙碌。




他們在救命,毫無私心的救人。

他們所挽救的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一個個瀕臨破碎的家庭。而來自家屬和病人的信任,就是他們最大的動力和信心。


 


前幾天我在餐廳拍了一張照片,我媽跟我兒子,坐在餐桌前互相對視。兒子著急的跟姥姥講自己看到的一切,姥姥慈愛的看著外孫。


 


我把這張照片發給主刀大夫,想到20天前還是在醫院不許動的危重病人,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發給他:




「謝謝醫生,真的~」









—THE END—


?

作者: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下班後】品牌創始人,微博&微信公號&知乎:@一直特立獨行的貓,豆瓣:@特立獨行的貓。著有百萬級暢銷書《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新書《你自以為的極限,只是別人的起點》正在熱賣中。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延伸閱讀 




??北大61歲美女教授的演講刷屏了,說得非常大氣,值得每個人看看


??痛心!明星戀愛致網路癱瘓,這位讓外國艦隊自動後退100海里的科學家,年輕人卻少有人問津

??那些五點起床的人,過得很辛苦嗎?

??你的文化層次有多高,看這3點就知道

??深到骨子裡的自律,是每天堅持做這3件小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俞敏洪:23歲到35歲之間,該如何實現自我增值?
致95後職場新人:如何讓自己看上去職業又專業?
為什麼聰明的孩子都喜歡讀科幻?
做科研的文科生

TAG:灼見 |